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張騫,穿漢服施漢禮,漢中城固啟新程

祭張騫,穿漢服施漢禮,漢中城固啟新程

2018年4月3日,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隆重舉行2018(戊戌年)祭祀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大典,來自全球各地知名學者專家、張騫後裔以及當地民眾、遊客等上萬人參加了祭祀活動。三進殿、三擊鼓、三鳴鐘及古樂曲、三獻禮、誦讀祭文、敬獻花籃等漢服漢禮讓祭祀現場顯得古樸莊嚴肅穆。

本次祭祀活動由漢中市張騫文化研究會舉辦,旨在研究張騫文化、傳承張騫精神,讓開拓進取、建功立業的大漢雄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大放異彩。

張騫,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西漢時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險家,兩次出使西域、一次出使西南夷,前後歷時19年,行程數萬裡,最終開闢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張騫去世後,歸葬故里城固縣。其墓位於城固縣博望街道辦事處以西2.3公里處的饒家營村,是全國重點文物。2014年6月22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張騫墓作為“絲綢之路”遺產點之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陝南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為了弘揚張騫精神,自1986年張騫學術研討會在城固縣召開以後,每年清明時節,城固縣都在張騫紀念館舉辦隆重的民間祭祀活動。

近年來,城固縣充分挖掘張騫的人文價值,將“張騫”元素引入城市建設,相繼建成張騫文化廣場、張騫通西域群雕、張騫雕塑、張騫古城展廳等城市標誌性建築。張騫文化、張騫精神也發展成為陝西漢中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和精神遺產。以“張騫”冠名的張騫牌漢中仙毫、張騫禮酒、張騫絲綢等產品紛紛面世。“張騫”元素大放異彩,相繼建成張騫學術研究會、張騫書畫院、張騫文武學校等團體機構,並因此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寫張騫、畫張騫、唱張騫、頌張騫,創作出長篇小說《張騫》和《少年張騫》、舞臺劇《張騫》、戲曲《張騫回漢中》、省級非遺保護名錄項目《張騫傳說》、大型組畫《張騫通西域》,並帶動培養了一大批青年藝術人才。國內第一部反映張騫偉大功績的電視劇《絲路開拓者張騫》目前進入籌拍階段。

“敢為人先、寬大信人”的張騫精神也在傳承延續、發揚光大。城固縣聚焦“六個城固”(即實力城固、魅力城固、活力城固、田園城固、人文城固、幸福城固)建設目標,積極開拓創新,經濟實力大幅躍升,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6.74億元,同比增長10.5%。文化和旅遊軟實力顯著提高,文化自信顯著增強,城固縣五門堰、楊填堰與漢中山河堰(並稱“漢中三堰”)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依託這些享譽海內外的獨特人文資源,城固縣大力推動全域旅遊,2017年以來,總投資過百億元的古路壩國際研學小鎮項目成功簽約,生態+文化旅遊蓬勃興起,絲路花海、二里金沙灘等景點成為區域旅遊新熱點,全縣2017年接待遊客500多萬人次。

近年來,城固縣充分挖掘和開發“張騫故里”文化資源,提高張騫故里知名度,打造生態和文化金名片,加快旅遊資源推介宣傳,帶動了全域旅遊產業加速發展。同時積極融入西成高鐵沿線經濟帶,全力打造“樞紐經濟”增長極,發展高效的通道經濟,城固各項事業邁上新徵程,向著陝西強縣目標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