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譚先傑:《一臺手術背後的故事》的背後故事

這些留言的確讓我感動,一個患者的行動也讓我感動。我在《一臺手術背後的故事》中寫道,在手術前一天的晚上,我因為腦海中一遍遍預演手術過程睡不著,起來從冰箱拿了一聽啤酒。於是,一位手術後前來複診的青島患者,用旅行箱從青島拉了一箱啤酒來到了我的門診!

協和譚先傑:《一臺手術背後的故事》的背後故事

然而,我的拒絕讓患者更犯難。她說她這次就一個人來北京複查,拖著箱子已經累殘了,再拖回北京南站轉高鐵實在太困難了。於是,我只好收下。作為回報,我給她送了一套我的醫學科普《子宮情事》。

協和譚先傑:《一臺手術背後的故事》的背後故事

協和譚先傑:《一臺手術背後的故事》的背後故事

有網友調侃,說我儘管在病人眼中已經是頭髮斑白的“老大夫”了,但是在老師郎景和院士的面前依然像個小學生一樣,特別希望我能曬出手術前一天晚上我給郎大夫發的短信。我翻了一下手機,發現其中沒有兒童不宜的地方,也基本沒有不能公開的內容,於是稍微處理後貼了出來。

協和譚先傑:《一臺手術背後的故事》的背後故事

還有不少朋友詢問,文章中提到的“四年前,同樣是同學介紹、同樣是浴血奮戰、同樣是出於好心......我得到了一次大大的教訓”是什麼梗。很抱歉我暫時不能寫出來,如果真寫出來,將會是一場不小的地震!欣慰的是,病人都走了幾年了,家屬逢年過節還會發短信安慰我開導我.....

我用了一個大早上的時間完成了《一臺手術背後的故事》的初稿,確切地說,是在“新協和醫事”徵文活動截稿的當天。由於故事內容都是真實的,所以寫起來並不費事。我寫完後將初稿發給一位著名電視欄目的編導,她建議如果文章用倒敘、插敘、補敘等手法,情節會更跌宕起伏,會更吸引人。

於是我根據建議開始修改,然而我很快就投降了。一是畢竟我只是業餘作者,能還原事情的本來面目就不錯,對其他職業寫作技巧並不擅長。二是我認為文章語言與電視語言可能會有差別。我一直認為,文章的高潮應該在最後,那才是真的高潮。如果用技術手段將高潮提前,儘管可以吸引更多觀眾,但多少都會有些嗑藥或者偽裝的成分。

協和譚先傑:《一臺手術背後的故事》的背後故事

【這個暑假,和孩子一起去感受山林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