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募資273億擺脫“代工廠”外衣?千億負債下估值相差4000億

今天早上富士康披露了招股意向書、初步詢價公告以及發行安排,招股說明書顯示,富士康本次擬發行19.7億股,全部為公開發行的新股,不設有老股轉讓,而新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10%,募資總額為272.53億元,其發行股票簡稱不是“富士康”而是“工業富聯”,網上、網下申購時間是5月24日。

富士康募資273億擺脫“代工廠”外衣?千億負債下估值相差4000億

為了減少市場衝擊以及對市場資金的佔有,此次發行採用的是不常見的戰略配售,即戰略投資者所獲配得的股份中,50%股份鎖定期為一年,另外50%鎖定期為18個月,而戰略配售外的網下配售的股份有70%鎖定期也為一年。另外,為了體現與公司的戰略合作意向,一部分投資者可自願延長其所有股份鎖定期,最低延至36個月。

值得關注的是,富士康的募資金額是自2015年6月國君泰安以來最大的IPO,也是A股史上第11大IPO。募資資金將用於5G及物聯網互通解決方案、互聯網平臺構建、雲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臺、智能製造產業升級等八個部分。

富士康這個名字對於大眾來說並不陌生。“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是富士康的“母家”,由出生於臺北的一個普通公務員家庭的郭臺銘1974年創立,剛開始是生產製造黑白電視機旋鈕,接著進入個人電腦供應鏈市場,隨著鴻海從1985年開始拓展海外市場,逐漸發展成為有名的製造企業,富士康作為鴻海集團大陸主要製造基地出現。

富士康募資273億擺脫“代工廠”外衣?千億負債下估值相差4000億

富士康如今被稱為全球最大的代工工廠,其在深圳郊外的龍華工業園,佔地面積2.3平方公里,僱員高達數十萬人。惠普、iPhone、三星以及摩托羅拉等市面上隨處可見的高端產品皆由和它們同列為世界五百強的鴻海集團富士康工廠生產,同時富士康也是華為與小米的重要代工廠。對於人口眾多的泱泱大國,富士康在這方面可以說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極大的解決了就業難題。

以代工聞名的富士康,近幾年轉型的決心很強烈。3月份富士康子公司鴻騰精密科技宣佈以8.66億美元的價格現金收購美國物聯網硬件公司Belkin,此次收購被視為富士康為了滿足轉型需要而作出的舉動。富士康為了擺脫“代工廠”光環,近幾年作出了不少努力:5億美元投資印度本土電商平臺Snapdeal、3.5億美元收購諾基亞功能機、53億美元收購為蘋果製造屏幕的工廠夏普、1.2億美元投資滴滴以及投資摩拜等。

富士康募資273億擺脫“代工廠”外衣?千億負債下估值相差4000億

更有趣的是,此前富士康曾表示想收購東芝內存芯片業務,甚至連270億美元的價格都心甘情願,不幸的是後來在競爭中失敗。本月初中國臺灣媒體傳來消息稱富士康準備大力發展半導體業務,並且調整了公司架構,準備建設大型芯片廠。

雖然對於這條消息郭臺銘不予置評,但同時也並沒有否認,而從富士康一系列的收購投資等動作,以及招股說明書中所說的募資資金將投入的八個部分來看,富士康似乎在無聲的宣告:轉型,我是認真的。

對於IPO,富士康在2月1日上報申報稿時,上市主體是2015年3月6日成立,並不滿三年,而理論上講中國企業一般成立三年以上才有可能申請IPO,然而富士康不僅在3月8號全票通過申請,還打破了A股IPO最快過會的記錄,總共僅用了36天,這樣的通過速度也被“誤解”國務院為對富士康轉型的間接支持。

通過速度最快,然而獲得批文可以稱為“龜速”,從3月8日到5月12日,用時100天,相反,被認為是獨角獸的藥明康德晚富士康半個月在3月37號才過會,但卻比富士康早一步拿到批文,如今已然上市。

富士康募資273億擺脫“代工廠”外衣?千億負債下估值相差4000億

還有一個引人遐想的微妙情況,一般來說證監會都是在晚上8、9點發批文,同時公佈募資金額,但核發富士康批文通告的時間為5月12日晚間23:48分,時間上比以往晚,同時也未透露募資金額。

另外,富士康的負債率在上漲,與同行的負債率相比,位居高位。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富士康總負債為1204億元,總資產為1486億元,負債率為81.03%,截至2016年年底富士康總負債為582億元,負債率為42.89%,去年負債額與2016年相比增加了622億元,增幅高達106.8%,翻了一倍。

招股說明書同時披露了同行業上市公司情況,2015年至2016年富士康負債率為45.72%和42.89%,遠低於可比公司均值均值57.17%和56.88%,而去年的81.03%的負債率與可比公司均值57.73%相比,高的不是一點兩點。

富士康募資273億擺脫“代工廠”外衣?千億負債下估值相差4000億

對於上市後市值情況,大多數分析書認為估值區間應當在3200億至4000億之間,有券商預計富士康估值達2731億元,國金證券則認為市值或超5000億,更有甚者參考國政指數給出的在通信、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板塊的加權平均市盈率43.07,給出了6800億元的估值,兩極之間隔著4000億的差值。

究竟結局如何,且看5月底見分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