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確真保值,讓市場真正活起來

文物缺少認證,就會大量流失,這是當今所面臨的現實。

歷史的發展,從來都是事物的發展快於制度的建設,當現有的文博制度有悖於蓬勃發展的、全民性的文物收藏時,我們的確需要一個全新的文物管理思想,來適應這個無法想象的時代需求。

規距人所定,規則定方圓。今天文物世界的混亂不堪,就是規則制定出現了不協調,我們呼喚一個公平而有效的遊戲準則,才能還這個迷人的世界一個穩定安寧次序。

萬物運行皆有規律,星球宇宙有序運行。世界上的規則都是強者所定,我們國家強大了標誌,除了重新劃分土地,爭奪領空領海,更要在文化領域影響別人。這就是軟實力的象徵。

作為中國唯一能有話語權的中國文物,我們要把話語權拿回來,形成一個我們自己主導的文物文化的話語權。制定我們主導的遊戲規則。讓我們的文化和文物成為中國影響世界的軟實力和真價值。

藝術品確真保值,讓市場真正活起來

藏富於民、藏寶於民、藏匯於民都是當今世界的必然。說起來容易,實行起來真是很難,從雜亂無章的行為中找出一條正確的路。與其把這個重任放給這些碌碌無為的文博專家們,不如民間自創一條路,也許更有活力和商機。

文物管理的亂象,的確需要一個即適應市場,又利於國家的文博制度。當前的社會亂象,文物管理同樣不會獨善其身。

改革開放的幾十年和經濟發展的近十年,國家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人民生活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從溫飽型社會到富裕型社會轉變。

藝術品確真保值,讓市場真正活起來

文物的身價也從幾元錢陡升為幾萬元,甚至幾億元。可是我們的文物管理還是停留在幾元錢的時代,這就造成了國家財富流失的根本。

今天我們認識到這些問題,不是一個文博系統能夠解決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來實現之。希望有識之士能夠舉起你們的雙手,共同為這個偉大而艱鉅的理想而奮鬥之。

我今天重點從文物的身份認證能帶來的巨大進步來分析,筆者認為,文物藝術品的認證百利而無一害也,如果進行了文物藝術品的身份認證,它會帶來以下十個重大意義。

藝術品確真保值,讓市場真正活起來

中國的財富重新認識:

中國真的很富嗎?廣義的看,一件瓷器能值幾個億,很富。狹義的看,10億隻襪子能換一架飛機,很窮。貧富的衡量因為度量衡的尺度不同,而決然不同。

如果按照英國蘇富比和佳士德兩個百年老店的拍賣紀錄算筆帳,那麼最富有的國家就是中國。一箇中國元代“青花瓷”鬼谷子下山罐子被佳士德拍出了價值2.3億元人民幣,一個成化的鬥彩雞缸杯能值2.5億。

藝術品確真保值,讓市場真正活起來

雍正、乾隆的琺琅彩更是層出不窮。那麼擁有千計、萬計藏品的中國人手中,就有價值千萬億,萬萬億的海量財富。這是業與存在的現實,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勞動創造的財富。

按照我們的勞動,我們又很窮。我們90%以上的工薪階層勞動所得,只能維持在低水平的生活中。

建國初期,我們國家是以全國人口生活必需品的用量,來決定貨幣的發行總量,保持了物價的穩定和生活的供給。那時,資金總量不大,週轉速度大,彌補了資金總量的不足。

藝術品確真保值,讓市場真正活起來

近十年來,我們的貨幣發行總量從十萬億的規模,上升到120萬億的貨幣總量,多麼龐大啊,我們並沒有由此變得富有,反而變得生活更加艱難。

為什麼哪?近十年的房地產,把大量的貨幣拖進了房地產深淵,把活的貨幣,變成了死的不動產。大量的貨幣外流和沉澱,反而造成了全社會的資金緊張。如何盤活優質的存量資產,讓它發揮金融槓槓作用。除了藝術品還有更好的資產嗎?

藝術本身是個虛無的東西,當皇帝們用的器具,成為了當今的藝術奢侈品時,它就完成了它的蛻化,成為高端的金融產品了。

然而遺憾的是,中國幾千年來創造的藝術品財富,因未能得到合法的認證,而成為流浪在外的棄兒。手捧著“金缸”“金盒”“金罐”“金飯碗”的藏家們,到了給予身份認證的時機了,中國到了出臺“歷史文化藝術品”吸納全球遊資致富的時候了。

2018年03月1日,中國藝術品資產化研討會暨藝術品保險制定承保單位授牌儀式在深圳成功召開,使藝術品流通的方式與渠道有了歷史性得改變,在此之前,藝術品的流通僅限於傳統的渠道,那就是拍賣會與民間私下相互買賣,由於渠道與門檻的侷限,導致民間許多有價值的藝術品沒有辦法得到流通,嚴重打擊了藝術品收藏者的積極性,也嚴重妨礙了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自十九大後提出文化自信,文化強國的理念後,國家決心大力整頓藝術品市場,要讓埋藏在民間的藝術品與活起來,充分發揮民間藝術品資產,同時鼓勵民間合法收藏,調動民藏積極性,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

藝術品確真保值,讓市場真正活起來

藝術品資產化峰會之後,越來越多的藝術品收藏愛好者給予了肯定,上市企業,金融機構紛紛參與其中,便使藝術品的流通方式有了突破性的增加,也有了全方位的保障,從傳統的拍賣會和民間交易,增加了銀行質押與上市企業洽購,讓藝術品打包上市發行成證券的形式直接流通,藝術品將成為繼銀行,保險,證券之後的第四大經濟體。在這裡,或許至少會出現兩種民藏者心態,一種是猶如大旱望甘霖,翹首以盼,望穿秋水終於等到這大好消息,完全認可的,另一種是曾經在這個魚龍混雜的藝術品市場撞的頭破血流,被騙得懷疑人生,對流通已經是談虎色變,猶如驚弓之鳥的,在此,我用負責任的態度回應後者,這是真的,你們可以放心大膽的去行動了,我很能理解理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心態,但是,也不能說一次或幾次的失敗就以偏概全的否決了全部,這是很偏激的行為,總不可能說喝水嚥著那麼一次就以後都不喝水了吧?只能說,下次小心點,講究方式方法,水還是要喝的,藏品也始終要流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