普通工人,31歲考上北大,鑽研書法五十餘年,書法作品質樸沉靜


上篇文章中說到,1980年代是一個美好的年代,這不僅僅侷限在書法和文化方面,教育行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燦爛時光。 那時,有一批大齡青年,把握住了美好時光,讓人生不斷實現了華麗逆襲,也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在當代已幾乎不能複製的景況。

十七八歲的青年和30多歲的青年,成為同學,共住一室……這,你能想象嗎? 30多歲了,老婆孩子都有了,然後經歷一場考試,進入大學深造……這,是真的嗎? 這,真的是真的!

1977、1978年,40年前的高考,如久旱之甘霖,讓各種階層的青年人沸騰了起來。 這時,已經年滿31歲、在東臺工藝廠上班的青年華人德參加了1978年的高考,居然一不小心就考上了北京大學。

他將這喜訊,拍電報給了家鄉的母親,母親先是一驚,再是一喜。畢竟,文從沈夢瞭解,在山鄉,只有出了十分緊急的事兒,才會花錢打電報! 當時,華人德已經成家了,他的在工廠上班的妻子,就主動承擔了供愛人讀書的義務,在閒暇時光裡,還接了不少活,就為了多賺幾個錢,讓丈夫讀好書。

生於1947年的華人德,從14歲開始就酷愛書法,練字已經五十多年了。他從顏體入手,繼學柳體、趙體,後在師傅王能父的指點之下,書法技藝提升了又一個檔次。 在北京大學求學期間,他又遍覽圖書館所藏的金石拓片,多年後,漸漸形成了緊結而開張,結體堂皇嚴正,行書從隸書出,字間疏朗,計白當黑,質樸沉靜的隸書……


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畢業之後,華人德將大多的時間奉獻於蘇州大學圖書館系,現為研究館員,博士生導師。 在擔任正職之外,書法又成就了他的書法圈地位。他先後擔任蘇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中書協隸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滄浪書社成員等職務……

如今,已經71歲的他,不知不覺中,書法成了他身份、地位的重要標誌…… 一場考試,改變了華人德的人生,也成了他幾十年滄桑鉅變的重要見證。

一些圈內人認為,華人德的書法,特別有書卷氣,這是對這位博學之士的褒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