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車企的社會責任不只是花花錢

「汽車人」車企的社會責任不只是花花錢

汽車企業的社會責任,應該先做好自己,再去幫助產業鏈上下游的夥伴。而對於公益,更是一件不得不說的技術活兒。

對車企的社會責任,筆者曾做過一期4000字左右的專題。大致意思是,企業出資做公益,絕不是簡單的捐款,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筆和自身運營關係不大的支出。而應該把它系統地融入到品牌戰略中去,成為其重要的補充。做好了,可以令品牌形象更立體。比如國外某女性化妝品品牌,長期致力於女性健康,他們只聚焦單一婦科疾病,宣傳科普教育,並以基金的形式幫助一些患者。這個案例說明,公益是公益,但公益也可以使企業的品牌更聚焦,對目標用戶群體進行更多次元的宣傳。我們特別不提倡隨波逐流,別人建一所希望小學,我也出錢建一所希望小學。建學校當然重要,但這種做法對自身的品牌戰略的聚焦,卻影響甚微。

「汽車人」車企的社會責任不只是花花錢

2018年6月5日,《汽車人》參加報道了中汽協舉辦的中國汽車行業社會責任發展論壇暨《2017-2018汽車行業社會責任發展報告》的發佈。與各位嘉賓各抒己見之後,筆者深切的感受到,在中國做企業社會責任沒那麼簡單,不好照搬歐美髮達國家的經驗。

最重要的原因是,應該意識到,企業社會責任不僅僅是公益,它大致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一是企業自身運營行為所涉及到的責任,這裡包括了可持續化的生產經營、就業、及環保等方面的問題。同時,這裡也包括產業鏈上下游運營責任應該具有一致性。在產業鏈中,整車企業的話語權最高,終端產品的logo也是貼的汽車品牌,所以,車企理應擔負起上下游企業在可持續化生產經營及環境保護方面的責任。除此之外,第二個才該談到公益。

與之前觀念不同的是,現在談車企的社會責任,應該更多的去談中國企業的發展現狀,及中國公益的大環境。

「汽車人」車企的社會責任不只是花花錢

對廣大普通老百姓來說,只要家家企業都能夠做到不作“惡”,我們的社會就會非常美好了。我們看到,在汽車行業中,車企所擔負的社會責任和輿論要求,往往比其他行業更高。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在會上表示,根據統計,我國的汽車企業在中國各大行業中,擔負的企業社會責任,不敢說第一,也一定在第一梯隊之中。

《汽車人》對此非常贊同,對於多數車企業來說,在經營上做到可持續發展,重視環境保護。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企業,提出要求並監督,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負責。如今,國有企業是我國汽車行業的主力軍,它們本身就就肩負了不少的社會責任。

「汽車人」車企的社會責任不只是花花錢

在全球各大汽車集團的2017年年報中,日本豐田汽車的利潤率繼續保持行業領先,且頗具優勢,利潤率更是超過了德系豪華品牌。更是明顯高於其他同在千萬產銷級別的汽車集團。周所周知,幾乎所有汽車企業,包括其他行業的製造企業,都在學習豐田的精益生產。去德國參觀他們的汽車製造廠,他們的介紹中心,不在廠房多大,機器人多先進,而是會把介紹重心放在在精益生產上取得的進步。當然,參觀者聽得懂聽不懂是另外一回事了。正如潘興廣場資本的比爾·阿克曼的建議,每個經理都該懂點運營管理。但為什麼豐田的利潤率還是最高?其他車企的精益生產還不如它?

重點是,豐田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幫助產業鏈的上下游的企業去實現精益生產,幫助它們培養和塑造精益生產的運營思維。豐田的成本優勢是全產業鏈的成本優勢。同樣,如果我們對企業能把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理念和運營方法,總結出一套可以複製的模式,去幫助上下游的零部件製造企業,他們自然在可持續生產及環境保護方面,做到令人滿意了。

所以,為什麼做好自己非常重要,原因是,在做好了自己以後,就可以去幫助別人,幫助整個產業鏈其他環節的小夥伴們。如果大家都有了更先進的生產經營理念和方法,那麼它們對社會責任的貢獻就會更多。

「汽車人」車企的社會責任不只是花花錢

公益方面,老大難問題還是我們的社會沒有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規和遊戲規則。而在上世紀,歐美在工商管理中就專門有“非營利組織運營管理”這個是門類了。在美劇《紙牌屋》當中,男主角安德伍德的妻子就是這種從事公益的非營利組織。如果我們的經濟社會還沒有建立起來相對完善的法律法規及監管機制,那麼所謂的“公益”就會貓膩太多。

在中國現階段的環境裡,並沒有太多靠譜的渠道去做公益活動。那還不如在企業的品牌戰略部門,去建立一個可以持續的,針對目標用戶的,目標是進一步聚焦品牌的公益部門。這個部門至少要做到三點,第一是獨特性,第二是可持續性,第三是為品牌戰略發展服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