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江安井口龍舟賽,3萬餘人蔘與,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在井口生活這麼多年,以前一直不知井口名字的由來,偶然聽一老者解釋,井口,即南井之口,也稱“南井口”。因古南井盛產鹽,必經此口進出將鹽用船運往各地,故而得名。

1998年江安井口龍舟賽,3萬餘人參與,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站在高處眺望井口場鎮,總是能給人一種“小重慶”的感覺。地形起伏有致,靠江而立。夏日傍晚時分,燈火起伏錯落,銀霞明滅,與江裡粼粼的波光、滿天閃爍的星斗交相輝映,其景奇麗醉人。

1998年江安井口龍舟賽,3萬餘人參與,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井口雖然沒有熱鬧非凡的磁器口,卻有恬靜閒適的永樂古街。永樂街始建於明永樂年間,長約七八百米,至今仍有幾百人居住於此。漫步在沉沉的青石板上,輕撫著街道兩邊的紅牆青磚,看著茶館裡悠閒的老人喝茶聊天,小酒坊裡三五幾個朋友就著花生米喝一壺老酒,不覺讓人感嘆,歲月靜好。不過,讓人流連忘返的還是古街的小餐館,沒有富麗堂皇的裝飾,卻有著井口人民愛吃的燒臘和“豆花兒”。隔三差五,便想著約上幾個朋友去嚐嚐。

1998年江安井口龍舟賽,3萬餘人參與,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走到古街轉角處,有建於明洪武年間的毗盧寺,其下方,便是昔日的水運碼頭。幾百年來,毗盧寺伴著滔滔江水,靜觀歲月變遷。曾經有一段時間,原鄉政府所在地在毗盧寺院內。聽鎮政府一老職工說,當時的會議室就是現在的正殿位置,沒有會議桌,空曠的會議室只有一尺高的長條木板凳。工作環境非常艱苦,幹部們依然幹勁兒十足。走進青瓦房,摸著或深或淺的土牆裂痕,彷彿還能看到井口鎮第一屆政府領導班子在這兒工作的場景。直到1996年,鎮政府所在地遷至永樂橋頭,毗盧寺才開始恢復建設。

1998年江安井口龍舟賽,3萬餘人參與,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我們住在長江邊上,我家本是龍舟之鄉,一年一度的五月端陽,我們天天在這裡起航……”1998年端午節,《龍舟之歌》響徹在井口碼頭,鎮政府在井口場河邊舉行龍舟比賽,觀看群眾3萬餘人,打造了井口“龍舟之鄉”的文化,距今已有20年!

1998年江安井口龍舟賽,3萬餘人參與,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龍舟之歌》樂譜

1998年江安井口龍舟賽,3萬餘人參與,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長江兩岸人山人海,老人們從家裡搬出靠椅,端坐著靜靜地等待。青年小夥雖然沒有能參加賽龍舟,卻也是熱情不減,臉上充滿了歡喜。姑娘們如同參加一次盛會,認真打扮一番才會出門觀看。小孩子們更是興奮,在人群中鑽來鑽去,尋找觀看的最佳位置。而河對面的8只龍舟,載著意氣風發的橈手們,蓄勢待發。鼓聲響起,龍舟便像離弦的箭,朝井口碼頭這邊飛來。

1998年江安井口龍舟賽,3萬餘人參與,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鞭炮聲交匯在一起,在河面上迴盪,震耳欲聾。當時年幼,早已記不清龍舟賽那熱烈雄偉的場面,這些都只能聽長輩們講述了,實在令人悠然神往。

1998年江安井口龍舟賽,3萬餘人參與,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1998年江安井口龍舟賽,3萬餘人參與,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如今的毗盧寺戲樓上都還放著能承載12名橈手的龍舟,而1998年的龍舟賽,是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一次,每隻龍舟都有24名橈手。不過自那以後,再也沒有舉辦過龍舟賽。

1998年江安井口龍舟賽,3萬餘人參與,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沒有過去的熱鬧,兒時的玩伴也漸漸遠去。古街、碼頭,曾是我和小夥伴們嬉戲打鬧的常去處,如今只剩下我偶爾還去古街吃吃燒臘,江邊乘涼。等哪一天玩伴回來,一定約上,去走走那古街的青石板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