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资深钢琴老师眼中的四个学琴步骤

演奏艺术是一门复杂和深奥的艺术,它由于有很多的学派,表现情感的方法不同,还有最要的就是,每个人的不同个性,所以每个人在演奏时,诠释和解决各种演奏技巧有着不同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怎样判断演奏方法的正误?通过怎样的练习才能一步步的取得成功?

一位资深钢琴老师眼中的四个学琴步骤

走好第一步

对初学者来说重要的是走好第一步。因为,改正一个动作比学会一个动作要困难得多。一个新学生不要急于赶进度,一定要把基础打好,就好像把一辆车子推上铁轨,接下来顺着轨道推就省力了。

先学会用手臂的重力,再去练手指的机械的力是很见效的。一个轻松、下沉的手臂是很“重”的(就向是自由落体的感觉),手指尖(尤其是弱指4和5指的指尖)承受到手臂的重量,从而使关节得到了锻炼,很快就能站稳。这对于一些年龄和体重都非常弱小的学生都非常适用。能解决因为手没有力度而在弹奏过程造成的一些影响。因为找到了去撑点,弹奏时显得放松,不容易累,更使得音色也饱满。

在弹奏时不必刻意强调“手架子”(一个键放一个手指,手指呈半圆形,每一个手指关节凸出)。其实,“手架子”是一种紧张状态,它不能使手臂的重量集中到手指尖上去,也不利于手臂、手腕的放松,也不利于发音的集中,正确的状态应该是自然下垂的,收拢的。总之,任何不放松的、不下沉的动作都会使手指失去重力,都是不好的状态。

一位资深钢琴老师眼中的四个学琴步骤

第二步 培养用脑练琴的习惯

在练琴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有时过多地强调对一些技术重复的练习,少则几十次、多则练到上百次仍觉得不放心,而对用大脑控制弹奏这一点却不够重视。在拿到新的练习曲时,如果学生通过机械式的方法练习,至少是需要5到8遍以上,才能做到准确无误;反之,拿到作品先把曲子整体看一遍,认真分析和理解,把其特点和有规律性的东西找出来时,然后再来进行练习,学生一遍就可以全部弹对!

小孩子的理解力是惊人,但分析能力还不够,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把点石成金的方法传授给他们,在每次上课时,刻意的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动脑”。而不是一味地反复的练习。其实学会用头脑控制可以节省很多练习时间,而且能在没有琴的情况下练琴。它能使你更有信心地演奏。你们想想英语是怎么背出来的?是在掌握了大意的情况下,更容易记忆呢?还是就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一遍一遍的进行背诵呢?

有很多学生都非常害怕上台表演,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刚才说的,就算他们在下面练过上十次,上百次,仍然会怕弹错,怕忘谱。在这里推荐两种方法:一种是强调不用琴(如默练——不用琴,不用谱的练习法),另一种是在比赛当天不要多练琴,稍微活动一下手指,大部分时间只是看谱子。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记得一篇文章中提到过的,孔祥东说,有一次,一位苏联钢琴家因事故不能前来开独奏会,主办者临时拉他去替场,他在不到一小时的汽车路程里,用脑练琴,一到就上台弹奏,结果反映很好。由此可以看出,从小培养用脑练琴的优越性。

一位资深钢琴老师眼中的四个学琴步骤

第三步 从乐曲中学技术

这是个既能提高技术又能积累曲目的办法。现在我们看到在国际上出现了这样的一些神童,他们年纪很小就出现在舞台上,不但技术高超,表现深刻,而且已掌握大量的曲目。我想如果把车尔尼练习曲一本本地弹下来,用这种传统方式对待这些神童,无疑会贻误人才。在国内据我所知的,许斐平只用过很少几首740练习曲,而他在附小就弹大量的肖邦作品,像叙事曲、练习曲、协奏曲、波兰曲舞曲、夜曲等。事实证明,无论是在技术或其它方面,并没有比其他人差。

从乐曲中学技术有不少的优点,一首首的练习曲只是把一个个的技术单独的呈现出来,个别进行练习,就向我们先开始学的词或句子一样,但要怎样去运用它们,就要靠一篇篇的文章来进行积累。所以他们用的方法,是和一般学琴的人相反的,他们是通过一篇篇的文章来掌握和学习词或句子。这样的学习,使学生更能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点,那么弹奏乐曲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再者由于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所以学生对用力的方法、声音的控制等都能更充分的理解。

当然,以乐曲来代替练习曲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所有学生。一般说来程度比较浅的学生还是让他们多练习一些练习曲及音阶等基础技术。学生学到中等以上水平后(像车尔尼Op·740练习曲),可选择各种乐曲的余地扩大了,就可以逐步以乐曲来代替这些技术性不太高的练习曲。

一位资深钢琴老师眼中的四个学琴步骤

最后一步 摸索一套适合自己的练琴方式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机能条件不太一样,所以可以允许各人的弹奏姿势有所不同。有人习惯于手指摊平些弹,有人习惯于小手指弹,等等。我认为不必为这些弹奏姿势费很大精力去纳入规范,只要不是影响原则性问题。如果学生习惯那样弹,也许是他自发地找到了与其生理机能相协调的平衡点,但原则是不影响其技巧弹奏和日后进一步的发展情况下,是可以的。只要能弹得快,弹得放松、省力、持久,声音好听,就证明方法是行得通的,条条道路通罗马嘛!虽然,钢琴的技巧是很复杂的学问,但有时你不妨把它想得简单些为好。不知道,学琴的人有没有这种感觉,在一种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下,往往比较容易掌握某些复杂的技巧。

摸索一套适合自己的练琴方式,这才是你学琴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事。技术的获得在某种程度上说取决于会不会练琴,就是跟前几天讲过的,用脑练琴,意思是一样的。要善于总结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练习方法。

练琴的习惯很重要,不只是要(多)练,关键是要(会)练,就向我原来文章中所说的,要学会分析曲中的“难”点,然后各个击破。不要想在一天内,吃掉一个大胖子,一个有经验的琴者能预料哪些是他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而进行“重点”练习。另外要知道掌握一些难度较高的技巧,不能急于求成,要在能控制好的速度范围里慢慢地练上来,技巧才能巩固。有时错音是心理状态太紧张或太激动时造成的,这时就要调节好心理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