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打車未來如何,南京10個月可見端倪

近日,美團點評被媒體曝出要繼續開城,進軍互聯網約車。其實今年2月,美團已經在南京開城,10個月之後,發佈了要繼續開城的計劃。

此前不久,美團點評創始人兼CEO王興曾經發內部信宣佈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成立專門的出行事業部,由王慧文管理。

本來,網約車在中國早已經塵埃落定,經歷數次合併,滴滴在網約車領域已經坐穩,並把觸角延伸到更加縱深,比如智慧交通、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在國內打車市場早已塵埃落定的情況下,美團為何還要做打車?美團做打車前景如何?

美團打車未來如何,南京10個月可見端倪

一、美團為何要做打車

美團網是2010年成立的,當時正是團購興起,國內“千團大戰”的時候,美團從中脫穎而出,後來趕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O2O大潮,通過不斷擴張合併,成為巨頭之一。後來外賣興起,美團外賣繼續充當弄潮兒。

阿里巴巴本身有支付寶的入口,在2017年雙12中大肆推廣口碑,而在口碑和支付寶中又有餓了麼的流量入口,面對阿里巴巴的體系優勢。美團顯得有些形單影隻。

雖然,現在美團的市場份額還不錯,但是對抗強大的阿里巴巴,美團的市場份額未來能不下降就算不錯,進一步擴張空間不大。

美團打車未來如何,南京10個月可見端倪

而美團剛剛融資完成一輪,估值已經300億美元,美團的主業O2O成長空間已經到頂,從O2O到金融的發展不敢大張旗鼓的去做。未來估值怎麼支持呢?

美團目前還在燒錢階段,不是有穩定盈利,可以不著急容融資的企業,它必須一路融資IPO,必須擴展領域才能把估值的故事講下去。

主業做不好,只能向外部要空間。於是,在糾結很久之後,美團盯上網約車。當然,很多新業務也在醞釀中,共享充電寶、分時租賃、新零售等等每一個熱點背後都有美團熱切的探索。

美團的舉動和樂視當年從手機到汽車的轉化是很像的。樂視選汽車是汽車的概念比較大,估值想象空間大,融資會比較多。美團選網約車也是如此,網約車的概念比較大,給估值的想象空間大。

從邏輯上給投資人更大的想象空間,估算出更高的估值,這是美團進軍網約車的目的,當然,在主業萎靡的情況下,也找不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二、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按照目前的消息,美團現在已經開始成立部門,準備招兵買馬,下一步準備在七個大城市試點,看似緊鑼密鼓。而事實上,網約車這個競爭多年已經成熟的行業哪有那麼容易進去。

在中國,通過立法,網約車的合法性解決了,但是這絕不意味著美團就可以隨便進入網約車市場。美團進入網約車市場有三難。

第一難是准入難。按照網約車的管理辦法,美團如果想做網約車業務,需要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去談,去獲取資格。

現在的政策把審批權給了出租車管理部門,是網約車的利益直接衝突方。滴滴已經事實存在,去獲取准入的過程都不容易,況且美團這種新加入的企業?

拿牌照的核心是合規,滴滴得到了半年時間來調整目前的司機和車輛。幾個國字頭的起步就有淵源,那麼新入行的美團如何確保自己能獲得優質的司機、車輛供給呢?這是可否被准入的關鍵。

美團打車未來如何,南京10個月可見端倪

第二難是獲客難。

現在為了給資本想象空間,美團公關很希望把讓人把消費和用車聯繫起來,什麼蝴蝶效應,說的好像人們用美團去消費就一定會用美團打車一樣。如果這個邏輯真的是順利的,早期快的接入本地生活的商戶,已經做過一輪嘗試。

實際上消費就是消費,用車就是用車,真正去高檔消費場合,大多數人會開車去,要打車去,也會選檔次高一點的滴滴專車。

如果是去團購20元、30元超值套餐的地方,那麼用戶不會打車20元去。美團消費和美團打車這兩個市場並沒有直接關聯。給美團公關部門的稿子可以這麼聯繫,實際上不是這麼回事。美團要做網約車獲客還是很困難的,因為你的網約車數量少,等待時間長,體驗不好。

三是競爭難

網約車的熱潮是兩年前,現在的滴滴已經有成熟的體系,數量龐大的司機,大量的註冊用戶,用戶是習慣使用滴滴打車。靠優惠試圖競爭的事情,曹操租車做過,並沒有什麼效果。即使初期有效果,但用戶留存也是很大的問題。

用戶沒有必要打車換一個APP,除非美團大幅優惠。一旦優惠停止,自然會比拼體驗,沒看出美團有能力會比滴滴把體驗做得更好。

況且,滴滴剛剛融資40億,在美團進入的城市陪美團打價格戰毫無壓力。

還有一個問題得考慮,一旦美團真的在某一個城市打價格戰,滴滴必然會迎戰,而這種價格戰必然侵犯出租車的利益,進而迎來更嚴苛的管制。只要美團敢在一個城市挑起打價格戰,那麼在其他城市美團的准入許可就批不下來,這是死循環。

所以,美團做網約車的前景很渺茫,不太可能做起來,現在說的第一批七個城市恐怕都要費很多周折才能審批通過。而業務要佔到一定比例,成為市場的重要玩家,那就遙遙無期了。

從目前的情況分析,美團做網約車是形式大於實質,更多是一種為了估值的表演行為,而不能對網約車車市場整體構成實質影響。至於美團的表演有效無效,就要看投資人買賬不買賬了。反正之前融資的40億美元,又沒說要全部做網約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