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福安科學家溫琳清嗎?家鄉這些事令她難以忘懷……

还记得福安科学家温琳清吗?家乡这些事令她难以忘怀……

溫琳清,福安陽頭人,舊居位於原閩東電機廠附近。1981年-1987年就讀於福安一中。2001年,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博士畢業後,在加州理工學院引力波數據分析組開始了引力波探測的研究。2004年,加入在引力波研究領域久享盛名的德國馬普重力研究所繼續引力波研究。2007年加入西澳大學並於2009年獲澳大利亞科研委員會為吸引海外優秀人才頒發的未來學者獎。至今,一直為西澳大學物理系引力波數據分析與高性能計算團隊的領軍人物。

以下是她向網友分享的故事:

01

老食堂的故事

我在閩東沿海一個叫福安的小山城裡出生長大。從記事一直到上高中前,與十幾戶人家一起住在和城關隔一條小溪的陽頭鎮上一個叫“老食堂”的大宅裡。據說,老食堂原是當地一個大地主的豪宅,後來地主被槍斃了。他的兒子住在大宅邊貌似豬圈改造的狹長小屋裡,宅外總有一個穿著灰色長袍抽著煙的老女人對著那房子破口大罵。據說她是那地主的姨太太,瘋了。

從老食堂出去穿過幾條小巷就是陽頭河了。清澈的河水就在大山腳下緩緩流過,水面上倒映的是兩岸綠蔥蔥的樹林。河邊樹林裡還有一排很大很高的百年老樹,那曾經是我童年時期最留戀的地方,沒事經常和夥伴們一起去“探險”。

老食堂幾年前因失火蕩然無存了。後來我和在老食堂一起長大的發小在福州參觀林徽因的故居,發現它也是按閩東傳統建築風格建造的,感覺和老食堂布局是一個模樣。我們各自找出了以前屬於自己的“家”的所在地,想起在那裡一起度過的童年時光,感慨不已。

老食堂裡住的十幾戶是20世紀60—70年代來自全國各地南下支持福建貧困地區建設的人。有教授、黨校領導、工程師,有去蘇聯學習過的,有上海阿姨,有安徽來的老軍醫,還有直接生吃大蔥把福建孩子們看得目瞪口呆的山東人。和那大宅的原主人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在這些故事中逐漸長大。

老食堂裡有許多那個年代特有的悲歡離合。可是對那裡的小孩來說,老食堂就是我們的天堂。老食堂的住戶各家幾乎都有2~3個孩子,有大有小。我從小就在20多個孩子中間長大。

年幼時,我們全家人住在一間房裡。每到睡覺時間,父親就給大家讀小說。那時經常停電,父親便常在燭光下給我們讀書。在我沒認幾個字之前,父親已經把四大名著還有《聊齋志異》一類的書,現代文或古文版,都給我們讀過一遍了。他每晚只讀一章節,總是在最精彩之處,來個“要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然後就不讀了。無論我們怎樣求他,都不予理睬。結果我們每天都在盼望著快點到晚上的睡覺時間,好聽父親繼續講故事。

後來上了學,我開始自己讀這些書,無論古文版還是現代文版,都一律半懂不懂、囫圇吞棗地讀下去。每過幾年還會再讀一遍。我的童年雖很窮,可是因為老食堂的玩伴們和父親的夜讀,我覺得特別幸福。

我和姐姐住進了他那個帶大陽臺的屋子。那時,家裡訂閱了兒童科學方面的雜誌,裡面有星座和外星人的故事。

夏天的夜晚,我們和小夥伴們經常在陽臺上對照著這些書找星座。我現在關於星座的知識,大多是那時學的。

那時山城的夜是漆黑的。夜深人靜時,四周很黑,我們在陽臺上卻被燦爛的星空包圍著。看著星星緩緩轉過,彷彿獨自一人在宇宙中穿越。我曾極度悲觀,因為意識到自己也許永遠無法瞭解我們的世界,隨之而來的卻是對宇宙求知的極度嚮往。

还记得福安科学家温琳清吗?家乡这些事令她难以忘怀……

2017 年,作者與學生夜遊西澳大利亞石林陣(Pinnacle)

遇見的星空

攝影人:張一閒

多年以後,有次在美國加州偏僻山間的一條河邊露營,還有一次是初次到西澳大利亞的野外,我在那裡再次找到了迷失已久的漆黑的夜。在那遙遠卻燦爛的星空下,我彷彿看到銀河系的光為我投下的身影。我想起了斗轉星移下的老食堂的陽臺,還有那時近似絕望的嚮往。

老食堂的星空,在我心中留下一塊淨土,使我在時代的喧囂和躁動中,有所皈依。

02

福安一中的故事

一個人的一生,除了天資不能選擇,父母、老師、朋友是後天成長的關鍵。我在福安一中度過我的中學時代。福安一中在福建省算是很好的中學,這裡有許多好老師、好學生。

福安一中的老師們也有許多那個年代特有的故事。比如教歷史的丁老師。我那時很不喜歡學歷史,因為覺得課本寫得很枯燥,而且留下許多為什麼不予解釋。可是丁老師的課卻有諸多神奇之處,他似乎從來不看課本,總是倒背雙手,踱著步,直接滔滔不絕地講。然後突然間他會插入一些當時沒人敢說的評論,在全班學生還在愕然之時,他卻又繼續倒背如流地講課,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

還有那時年輕的教數學的李老師。我在福安一中讀書時,李老師剛剛畢業,我們是李老師最早的學生。李老師後來擔任了福州一中的校長、福建省教育廳副廳長,他的故事,繼續流傳。

用現在的說法,那時的李老師就是我們的“男神”。他個頭高而筆直,走路時永遠不慌不忙地邁著大長腿,總是一副很酷、很超凡、很瀟灑的樣子。我後來知道他原來在軍營里長大,也許因此而訓練有素。記憶中,他的周圍總是跟著一群仰慕他的學生。

李老師似乎有魔術般的教學方法。他的到來使我們整個年級的學生幾乎都瘋狂地愛上了數學。當時似乎人人都想長大以後當數學家。我現在還記得第一次從李老師那裡學拓撲論,自己驚愕得不行的那種感覺。

本來我課外時間更喜歡踢毽子,跳皮筋,或背唐詩宋詞,結果都放棄了,跑去參加他的數學課外興趣小組。也難怪,李老師後來培養出了很多位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獎牌獲得者。

經常讓學生腦洞大開,讓學生充滿好奇,引導學生積極求知探索,這就是李老師的魔法。

我想,這應該是一個好老師能做到的極限了。

如今,我有時也會碰到各種數學難題,我常常會想起當年在數學課外興趣小組裡努力解答各式各樣的數學題,以至於幾天感到大腦打結,然後突然間豁然開朗,把題解出來以後的那種歡欣。那時的訓練,讓我後來在物理學中碰到數學問題時少了很多畏懼。

我在美國的一位天文學啟蒙導師有一次跟我坦白,他說我剛去找他想學天文物理時,他讓我去讀Landau–Lifshitz的經典之作《流體力學》,心想,也許裡面的數學可以把我嚇跑。不料我一個星期後回來輕鬆地說,讀完了,沒什麼,就一些守恆定律。

對數學的無畏,幫助我開始了天文物理學的研究之旅。

03

故事總結

生活的道路是彎曲的,可是我最終選擇了天文物理學研究而且沒有後退,也許是源於年幼時老食堂的燦爛星空和我對數學的熱愛與無所畏懼。

在求學過程中,我看到了一個老師的影響力。一個好的老師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整個世界。我教書時,總是使出洪荒之力,希望能當個好老師。

我有老食堂給我的幸福童年和燦爛夜空,有無數的好玩伴一起長大,有好老師的指導,有父親的夜讀,有機會近距離目睹中國社會的急劇變化,還有機會到海外求學而開始科研之路。

人生沒有定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在別人的故事中逐漸成長、慢慢領悟。如果我的故事也可以讓人或有所感觸,或博得一笑,那我也心滿意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