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入省市“十三五”戰略規劃 這項技術是如何改變金融格局的?

2018年開年,金融科技領域區塊鏈技術持續火熱,被業界冠以“魔性技術”之稱。說其魔性,無疑是因為強大的“吸金”能力及顛覆性行業的影響。其實早在2015年下半年,就成立了區塊鏈聯盟R3,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瑞士聯合銀行在內的42家銀行加入其中。如今,海外資本市場在區塊鏈創業公司的投資已經達數十億美元,高盛、微軟、IBM等各行業巨頭,全部自主開始了區塊鏈的探索。

列入省市“十三五”戰略規劃 這項技術是如何改變金融格局的?

終於,這場技術風暴已經蔓延到中國。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地加快了區塊鏈的佈局步伐,浙江、江蘇、貴州、福建、廣東、山東、江西、內蒙古、重慶等9個省份、自治區和直轄市就區塊鏈發佈了指導意見,多個省份已經將區塊鏈列入“十三五”戰略發展規劃。可見區塊鏈已經從技術層面,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技術底蘊 區塊鏈成金融發展助推器

區塊鏈的火熱,與去年炒的火熱的共享經濟、共享單車不相上下,當時也是資本趨之若鶩,唯恐沒搭上這班高速發展的列車。但是與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創新不同,區塊鏈的火熱,靠的是它的技術底蘊,這種以技術為基礎的創新,更具備改變時代的能力。

列入省市“十三五”戰略規劃 這項技術是如何改變金融格局的?

這種學術性的解釋對普通人來說,還是比較難理解,某金融網站曾對區塊鏈概念做出了生動性的解析。一個村子裡有100個人,買東西都需要會計記賬。這裡的會計就相當於銀行的角色。這樣一來,會計這個角色會成為整個交易中效率最低的環節,而且風險不小,比如說會計今天不在,這事就做不成;會計還有可能被賄賂,村裡會遭受損失。

列入省市“十三五”戰略規劃 這項技術是如何改變金融格局的?

如果這個村子應用區塊鏈技術,為村裡每個人都建一套完整的賬目,任何人一舉一動都通過廣播告知其他人,每個人都給那個人的賬本里記上一筆。這樣的話,每個人互相都心知肚明,以後交易雙方兩個人直接交易就行了,不需要任何第三方。由此看來,區塊鏈從本質上看就是一個分佈式數據庫存儲系統,可視作一個全球公共賬本,能夠自動記錄和驗證大量的數字交易。它有三個顯著特點,去中心化、可追溯、不可篡改。

其去中心化無疑能使金融服務的底層架構得以重構,對行業產生顛覆式的影響。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點也讓信息更加公開透明,區塊鏈上記錄的所有信息都是無法偽造、不可篡改和隱藏的,所有資金的流向明細都在區塊鏈上記錄,每個用戶都可以既是參與者,也是監管者,解決了核心的信任問題,同時透明的資金走向也更利於監管。

冷靜估值 區塊鏈還需經歷長足的發展過程

功能如此強大的區塊鏈,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它像一個待生長的嬰兒,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引發無數資本關注。在這其中,有真正懂得它的含義與價值的投資者,也有見風使舵的投機者。

列入省市“十三五”戰略規劃 這項技術是如何改變金融格局的?

區塊鏈的投資潮,可以從2015年開始談起,當時許多跨國大型金融集團紛紛以創投形式進入區塊鏈領域,區塊鏈概念甚至還有點“冷”,直到2017年4月11日,著名的中國A股市場迎來了區塊鏈概念股的集體爆發,像飛天誠信、廣電運通當天都處於漲停狀態。2017年底、2018年初,被喻為“90年代的互聯網”的區塊鏈充斥了資本市場和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以及朋友圈。

列入省市“十三五”戰略規劃 這項技術是如何改變金融格局的?

如此熱度,很容易衝昏大家的頭腦。但是總體看來,區塊鏈目前的發展還處於概念宣揚階段和應用試驗階段的初級階段。行業專家指出,目前的區塊鏈還處在基礎理論的研究及基礎設施的構建階段,總體而言,我認為應用或者說應用層面還不是這個階段最大的機會。就像真正的互聯網形成前,網絡還是割裂的,還沒有達到大範圍的互聯互通,基礎協議及設施也都不健全,不具備產生大規模商業應用的機會。

其實,很多顛覆性的技術,都要經歷從弱小到強大,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階段,如同蒸汽機車剛被髮明的時候,有人就譏笑火車還沒馬車跑得快,但很快歷史會證明,蒸汽機在當時的發展潛力。區塊鏈技術可以說也是處在這樣一種發展階段,只是時代不同,考量方式、認識水平不同。近期業內對區塊鏈的評價層出不窮,不管是“掘金鏟”也好、“中國騙局”也罷,都應在時代的背景下,長遠的看待,客觀的分析。總之,區塊鏈的發展,還需靜待時代給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