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筆記”還活著嗎?

“印象笔记”还活着吗?

左起:印象筆記CEO唐毅、Evernote CMO Andrew Malcolm、紅杉寬帶資本合夥人徐全利

還活著,而且從美國母公司獨立了,還要做知識付費了。

如果一款面向中國用戶的 APP 到 2018 年還沒有第三方登錄入口,只能用郵件註冊、登錄,它會被大多數人划進“用戶不友好”的那一類產品——沒錯,筆記類應用印象筆記就是這樣一款“少數派”。

作為 Evernote 的中國品牌,進入中國 6 年後,印象筆記終於要變成一家獨立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了。

重組後的印象筆記將獲得紅杉寬帶跨境數字產業基金數億元投資,建立起美國 Evernote 公司、中方投資者、中方管理團隊三方均等的持股結構。

也就是說,在經歷了把中國當成一個銷售市場 – 在中國設立本地營銷、銷售團隊的階段之後,外企在中國本地化終於有了 3.0 版本:成立合資公司。

緩慢的本土化

如果你第一次使用印象筆記,它僅有的郵件註冊入口和登錄後首頁延遲的那幾秒等待時間,會讓你馬上意識到:這款軟件很“不中國”。

印象筆記曾經的母公司 Evernote 曾是硅谷最成功的創業公司之一。它創立於 2007 年, 2012 年底就加入了“獨角獸俱樂部”,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同年,Evernote 為中國服務掛了“印象筆記”的牌子,後來“印象筆記”基本變成了 Evernote 全球在中國的翻譯詞。

唐毅介紹,印象筆記只是 Evernote 的中文版,如果切換至國際語言環境下,則是 Evernote 國際版本。獨立前的印象筆記僅有運營團隊,產品和研發都不在中國。

正是因為硅谷背景,印象筆記在中國的本土化顯得較為緩慢。

比如,用戶註冊和登錄都要通過郵件,但中國互聯網行業和用戶對移動設備的使用比例要遠高於國外的比例,而 PC 的使用率,特別是郵件的使用率遠低於美國。

中國龐大的市場容量、用戶差異化的需求、飛快的增長速度,決定了 Evernote 全球一致的產品思路無法靈活服務中國用戶。這也是印象筆記此次分拆重組的背景。

“印象笔记”还活着吗?

從硅谷獨角獸到中國互聯網公司

唐毅介紹,他 2015 年加入印象筆記後就開始和 Evernote 投資方美國紅杉資本溝通獨立運營的想法,2016 年 10 月基本定下了獨立的大方向,但成立中國獨立互聯網公司的項目直到 2017 年底才正式簽署,今年上半年才走完了所有流程。

徐全利說,這個項目歷時一年半,不是他操作的金額最大的項目,卻是最花精力的一個。“不管交易金額大小,三方合資企業應該是所有交易裡最複雜的,因為這涉及到中美雙方文化上的差異和談判側重點的不同,還有管理層員工的利益怎麼保證。這三方利益一定要平衡好。”

他介紹,美方在談判中最看重的是知識產權,其次是運營、財務上的控制權,第三是對管理團隊決策權,以及管理層的激勵機制。在所有類似交易中,這是中國第一例把全部源代碼開放給中國合資企業,而且是美方不控股的中國合資企業。

得來不易的獨立意味著印象筆記可以自主進行經營決策和產品研發,而 Evernote 作為知識產權和全部源代碼提供者。印象筆記的收益不再計入 Evernote 全球的業務,但 Evernote 在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技術進步會持續和印象筆記分享,“雙方有長期的技術和合作”。

獨立化半年以來,印象筆記的技術團隊、研發團隊、產品團隊都大規模擴充,現在員工數量是去年年底的兩倍多。唐毅說:“這半年數據很鼓舞人心 ”。

下一站可能是知識付費

唐毅表示,印象筆記會“在保持 Evernote 的優秀基因的基礎上,加上第三方登錄等更適合中國用戶的功能。這些功能逐步使得印象筆記和 Evernote 是兩個不同的產品。”印象筆記將在 6 月底推出新的應用,逐步引導用戶從現有應用上遷移到新的應用。付費用戶遷移賬戶後也可以繼續享有高級帳戶權益。

至於印象筆記下一步業務拓展方向,不管是唐毅還是Evernote 的 CMO Andrew Malcolm 都不願多談,但值得注意的是,唐毅和徐立新都在近期的媒體溝通會上提到了“知識付費”。

唐毅稱:“中國的知識經濟、知識付費,對內容的需求、對內容的認可度,甚至內容付費意願等等……與國外市場越來越不同,在這些全新的領域,印象筆記能在未來做到非常長足非常迅速的發展。”

徐全利也認為國內用戶對內容的付費意願較高,印象筆記在“知識領域這個行業賽道沒有問題”。印象筆記作為中性平臺,可以採集不同渠道的知識,用戶增長到一定規模、有更多分享功能後,粘性和活躍度會更高。“印象筆記會像 Evernote 一樣成為國內的獨角獸,甚至超過 Evernote”,他說。

數據交給了騰訊

不久前,印象筆記已經把全部本地數據遷移至騰訊雲,並與騰訊社交網絡集團(SNG)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基礎架構、消費者服務、企業服務、人工智能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之後還會引入更多合作伙伴。

“印象笔记”还活着吗?

部分印象筆記用戶開始討論印象筆記會不會變得臃腫,還有一部分用戶開始擔心數據安全問題——但他們可能忘了,從印象筆記6年多前進入中國那天,它的中國用戶的數據就是存儲在國內服務器上的。

印象筆記CEO唐毅在媒體溝通會上強調:印象筆記接下來要成為一家“獨立的中國互聯網企業”。現在看來,這位嘴角總是微微上揚的管理者不僅要面對更多競爭者,還需要安撫自己的用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