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威廉·透納油畫作品

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威廉·透納油畫作品

Joseph Mallord WilliamTurner (1775年4月23日-1851年12月19日)

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威廉·透納油畫作品

《晨霧》(1813年)

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威廉·透納油畫作品

The FightingTéméraire tugged to her last Berth to be broken《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 1839年作,他最著名的油畫,一直在倫敦國家畫廊展出。2005年,由BBC發起的公眾投票中,此畫《被拖去解體的無畏號戰艦》被選為“英國最偉大的畫作”。

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威廉·透納油畫作品

《奴隸船》(1840年)Slave-ship。油畫,91× 123 cm,藏 波士頓 波士頓美術館這是工業革命時期的畫,當時社會出現不少新制度。這幅畫描述無良商人把奴隸拋下海以取得保費,藉此表達保險制度之不足及社會制度之惡果。透納是第一個直接用顏色來訴諸情感的畫家。作為浪漫主義的作品,這幅畫以紅色為主,令人聯想到革命。

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威廉·透納油畫作品

《米諾陶戰艦的傾覆》(1793年) 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Joseph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年4月23日-1851年12月19日),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水彩畫家和版畫家,他的作品對後期的印象派繪畫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在18世紀曆史畫為主流的畫壇上,其作品並不受重視,但在現代則公認他是非常偉大的風景畫家《海上漁夫》其第一幅油畫,藏英國泰特美術館 1796年此畫被學院夏季畫展展出,以後他一生中幾乎每年都有作品被學院展出。

透納出生於倫敦,父親是一位理髮師。由於他妹妹在1786年去世,使他的母親受刺激而精神不正常,1799年入精神病院並在1804年去世。由於家庭負擔太重,透納被送到倫敦西部泰晤士河沿岸一個小鎮的舅舅家撫養,在那裡他喜歡上了繪畫,創作了許多作品,他後來被送到肯特郡上學,他父親將他的繪畫作品放到自己理髮店的櫥窗裡。1789年,他14歲時進入皇家藝術學院附中學習,第二年就被學院接受,開始他想學建築學,但被勸告繼續學習繪畫。1790年,他的水彩畫作品被學院的夏季畫展展出。

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威廉·透納油畫作品

《風雨和速度-西部大鐵路》(1844年) 在他晚年,將油畫畫得更為透明,用淺層顏色表現純淨的光線效果,在《風雨和速度-西部大鐵路》中,幾乎很難辨別出物體的輪廓,緊張的色調和瞬息的光影,使透納不僅躋身於英國畫家的前列,並對後來法國的印象派畫家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莫奈曾經相當仔細地研究過他的技法。在1816年(無夏之年),夕陽特別地絢爛,他有些作品也受到這這種夕陽的啟發。

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威廉·透納油畫作品

《加來碼頭》CalaisPier,172× 240 釐米,1803年,藏英國國家美術館 他的早期作品運用比較傳統的技法,但到後期他將水彩畫的技法運用到油畫創作中來,描繪出光線和大氣的一瞬即逝的效果。據說他曾經把自己捆綁在風暴中船的桅杆上,以體驗暴風雨的景象。

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威廉·透納油畫作品

水彩畫《常青藤橋》(1813年)他是英國最著名的水彩畫家,被稱為“畫光線的畫家”。

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威廉·透納油畫作品

《斯塔法島的芬格爾巖洞》(1832年) 透納喜歡描繪自然現象和自然災害:火災、沉船、陽光、風暴、大雨和霧霾,他為大海的能力所傾倒,雖然也描繪人物,但只是為了襯托不能為人們征服的大自然的崇高和狂野,是上帝能力的證明,所以在他的後期注重描畫在水面的光線、天空和火焰,而逐漸放棄描畫實物和細部,為印象派的理論開闢了道路。

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威廉·透納油畫作品

《自畫像》 (約1799年)布面油畫,74.3x 58.4 釐米

透納曾到歐洲各地旅行,從1802年,首先到法國和瑞士,在盧浮宮學習古代大師的作品,到過威尼斯,在英國南部海岸他描畫了暴風雨的景象。

透納在1797年去約克郡的奧特雷旅行,被那裡的風景吸引,他的作品《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的風暴背景就是採用了在奧特雷的風暴,他在那裡遇到作家威廉·威伯福斯,他們互相成為親密的朋友,威伯福斯成為他作品的有利支持者。

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威廉·透納油畫作品

《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帆布油畫,146x237.5cm,1812年,藏英國泰特美術館。這是其藝術生涯早期最具氣勢,也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該畫取材迦太基的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遠征意大利的故事。

這幅油畫以自然景色作為主角,景色佔據整個畫面的主要空間,而人物處在傾斜的地平線下方,沿畫框底線展開。人物的“渺小”襯托了自然的“偉大”。如果這只是從大小比例看對比的懸殊,那麼從表現內容看,是畫家透納將更具洞察力的視線穿透歷史帷幕,落在人物命運與自然氣候的永恆與瞬間的力量較量上。

透納創作這幅畫的靈感來自他的阿爾卑斯山之旅。在1802年的那次旅行中,阿爾卑斯山雄偉壯麗和驚心動魄的景色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相形之下,英國的一切景色都大為遜色。他看到,山峰巍峨峻嶷,雪崩將森林夷為平地,壯麗的冰川覆蓋大地,巨石突兀險峭,似乎就要把房屋壓毀。正是因為有了這一使他產生無限敬畏之情的經歷,他開始追求創作一種不同於他以往的風景畫,去描繪更加放浪不羈、更加令人畏懼的大自然。這幅風景畫採取了漢尼拔大軍跨越阿爾卑斯山的故事形式來表現。漢尼拔的士兵和大象企圖在一場災難臨頭的暴風雪中翻越阿爾卑斯山。這個故事雖然只是一個歷史片斷,卻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理解透納作品的含義非常重要。它所描繪的不僅是大自然擺脫一切羈絆的力量以及漢尼拔大軍的雄壯故事,而且暗喻了拿破崙稱霸世界的野心及其大帝國的建立。這個大帝國的建立就是從拿破崙征戰意大利和翻越阿爾卑斯山開始的。儘管近景的士兵形象依稀可辨,但整個作品,從昏漾的天空(我們透過它可以看到好似圓盤的太陽),到騷動的雲,都超出了現實生活所能作出的解釋。整個畫面就像是一個發光的巨洞,一個令人目眩的、旋轉的空間,從中傳出風的吼叫、人的呼喊——交織成自然本身的聲音。一個自然事件,一個歷史片斷,一個對現代的啟示,全在這寥寥數種色調中再現。隨著歲月的流逝,透納減少了他所使用的顏色,只使用幾種基調的顏色:近景為棕色和赭色,遠景為暗藍綠色。他在遠景清晰、淺淡的色域覆上薄薄一層透明的油色。藍色,尤其是黃色,加強了畫面動人心魄的力量。

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威廉·透納油畫作品

《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旖旎風光》(1825年)【BBC視頻《藝術的力量Power of Art:透納 Turner》】作為著名的英國風景畫家,他是19世紀上半葉英國學院派畫家的代表,與約翰·康斯特布爾並稱為“真正使英國風景畫擺脫荷蘭、法國或意大利繪畫影響,而走上獨立道路的兩個人”... http://t.cn/z8sz8yA

透納年齡大了以後,變得有些偏執,和人很少交往,和自己的父親住在一起達30年,1829年他父親去世後,他有些抑鬱症,雖然他有兩個女兒,但一直沒有結婚,最終在情婦的家中逝世,根據他的遺願,安葬在聖保羅教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