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房子遇上東莞90後,他們怎麼選擇?

當房子遇上東莞90後,他們怎麼選擇?

“90後”,思想開放、消費超前,時而帶點“放蕩不羈”,時而渴望“自由”的空氣,在各行各業中,他們已然成了職場的新力軍,甚至是樓市主力軍。

最後一批90後,都已經全部成年了。工作、家庭、買房等各種問題陸續困擾著他們,並且還怎麼也逃避不了。當房子遇上90後,他們是什麼態度?

當房子遇上東莞90後,他們怎麼選擇?

想給兒子一個安定家

對於戶籍在惠州,來東莞打拼多年的90後李小姐而言,最痛苦的經歷莫過於頻繁換租房,每次搬家大動干戈不說,還讓人特沒“安全感”。

當房子遇上東莞90後,他們怎麼選擇?

記憶最深的一次,是婚後的租房經歷。當時李小姐租住的是城區的一套小兩房,租期2年。本來是打算在此安心生娃養娃的,誰知遇上房東急需出售房產,只住了1年的李小姐就被逼著另謀住所,當時她的寶寶才7個月,被催著搬家那種無奈恐怕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最清楚。

真正刺激李小姐行動起來買房的,是最近的一次鄰里糾紛。原來是樓上住戶洗手間漏水導致李小姐的出租屋牆壁發黴甚至掉灰,從而與樓上住戶、房東間引發了糾紛。

經過深思熟慮,儘管如今東莞房價高掛,貸款情況也不理想,自身積蓄也不多,李小姐還是決定借錢也要踏上買房路。“人成家了就渴望穩定,再這樣沒完沒了的搬家,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我想給他一個安穩的家。”

買房,投資致富是關鍵

出生於一個資本高週轉的時代,耳語目染之下,90後往往比前輩們更熱衷於理財,東莞土著小袁就是其中之一。

與很多同齡人相比,小袁是幸福的:還在高中期間,小袁媽媽以超前的觀念為他買了一套毛坯房。2008年,東莞受金融風暴影響,房價出現大跳水,小袁媽媽當初買房的目的也比較淳樸:趁著房價低,買了留給兒子日後當婚房。

不過,也正是這次的無心之舉,讓小袁發現房產物業的魔力。據介紹,小袁的婚房,當年銷售價格僅2800元/㎡,到2015年末房價已漲至近萬元,如今小區二手房市價更高達14000元/㎡,10年房價漲了足足5倍,賬面收益100多萬。

小袁上學期間就有玩股票,對於投資較一般人更為敏感,眼看著自己的房產大幅增值,加上近年東莞房價飛漲,又怎會錯失這一機遇?

早在2015年,東莞房價大漲之初,敏感的小袁便加入了買房大軍,在石灣投資了一套洋房。據介紹,這一套房子到2018年已增值一倍有餘,他也已於前段時間轉手出售了。

靠自己的實力投資挖金,賺到第一桶金後,小袁更“控制不住寄幾”了,打算再次物色優質樓盤作投資。

想通過買房證明自己

在很多人眼中,90後多屬於“享樂型”,追求品質是他們一貫的生活態度。當然,每個群體總有個別另類的存在。

在東莞本地女孩中,小黃是比較“倔”的:明明家中條件不錯,卻凡事都要靠自己;明明父母不差錢,卻偏要自己攢首付買房。歸根結底,還是受女權意識影響,嚮往財務獨立,想通過買房證明自己。

在這個買房要考慮“6個錢包”的時代,小黃這種行為在旁人看來是很蠢的,畢竟如今房價物價飛漲,一般工薪階層的收入又怎能追上房價?然而,小黃做到了。

當房子遇上東莞90後,他們怎麼選擇?

一個立志做房奴的90後,對自己有多狠?4000多的稅後收入,每月堅持至少存款3000元(吃住在家,省了食宿費),留給自己的日常零花錢不超1000元,其中還包括交通費……每花一元錢都經過精打細算,小黃這一堅持就是4年。

當然,小黃也清楚,靠自己的能力買洋房是不可能的,所以她一開始就把目標定在公寓,經過4年省吃儉用,她的銀行卡里也累積了將近15萬,足以支付一套小面積公寓的首付了。

“現在,我有時間就去看看公寓,瞭解公寓市場,分析商業貸與公積金貸款的利弊,估計很快就能把屬於自己的那套小公寓帶回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