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努力複習的人沒考上,而那個敷衍了事的人卻考上了

文|吳清淺


學弟A是學霸,從大一到大四拿獎學金拿到手軟,他立志考研,為了如願,每天三點一線,早出晚歸,努力複習,積極備考,所有人都認為他肯定能考上。學弟B學習成績一直處於中游水平,他也要考研,然而並沒有認真付出,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所有人都認為他肯定考不上。然而結果出來後卻讓人大跌眼鏡,學弟B所考上的學校雖一般,但也算考上了,而學弟A卻連及格線都沒上,就別說考上哪所學校了。為此學弟A甚是傷心,本打算留福州發展,因考研失意,一畢業便離開福州回老家就業。


那個努力複習的人沒考上,而那個敷衍了事的人卻考上了

對這樣的例子是不是很熟悉,你明明很努力地備考公務員,但就是沒考上,而隔壁老王也就抱著三分鐘熱度偶爾看一下書,結果老王卻考上了;你明明花了幾個日夜投遞簡歷、準備面試,但最終那個公司卻沒有錄用你,而錄用那個水平不一定比你高只是抱著試一試態度的人;你明明一直表現出色,成績靚麗,然而最終晉升的卻是那個能力不如你、成績也沒你突出的人……

那個努力複習的人沒考上,而那個敷衍了事的人卻考上了

面對這樣的結果,誰都會心灰意冷,甚至自暴自棄,多少人曾意氣風發,打算大幹特幹一番,卻因幾次三番經歷這樣的遭遇,就此看破紅塵,今朝有酒今朝醉,將此歸結為命,命不好,沒那樣的命,即使再努力也沒用,別人有那命,所以即使不怎麼努力也上了。

那個努力複習的人沒考上,而那個敷衍了事的人卻考上了

真的如此嗎?有時候面對這些出乎意料的結果確實是讓人抓不著頭腦,除了用宿命論解釋,似乎真找不著原因了。不過,我始終覺得這不過是表象,不管怎麼讓人始料未及的結果總有其原因,或是客觀原因,或是主觀原因。對於一些客觀原因你可以通過摸清其規律從而避免它,甚至利用它,對於一些客觀原因則完全沒法預測,也沒法避免,一旦遇上只能怪運氣不好,如果非要用宿命論解釋,大概這就是命吧。

那個努力複習的人沒考上,而那個敷衍了事的人卻考上了

那個很努力考研卻沒考上的學弟A可能是太過自信,考試時麻痺大意,導致落入很多題的圈套,因此與研究生夢失之交臂,而那個不努力的學弟B複習過的內容恰好都考了,而不會做的題目恰好也蒙對了,於是就考上了。你報考的公務員崗位競爭太激烈,幾百人甚至幾千人爭那麼一個崗位,雖然你分數也不低,可卻有人比你更高,於是你落榜了,而老王報考的崗位競爭一點兒都不激烈,招聘五十個人卻只有四十個人報名,凡考過及格線的都全部錄用,所以老王考上了。雖然那個人在A方面上的能力沒你高,面試前準備得也沒你充分,但他在B方面的能力恰好是這個公司所需要的,而你在B方面的能力卻一般,所以他們錄用了那個人。雖然你表現很出色,但你底子太清白,而你所處的環境不是那麼幹淨,而那個表現不如你的人雖然能力沒你強,但關係卻比你強,於是他上去了,你卻還在原地踏步……

那個努力複習的人沒考上,而那個敷衍了事的人卻考上了

總而言之,就是這種種確定或不確定的因素,或背景或關係或環境或供求匹配度或選擇項的競爭程度或幸運與倒黴等等原因,促使無數人的人生難以一帆風順,甚至命途多舛。所以成功也就顯得困難與珍貴,變成機率性很小的事,你不但要強,還要會選擇,避免那些讓你無法發揮優勢的選擇,作出那些可以讓你以強制弱的選擇,剩下的就交給幸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