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十六州——中原王朝幾百年來的痛

公元907年,朱溫強迫唐哀帝禪讓,篡唐自立,國號為梁,開啟動亂的五代時期。五代是個武人作亂的時代,皇帝換了一個又一個,國號改了一個又一個,後人有言形容五代: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整整為亂中華大地半個多世紀,後雖為宋太祖統一,但不復大唐時光。重要的原因就是五代晉主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

燕雲十六州——中原王朝幾百年來的痛

公元936年,石敬瑭(後唐河東節度使)因害怕後唐末帝李從珂的迫害而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約定:契丹出兵扶助建國,為父子國,並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根據約定的把燕雲十六州交割給契丹。如此一來遼國的疆域立刻延伸到到長城沿線,對後世中原政權影響巨大。

燕雲十六州——中原王朝幾百年來的痛

燕雲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當時為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共十六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為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交界地,同時亦為中原王朝擋住遊牧民族進攻的天然屏障。

燕雲十六州——中原王朝幾百年來的痛

在後周世宗時,累有收穫幾州,但在計議攻取幽州時世宗病逝,乃至後續宋太宗的高梁河之戰、雍熙北伐,都未再收穫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地處北方戰略要地,穿過燕雲地區南下,便是一馬平川的黃河平原,同時是中國古代產馬要地。失去燕雲十六州這個天然屏障,直接導致中原地區暴露在北方少數民族的馬蹄下,同時缺少戰馬,無法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抗衡。弱宋的產生與此息息相關。

大宋朝偃武修文,經濟發達,大概是中國史上文人最舒服的時光。但失去北方戰略要地的大宋,在北方遊牧民族的任意踐踏下,一敗再敗,乃至最後逃過黃河,偏安到南方,殘喘延息,直到被蒙元消滅。

燕雲一帶,先後被遼、金、蒙元統治,直至455年後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元年遣徐達、常遇春北伐攻元,才收回到漢族政權手中。

燕雲十六州——中原王朝幾百年來的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