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時代的“M”

ATM時代的“M”

文|朱曉培

BAT時代正在成為過去。

M正在崛起。

進入2018年5月後,不論是小米(MI),美團(MEITUAN)還是螞蟻(MAYI),均頻頻傳出大型的資本動作。

小米先後向港交所遞交IPO招股書,向證監會遞交了CDR招股書。有機構預測,小米IPO估值在700億-800億美元,而上市後,很可能會突破1000億美金。

另據報道,美團王興正與美銀美林和摩根士丹利等投行商討IPO事宜,計劃於6月遞交香港IPO申請,估值約600億美元。

不論M是螞蟻,小米,美團裡的哪一家,中國的互聯網都開始進入到了ATM時代。而事實上,“M”不只是一家巨頭的縮寫代號,它也宣告了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M”更可能是一群新生力量。

BAT稱霸中國互聯網的歷史,其實並不久。

但2014年2月開始,BAT誰將首先退出第一陣營,就成為一些人的話題。

因此, 2013年發生了什麼,就變得格外關鍵。而這一年,恰恰是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轉型的大年。

這個收購在當時就飽受爭議,但包括搜狗王小川在內的互聯網精英認為,收購是值得的。他們的邏輯是,手機助手相當於PC瀏覽器中的網址導航站,收購91手機助手就相當於構建了無線搜索的“二級火箭”

人們常說,失之東隅得之桑榆,其實反過來也是一樣。

2013年得BAT,聚焦的是移動互聯網的入口。一開始,他們認為,分發應用是這個入口,但實際上,只是一個短暫的存在。到了2014年Q4,安卓應用的安裝上升趨勢就已經結束,2015年比2014年更只上升了近4%。

互聯網的風口兜兜轉轉。從團購、O2O、互聯網金融,到共享經濟、直播、AI,裡面有真需求也有偽需求,有長期需求也有短暫需求。顯然,移動分發就是一個短暫的需求。

相比之下,騰訊在這一年1億多美元投了滴滴,4.48億美元戰略投資搜狗,而阿里也2.94億美元戰略投資高德。

不管是有心栽花,還是無心插柳,巨頭們的每一次補位,都將影響著下一局的走勢。實際上,站上了短暫需求或者偽需求的位置,比沒有補到位置更可怕,因為它會吸引資源和注意力,從而導致對真正的長期需求的忽視和投入不足。

2015M崛起,“M”是誰?

《三國演義》在第一回裡寫道:“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放在互聯網版圖裡,也是新舊勢力不斷更替。

從2014年開始,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用戶的日常生活嫁接越來越緊密,圍繞生活場景的各種需求進一步被激發,比如外賣、打車和支付。

2015年,一系列的重大併購,改寫了中國互聯網的格局。

2月14日,滴滴與快的合併。4月17日,58同城與趕集網合併。10月8日,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10月25日,攜程成為去哪網最大股東。

由於合併主要發生小巨頭身上,於是有人提出,BAT之外中國的互聯網是否會出現第四力量。

由於O2O被認為是一個大市場,而美團點評合併了,有人開始提出,BAT正在變為ATM。

但馬雲在與秦朔的對話中表示:“ATM,M是螞蟻金服!”

但當時,不論是螞蟻,小米,還是美團,誰都有成為M的可能,但也都有各自的挑戰。

小米則從2015年開始進入下滑期,國內出貨量甚至跌出了前五,一種聲音稱,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在銷售下滑後能夠成功逆轉的,小米前途堪憂。”不過,經過了1年多的反思與補課,直到2017年Q2之後,“小米重新回到舞臺中央 ”。

王興在這一年曾一改往日的低調,攜數位美團高管約見媒體。他的目標是,2015年千億、2020年萬億,公司的邏輯是生活服務電商市場顯然大於實物電商的市場。

M,更是中國方案

1998年,馬化騰與同學張志東“合資”註冊深圳騰訊,開發出了中國第一款點對點、一對多的聊天軟件,OICQ。但這並不是騰訊的首創,早在1996年,三個以色列人就研發出了ICQ。

如今,QQ已經20歲了,依然是中國互聯網最活躍的產品。有人在知乎上把它和淘寶、新浪微博列為自己最喜歡的Copy to China的互聯網產品。

2012年9月,李彥宏受邀去斯坦福大學的China 2.0大會上做主題演講。第一句話就是:今天你們很多人讓我來講一講 “C2C”,也就是Copy to China。引來全場一陣笑聲。

2012年之前,中國的互聯網創業模式都非常簡單,模仿硅谷。阿里、京東、58趕集、微博、美團、滴滴……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可以在美國找到早期的模型。

大部分創業者也毫不避諱這一點,公開宣稱自己是中國版本的XXX。2010年,中國赴美IPO高達到40家,其中人人網、優酷土豆、噹噹網自稱為 “中國的Facebook”、“中國的Youtube”和“中國的Amazon”。

王興本人甚至成了“Copy to China”的代言人。校內網的內部代號就是“Facebook”,“飯否”參考了Twitter,而美團的早期也參考了美國最大的團購網站Groupon。

但今天,美團已經把業務從團購擴展到了外賣、線下零售、酒店旅遊、打車等本地生活服務領域,併為商家提供如智能POS機、ERP等系統的服務。王興,也從模仿者變成了創新者。他提出了互聯網下半場,光做純線上的事情不行了,要開始往線下走。“但如何去操作,仍需去摸索,因為沒有模式可以借鑑了。”

今天,不論是螞蟻,小米還是美團,與早期的BAT相比,他們有自己的特點:更具有中國特色。支付寶還被稱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之一。

美國彭博社網站曾發表一篇題為“Who’s the Tech Copycat Now?”(《現在誰是技術抄襲者?》)的文章中指出,在諸如超級計算機、依託科技的交通運輸、數字支付和人工智能領域,中國正在引領技術產品或商業模式上的全球趨勢,如今全世界都在抄襲中國的東西。

雖然很難予以概括,但中國市場有一個優勢,擁有超過7.3億智能手機端網絡用戶,這對於科技來說是個理想的試驗場。

中國市場的需求更加的多樣,因此給了創業者更多的機會。而相關政策大多采取了先發展再治理的態度,給了中國式創新生長的空間。

到今天,這些誕生於中國的“創新”已經開始為海外用戶提供“中國方案”。

馬雲曾表示,中國在支付領域裡面,尤其是移動支付的時代,支付寶遙遙領先了西方國家。“儘管今天我們做得很好,但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在跟全世界分享,必須讓發展中國家都有同樣的技術,不僅投入大量的錢,最主要的是把我們技術的人員派過去了。”

大眾點評則成為了中國人出境遊的消費指南。有數據顯示,超過30%的華人自由行遊客在出境時會選擇大眾點評。

而Counterpoint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在印度的市場份額達到了31.1%,位居第一。

今天,M們依然有著各自的挑戰。金融領域,是一個強監管的領域,受政策影響極大。而智能手機領域,競爭激烈,一直不慎就有可能滿盤皆輸。三星Note7剛問世時曾被稱為最好的安卓機,但因為電池爆炸事件,份額急速下滑。至於美團,能否成長為一個和AT並駕齊驅的公司,關鍵依舊在於,王興能否帶領美團找到自己的流著奶和蜜的“應許之地”的迦南。

但不論M最終是一家公司,還是一群公司,它代表了中國互聯網新力量的崛起。這正是創新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