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普遍對德國比較有好感?

上火雞湯

德國的形象是世界務實合作者,與中國淵源頗深。

在晚清時期;德國從經濟利益作手,幫助清朝建立了亞洲最大的海軍艦隊,北洋水師著名鐵甲艦“定遠號”、“鎮遠號”;裝甲巡洋艦“經遠號”、“來遠號”,均由德國製造,且一分錢一分貨,完全不打折扣,具備世界一流水平。

在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以殖民者身份介入了中國事務,在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時作過惡。後來盤踞膠東半島攫取中國利益,但並無殺人放火和婪倫掠奪記錄。

一戰後,德國殖民者身份變為合作參與者,德國的國防、軍事顧問成為民國政府的顯耀貴客,德國在中國投資了鋼鐵廠、銅廠、電氣、發電廠、機械廠等,改造升級了漢陽兵工廠,德國還提供軍事裝備武裝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一定作用。

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德國西門子中國南京公司總經理人約翰.拉貝,利用德日盟友身份,籌建了南京國際和平安全區,懸掛納粹旗,收留保護了25萬中國難民,並寫下《貝拉日記》,揭露了日軍種種殘酷罪行,成為還原當時歷史的關鍵證據。他被譽為東方“辛德勒”!在特殊特定歷史時刻,一個人的大無畏人道善舉,足以改變國人對一個國家形象的認知。

二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與中國並無地緣政治的衝突和軍事交惡。中國改革開放國門後,德國積極跟進,不受意識形態差異限制,向中國提供了大量實用技術,早期有汽車製造,上汽—大眾“桑塔納”轎車生產是成功典範;如今,德國高鐵技術為中國高鐵在世界封殺日本新幹線有助一臂之力之功。

中德互為在亞歐的最大貿易伙伴,兩國的務實合作多餘貿易摩擦糾紛,在世界“G7”成員國中,德國的不歧視、務實不跟風,得到中國尊重。

德國的“歐洲大媽”默克爾總理多次訪問中國,在支持維護國際貿易體系的開放性上傾聽“北京聲音”,與中國同步;她還深入中國腹地,學習品嚐中國的文化烹調,與民間百姓友好交流互動,對提升德國人在中國的親和力,有“親善推銷”之功。

這點點滴滴積累,大概就是中國人普遍對德國有好感的原因。

但要清醒認識,中德關係並不是以好一葉遮目。在對於人權問題的認識上,中德存在意識上的一些分歧;在歐洲呼籲解除對華武器禁運態度上,德國的態度曖昧。中德文化差異巨大,人民缺少交流。嚴謹刻板的德國人,對中國人多維的思考方式、從善如流的靈活變通處世、個性張揚外露的國民性等,並不完全接受認可。兩國人民要實現友好感情真正的相互交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諶人

大國風骨惹人敬 有情有義真君子

中國人是很理性的,既不會無緣無故地喜歡你,也不會無緣無故地討厭你。因為本大仙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又向來以愛國作家自居,所以以己推人,才得出這個結論。本大仙對國際形勢的基本觀點是八個字:

親巴仇日,聯俄抗美。

如果具體到“為什麼中國人普遍對德國比較有好感”這個問題上,其實也很好理解,你拿日本這個國家一對比,答案基本就有了。就比如說日本企業的原則吧,一等品供應國內客戶消費,二等品主打歐美和澳洲市場,三等品出口亞洲大部分國家,等外品供應中國和非洲。而德國企業對產品質量要求非常嚴格,在對出口產品的檢驗方面更是眼裡不揉沙子,六親不認,一視同仁。所以本大仙當年沒錢的時候就騎國產自行車,現在有錢了就買奔馳,日系車白給我都不要!

下邊具體談談德國人的可親、可敬、可愛之處,如能為部分國人認清形勢、明辨是非指點些許迷津,實在是本大仙的無上榮幸!

1、有實力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歐洲最富和最強的國家,經濟實力排在美、中、日之後,穩坐第四把交椅。做為歐盟創始國之一,德國已經成為歐盟的“主心骨”;做為北約組織的重要成員,德國業已成為除美帝老大之外的“領頭羊”。也就是說,德國的國際影響力不容小覷,德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國。

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之一,德國曆史上出了一批足以影響全人類、改變全世界的牛人,比如: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偉大的作家歌德、偉大的作曲家巴赫、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偉大的哲學家康德、偉大的數學家高斯、偉大的畫家丟勒……總之是各個領域人才輩出,燦若繁星,不再贅述。

要說體現德國人的全球影響力,還有一正一邪“兩個鬍子”最厲害!其一是“大鬍子”------大名鼎鼎的思想家卡爾·海因裡希·馬克思,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他同親密戰友恩格斯共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學說,是指引全世界勞動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而進行鬥爭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另一位是“小鬍子”-------臭名昭著的納粹頭子阿道夫·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者,對全人類犯下了滔天罪行的頭號戰犯,殘酷屠殺猶太人的惡魔。

總之德國是全世界排名最靠前的發達國家之一,經濟、文化、科技、教育、軍事、藝術、體育等各領域齊頭並進、引領潮流,尤其是德國的工業水平,成為全球學習的楷模!一說“德國製造”幾乎成為“精品”的代名詞。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生活越來越富足的中國人對產品的質量要求也是水漲船高,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質量過硬的德國貨越來越受到國人青睞,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了。由喜歡德國貨到喜歡德國人,愛屋及烏,這應該是沒毛病吧?

2、有擔當

如果說僅僅有實力,那還遠遠當不起“大國”稱謂。國格如人格,說“人”的例子比較好理解。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富可敵國,人家天生聰明,靠創辦的微軟公司為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所以他的錢賺得令人服氣。但更令人服氣的是,比爾·蓋茨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家,他已經為慈善機構募捐數百億美元,並且承諾身後將捐出所有資產,不為子女留下一分錢。這種境界何其高尚!所以說像比爾·蓋茨這類的人就稱得上是“大人”。反觀美國總統特朗普呢,雖然口頭禪是“我他媽真的很有錢”,但他賺的錢不名望,而且花的錢更不名望,除了賭債就是嫖資,這種人越有錢越令人鄙視。因此僅從這方面看,特朗普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

小人領導的國家,再大再強也會被帶溝裡去,何況美國說到底也只是名義上的“大國”,在本大仙看來不過是一個背信棄義的“小國”而已。在中東頻頻挑起戰端,今天轟炸這個國,明天轟炸那個國,而出兵理由牽強附會,基本都是“莫須有”罪名。結果導致出現了大量無家可歸的難民,由於地緣政治因素,許多中東難民湧入歐洲。此時考驗“國格”的時候來了,英國為了不承擔難民負擔,嚇得趕緊提出脫歐。而德國挺身而出、力排眾議,決定敞開博大的胸懷接納難民。目前共有百萬難民被歐盟所接納並給予必要的生活保障,其中德國接納了超過60萬的戰爭難民,這個比例佔到了德國人口總數的近8%,可想而知德國的負擔有多重。

日前,遭遇脫歐困境的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為轉移國內視線,刻意掀起英俄矛盾,汙衊“俄羅斯前間諜中毒案”的幕後黑手是俄羅斯。在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證據的前提下,悍然宣佈驅逐俄羅斯外交官,並夥同美帝一起威逼利誘歐美澳諸盟國一起驅逐俄羅斯外交人員,以期達到繼續抹黑俄羅斯的目的。德國迫於壓力,象徵性地驅逐了4名俄羅斯外交官,但此後不久就主動聯繫俄羅斯政府,申明德俄關係非常重要。就在筆者寫這篇文章時候,電視畫面又傳來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俄羅斯,得到普京手持一束鮮花相迎的特殊禮節接待。足見德國人心存正義感,主動修復與俄羅斯的關係,而不是一味迎合邪惡的美帝。

再就是從對待特朗普毫無道理地撕毀伊核協議這件事上,德國始終持反對意見,並聯合英法等國一起勸說特朗普收回成命。當特朗普最終宣佈退出伊核協議時,德國又堅定地主導歐盟繼續留在伊核協議,以此誠意打動了伊朗。伊朗最高領袖魯哈尼日前也對外宣佈,只要包括德國在內的其他締約國遵守伊核協議,美國退不退出都隨它去,伊朗仍會遵守承諾,不會廢棄伊核協議。

凡此種種,足見德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而不是過去我們想當然地以為的,德國跟其他歐洲小國似的甘當美帝奴才,唯美帝馬首是瞻。美帝拉屎,德國擦腚,這事恐怕以後不常有了。比如不久前,美帝轟炸敘利亞,德國就拒絕參加,只有英法出兵跟隨,而且據說法國也是出兵不出力,沒有發射一槍一彈。

3、有原則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美帝依靠四處炫耀武力來達成威脅恫嚇某地區、某國家的詭計愈發失靈了。這首先源自美帝陣營內部不穩定,而德國無疑是本性未泯的國家之一。近年來,架空聯合國,持強凌弱,肆意踐踏外國主權,剝削和搜刮包括盟國在內的各國剩餘價值,美帝邪惡本性越來越露骨地表現出來。德國人性格穩重,辦事認真,踏實務實。這種民族性格,跟美利堅民族乖張暴戾、唯利是圖、欺軟怕硬的性格原本就格格不入。

美帝霸權主義不得人心,必然導致全世界反美同盟的最終形成;美帝極端利己主義同樣不得人心,早晚會走到眾叛親離的地步。目前,德國已經表明了疏美親俄的立場,法國屬於“騎牆派”,也只有一個同樣自私自利的英國跟美帝狼狽為奸了。

親君子,遠小人,美英同樣都是披著“大國”外衣的“小國”。如果聯合國還有必要繼續存在的話,本大仙更傾向拉德國進聯合國五常,以取代愈發不稱職的大英帝國。至於日本嘛,還是哪涼快哪歇著去吧。

再看日本鬼子們是怎麼做的:一是拒不承認侵略犯罪的歷史事實,發表不負責任的美化戰爭罪行的反動言論;二是肆意篡改本國曆史資料,甚至是學校的教科書,讓日本年輕一代普遍對那段歷史認識不足或者以假當真;三是拒絕向全世界受日本侵略的國家道歉,對鄰國提出的慰安婦賠償等問題置之不理,胡攪蠻纏。

儘管美帝主子曾對日本本土進行了狂轟濫炸,甚至投放了兩顆原子彈,但是日本鬼子照樣對美帝俯首帖耳,甘當走狗。日本鬼子做人沒人格,所以國家也就沒國格。這些問題都是一脈相承的。

所以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德國人跟日本人比起來,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就是這麼卑鄙的小日本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一直鬧騰著要入聯合國五常,而德國從未提及此事。同時日本極右翼團伙不斷煽動國會修憲,以期日本恢復“正常國家”地位,積極擴軍備戰,不斷擴充自衛隊的編制,秘密研製武器,這不最近連航母都給拐彎抹角弄出來了。本大仙最擔心別哪天美帝放水,狗鏈一鬆再讓小日本造出原子彈來……細思極恐,細思極恐啊!

幸好,現在德國正在跟俄羅斯親近,幸好德國對中國的印象還不錯。就在今天,德國總理默克爾再次正式訪問我國,這也是她就任德國總理以來的第11次訪華……

關注本大仙,帶您一起看透國際風雲變幻!


山東夏津赤腳大仙



簡單的說,國人多認為德國人最牛還最不太壞,所以他們想當然地認為,德意志真的很德很意志!



最牛的德國人。東北人感覺他們有幽(東北簡稱)人的仗義、威猛。中原人感覺他們有豫人的、認真。江南人感覺他們有吳人的堅韌、守則。湖廣人感覺他們有楚人的嚴肅、睿智。……總之各地都認為德國人德才兼備。正是德國人具有這種性格特徵他們文化、科級、軍事、經濟都厲害了德的國。津津樂道的有鐵血宰相俾斯麥,熱愛藝術的小士兵逆襲成元首的希特勒,思想影響世界尤其是我們的馬恩。



最不太壞的德國。1897年11月13日,德國威廉二世佔領膠州灣,而俾斯麥親王退休七年了。李鴻章問:俾斯麥,別人都叫我東方的李鴻章你怎麼看?俾斯麥說:我可不想讓人喊我西方的李鴻章。佔領青島後,他們對青島建設的不錯,尤其是地下排水工程,讓人讚歎不已。但一些人就盲目了,地下排水工程只是部分德人造,大多是國人造,而且考慮濱海才能建大型排水工程。

除此之外德國似乎沒有怎麼侵略過我們,還幫助過我們!是他太好嗎?不,德國雖然牛,但運氣差。

第一、在清朝鄰國他沒有殖民地,他也就不能如英法一樣侵略我們得心應手,與德國相似的還有美國,但美國在日本也有租界啊!甲午戰爭前夕,清朝貸的是德國的款,買的是德國的軍艦,就因為其軍艦牛!但後來一戰德國敗了,作為戰勝國的我們還收復了青島,這得感謝五四運動。



第二、傳言希特勒受張姓華人接濟,故對國人友好,這是謠言,實際情況是華人華僑在德國也遭受了希特勒集中營的迫害。不過,在早期抗戰中希特勒的確在軍事上給予我們支持,但在貿易上他是佔便宜而不是我們!希特勒之所以對我們“好”,是需要我們牽制蘇聯。到了後期,希特勒就和日本沆瀣一氣了。二戰後,德國元氣大傷,國一分為二,還被他國控制,自然也就無力侵略,後來還總理跪地道歉。不是德國太誠懇而是周邊都是哥,還都對不起人家,你沒有誠意,怎麼發展?怎麼融入?

二戰足以表明德國的邪惡和暴虐,因為我們受傷不是他們,故而有刀不紮在我身上不疼的感覺。戰後德國以其優秀的品質和對周邊的討好,成功擺脫囧(窘)境,再度成為強國,但它依然只能展示德和意志,絕不能也不敢展示霸氣,故而給人現在的感覺還是你好牛你好善——強以德勝。這其實都是沒辦法的事,但不少國人卻沉醉不知歸路了。


福垊

希特勒,作為一個戰爭的瘋子。在二戰中,為全世界帶來了十分大的傷害。納粹德軍,因為具有超強的戰鬥力,訓練有素,身體素質優於亞洲人。“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種族”這句話不無道理。



而且,德國的對外擴張戰爭,靠的是卓越的領導力和整體的軍事素質,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德國對抗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和第一軍事強國,可謂雖敗猶榮。德國軍人的單兵作戰素質和輝煌戰績,堪稱傳奇。中國人自古以來崇拜強者,所以在心理上認可德國的強大。



國人一提到百年恥辱,就會想到抗日戰爭,從而想到日軍的醜惡嘴臉,說到德國的時候,總愛拿二戰時同一戰線的日本作對比。對比之下,日軍處處陰招頻出,濫殺無辜,為了勝利不擇手段,無論是道義,還是實力,都該遭受唾棄。


同樣是戰敗國,日軍在二戰結束後,拒不承認許多罪證。而德國深切認識到了自己的過錯,從不掩飾。並且努力發展本國工業,在國際上處處展示出一個大國形象,所以,受到的好評越來越多。


歷史密探

首先,我不認為中國人普遍對德國有多麼強烈的好感,起碼我的身邊沒碰到過,大部分人對德國並不關心,也沒有什麼特殊的。

其次,如果非要說的德國有什麼特點,我想大家有一些普遍的認知,但並非什麼好感,有如下幾點:

一、德國的工業

德國的機械製造業是非常牛的,德國的豹系列坦克世界聞名,德國工人給人的感覺就是嚴謹而專業,我們最早引進的並普及的汽車,就是大眾,至今仍然在消費者心中是質量過硬的代名詞,太多人喜歡大眾,這是不可否認的

二、德國認真反思了二戰的罪行,並積極賠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原諒,在我們看來,由於無恥日本的襯托,更凸顯德國的悔罪誠意和負責形象!

三、德國的實力

整個歐盟的靈魂其實就是德法兩國,而中堅力量有錢人是德國,所以德國的影響力是很高的。

歷史從未改變,當初日本妄圖通過軍事擴張整合整個東南亞,打造一個由日本主導的殖民東亞版圖,名曰“東亞共榮圈”,但軍事鬥爭的失敗讓其夢想破滅,第二次機會是日本經濟的騰飛,讓其改變策略,由軍事手段變成經濟手段,希望打造“東亞自貿區”,仍然是以自己為主導,而中國巨大的市場是日本主導野心的關鍵因素,所以日本對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是非常歡迎的,也確實幫了很多忙 ,無奈,人算不如天算,龐大的中國在改革的路上一路狂奔,經濟體量成倍增加,創造出經濟騰飛的奇蹟,遠遠出乎日本的預料,根本無法駕馭,到如今,說好的改革開放,怎麼只開放經濟,政治的改革卻沒有看到,顏色也沒變,日本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為了維護那早已不存在亞洲老大地位,而上躥下跳,未來聽話中國可以給你一個位置,不聽話直接排除出中國主導的東南亞貿易體系。

說日本的情況,就是想描述一下德國,開始都想通過軍事手段控制領過,稱霸世界,抗衡蘇聯,挑戰美國,但均遭遇失敗被痛擊,而隨著經濟實力的崛起,改變策略運用經濟手段去施加影響,都想成為星球一霸,但日本至今對侵略行徑不思悔改,而德國卻知道軍事鬥爭的不現實,而積極擔責,不管怎樣,這都是小國的悲哀,領土人口資源的規模在那放著,可以橫行一時,但不能橫行一世,最終日本會為自己的行為附上責任,那是給後世子孫埋禍,而德國維繫的歐盟隨著金融危機的出現,也裂痕滿滿,危機出現,未來的世界屬於新興國家,中國必將復興,印度,巴西等也會有較大發展,俄羅斯看政治情況了……


夜色夜色迷茫

首先的原因很可能是,德國從來沒有正式地侵略過中國,不像鴉片戰爭當中的英國,火燒圓明園的法國。當然,八國聯軍當中也有德國,而且青島也被德國佔為殖民地,但是相比起日本或其他國家,德國保持著較為中立友好的態度。而且去過青島的朋友都會注意到,青島的建築非常漂亮,地下水系統非常發達,道路齊整規劃科學,德國是正兒八經的把青島作為一個海外城市來運營的。今天如果你去位於柏林的德國曆史博物館,你還能發現,專門有一個展廳叫做青島廳。



第二個原因,是德國人的認真嚴肅和一絲不苟。這恰恰是中國人所缺乏的。去過德國的朋友都會很驚訝,德國的科技未見得就是世界最發達的,但是,他們的工業商業都管理得有板有眼。在開始一件工作前,員工需要學習和閱讀厚厚的工作手冊。結束一天的工作後,員工還要填寫工作日誌。每一個環節都被規定到了分鐘級別,每一項任務都分解到了具體某個人。德國人互相打招呼的話,是“一切都符合規矩吧”?得到滿意的答覆後,就都很安心。



第三個原因,是德國有著集體主義的傳統。直到今天,德國人還經常是以集體優先於個人,這一點不同於美國。德國人重視對於集體的歸屬感,重視每一個集體的榮譽,要求個體遵守秩序,為集體利益最大化而服務。人們會先問,這位公民,你對社會做出了什麼貢獻?之後才會問,你從社會索取了些什麼?二者是不是匹配?而這和中國人的傳統習慣思維是相似的,也與當前中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相一致,因此中國人喜歡德國,喜歡德國文化,是特別可以理解的。


林海

從2014年的首次訪問到現在,中德關係蓬勃發展,進入歷史最好時期。

中德進入“蜜月期”的背後,有什麼樣的利益關係?今天,我們分享溫俊軒在《誰在世界中心》中關於“歐盟——世界的發現者”的一篇文章,早在這篇文章中,溫俊軒就分析了英國在歐盟的問題,也預言“戰略上中、德之間的蜜月期應該已經到來”。

達·伽馬的船隊抵達印度果阿港

作為大航海時代的開啟者,歐洲人對世界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畢竟他們讓我們第一次能夠以全面的視角審視這個世界。當然,對於歐洲人來說,為地理學做出貢獻只是一個副產品,憑藉科技實力在那些尚處在古典時期的土地上獲取不對稱的利益,才是他們所追求的。

對於歐洲人來說,那真是一個黃金時代。世界的權力中心就集中在歐亞大陸西端的這片陸地之上,每一個擁有大西洋海岸線的國家都有可能成為世界的一極。

歐洲人自視歐洲為現代世界主流文化及價值觀的發源地,在他們看來,一部歐洲史就是一部濃縮的世界史(歐洲人寫歷史時就是以他們自己為中心的,其他地區只是附帶提一下)。

由於地中海在“世界島”西側的中心地帶,歐洲文明從誕生伊始就非常重視海權的爭奪。當然,這個“海權”最初指的是地中海的海權—羅馬人和腓尼基人的戰爭就是對地中海的爭奪。後來,隨著西歐大陸文明的覺醒,歐洲大陸各族爭奪的重點也開始轉移到陸權之上。

與中國純粹的農業文明不同,歐洲文明的海洋屬性較強。因此,英國作為古典時期地中海海權思想的繼承者,並不願意看到歐洲大陸成為一個強大的整體。而受到開放的海洋思想的影響,多數擁有出海口的歐洲大陸國家也很難適應高度集中的政治。

於是,我們在歷史上沒有看到這塊歐亞大陸的“西部邊緣地區”形成一個完整的帝國。德、法兩國都希望自己成為這片地區的統治者,如果它們只面對東面佔據歐亞大陸中心地帶的俄國,我相信德、法還是有機會整合成一股力量。

可惜英國不會坐視這種情況發生,所以你會看到英國時而直接登陸(英法百年戰爭),時而挑動西歐內戰(西班牙王位戰爭),時而又聯合俄國(蘇聯)剿滅德國人統一東西歐洲的企圖(“一戰”和“二戰”)。

在美國因其地緣上的優勢成為新的海洋霸主後,迫於東面來自心臟地帶(蘇聯)的壓力,西歐選擇了與美英結盟,並最終取得了勝利。但這場勝利的主角是美國,作為配角的歐洲自然不甘於一輩子做配角,畢竟歐洲人認為歐洲才是當代世界文明的發祥地。於是,統一歐洲的計劃被提上了議程表,從歐洲共同體到歐盟,歐洲人正在艱難地前行。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儘管歐盟內部的磨合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但它們在形式上離整合的目標相差不遠了。這很大程度上緣於蘇聯的解體。這個歐亞大陸中心地帶的霸主在它的極盛時期,不僅控制了整個東歐平原,還將勢力範圍伸入西歐,並建立起了一系列受其控制的緩衝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

而在1993 年之後,這些擺脫了蘇聯控制的國家紛紛加入了歐盟,甚至位於東歐平原邊緣的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也成了歐盟的成員。如果再喪失了另兩個東歐平原國家—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俄羅斯將不得不直接面對歐盟的壓力。

對於歐盟來說,將俄羅斯納入歐盟範圍內是一個不現實的考慮,最起碼美國不願意看到這一點。將歐洲與歐亞大陸的腹地整合在一起的想法只會造成美英聯盟與歐洲的分裂。但這並不代表歐盟會止步於東歐平原以外,如果將勢力範圍伸入東歐平原,歐盟便能夠取得戰略上的優勢,正如俄羅斯人當初在東歐平原以西控制衛星國一樣。俄羅斯人當然十分清楚老對手的打算,所以我們會看到,俄羅斯人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問題上保持強硬的立場,因為這已經是俄羅斯最後的防線了。

另外,英國在歐盟中的存在也是一個大問題。2012 年9 月,德、法等九個歐盟國家及兩個非歐盟國家在華沙開會,決定在歐洲防務、外交上再進一步:建立統一的國防政策,以及建立更強有力的領導機制。簡單點說,就是要建立“歐盟軍隊”和選舉“歐盟總統”了。

其實就這兩點目標來說,並沒有什麼新意。可以說歐洲一體化進程成功與否,關鍵就在於政、軍兩方面是否有統一、高效的機制。而之前建立的代表立法層面的歐洲議會,以及金融層面的歐元並不足以提高影響競爭力的最核心要素——效率。

這樣一個明確的目標之所以一直未能實現,原因在歐盟三駕馬車之一的英國一直持反對態度。這一點並不讓人奇怪,英國的地緣位置決定了它既是海洋國家聯盟的核心成員,又是歐洲的一部分。如果這兩者之間一直能夠和諧共處的話,那麼英國人是很可以左右逢源的,就像之前那樣。

問題是歐洲作為世界的一極,不可能始終與美國保持冷戰時期那樣的蜜月期。尤其是在面對諸多來自新興國家的壓力時,美國在戰略上顯得越來越被動,在戰術上則會越來越多地以犧牲盟友的利益為代價,保持自己的一超霸主地位。

在這種背景下,英國所一貫秉持的“干預歐洲事務,以確保歐洲大陸無法統一”的地緣戰略目標,就會越來越多地體現在具體的戰術層面上。不斷地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上和德、法兩國唱反調就是最明顯的表現。

對於英國明為歐洲一部分,實為海洋國家聯盟核心成員這點來說,德、法兩國比我們這些局外人更為清楚。此次會議明確提出了“要求終止現有成員國對歐盟外交和防務政策的否決權”,很明顯是為繞開英國的反對而提出的。這也意味著,德、法兩國在戰略上已經做好在沒有英國參與的情況下,繼續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心理準備。從地緣戰略上來看,這種決定無疑是十分正確和具有突破性的。

再說說歐盟另兩駕馬車的關係問題。可能讀者已經注意到了,我一直用的是“德、法”而不是“法、德”,來排列歐洲另兩個核心成員的順序。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兩個國家中最有可能成為“新歐洲”(甩開英國後)強有力的支持者,並與中國建立長期穩定戰略合作關係的國家是德國。像2012 年在華沙開會的十一國,已經被敏銳的評論家打上了鮮明的德國標籤,被稱為“柏林俱樂部”。

德國之所以如此賣力,一是基於德國相對英、法兩國較差的地緣位置(大陸腹地國家、海洋國家、邊緣國家的差別);二是源於德國在“二戰”之後海外利益盡失的現實。

有鑑於此,德國是最希望通過歐洲一體化進程,提升自己政治話語權的歐洲國家。可以這樣說,如果不能“挾歐盟以威諸侯”的話,德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永遠只能做配角。

德國如此強烈的政治企圖對於中國來說是件好事。基本沒有海洋利益,又遠在大陸另一端的德國,與中國幾無地緣利益衝突(對於德國來說也一樣),這使得兩國在戰略上共存,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相互支持成為可能。

基於上述分析,戰略上中、德之間的蜜月期應該已經到來。最起碼,現階段雙方在經濟、技術合作領域會有更多的共識和空間。

本文選摘自《誰在世界中心》

相關圖書

一本書洞悉未來十年亞太地區戰略博弈格局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首先,德國人在中國沒有太多作惡。

當年八國聯軍在北京燒殺搶掠的多半是英法聯軍,英國佔了香港那麼多年不用說,法國人生性放蕩,意大利人不靠譜,自然也都不符合中國人的思想傳統。

美國人呢?其實二戰之前還好,但是二戰之後跟中國矛盾比較多,所以叫美帝國主義,再加上他總是推行霸權主義,引起中國老百姓的反感,憑什麼你那麼囂張?真以為自己是國際警察啊!中國人最討厭多管閒事的國家。

德國人不一樣,德國人給人的感覺是比較自律,嚴謹,雖然也侵略,但是不是很作亂。而且德國人在青島那麼多年,修的下水道到現在還不壞,而且德國在青島那麼些年還教會了青島釀啤酒的技術,青島啤酒也是目前中國第一的啤酒。

其實德國的國民性格比較符合中國人的口味,低調,踏實,誠懇,嚴謹,不到處惹事。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德國曆史上出了異類希特勒,搞侵略擴張,但是據說希特勒喜歡中國,希特勒在年輕落魄的時候曾經受到維也納一箇中國家庭的幫助,所以希特勒對中國是有好感的。

再加上,很多中國人討厭日本,但是日本的製造業確實厲害,什麼照相機,尼康佳能世界領先;唯一可以和日本抗衡的就是德國製造了,德國的徠卡相機比佳能還厲害,這讓中國人覺得德國厲害能滅日本,好樣的。

還有就是很多德國企業在中國開廠,德國人的素質確實很高。他們行為方式比較低調,也不在中國亂搞,就是週末騎個山地自行車,揹著一個小照相機,到處在山上採風,在早點攤前好奇的取景拍照,對人很謙遜,還隨手拿著一個垃圾袋,不亂丟垃圾。相比之下,很多混跡在中國的美國人,法國人簡直就和小流氓似的,老百姓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逢人便誇德國人好,其實中國的日本人素質也不差,但是歷史原因,很難得到好評。


佩子臨

提到德國,使人首先想到的是德國製造。
德國雖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而且又都是戰敗者。但兩次大戰離中國較遠,對中國影響不怎麼大。而且德國人在二戰後誠懇,對法西斯主義認罪深刻。



1970年12月7日,西德總理勃蘭特在波蘭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前下跪的華沙之跪,為在納粹德國侵略期間被殺害的死難者默哀。普遍贏得了世界人民的理解。戰後德國人充分發揚團隊協作精神,大力發展經濟、科技。德國製造以工藝嚴謹、質量精準而舉世聞名。在世界盃足球賽上,德國球員也是依靠團隊拼博精神,而不是像巴西那樣依靠球星的個人魅力,5次奪得大力神杯;德國在製造業中也是如此。終於在1989年,推倒了柏林牆,德國重新迎來了統一。

德國又是科學社會主義學說創立者卡爾.馬克思的故鄉。


當代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歐洲由於經濟不景氣,最近排外的民粹主義比較盛行,但德國政府克服種種阻力,接納大量難民入境,較為公道正義。


經天緯地安邦定國

德國其實與日本很多相同的地方,兩國都是曾經從小國一步一步崛起的,都擁有著良好的國民教育水平,都是機械製造方面的佼佼者,也都主動發動戰爭與強國叫板。但是中國對待德國的態度卻與日本不同,這有歷史原因。

德國雖然參加八國聯軍瓜分中國土地,但是清朝末年開始,德國的克虜伯大炮就是中國的主要採購對象,哪怕晚清購置英國軍艦,也要求安裝德國火炮,雖然德國處於經濟利益,但也不難看出中國對德國產品的喜愛,二戰前夕,民國政府多次從德國大批量採購軍火,也請德國軍官訓練當時民國精銳德械師,這也說明那時中德關係的好壞!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國在二戰後的悔過態度,德國在戰後反省比日本更加深刻,也並沒有把戰爭罪責推在哪一屆德國政府身上,德國領導人多次下跪懺悔道歉,這左右了德國民眾對二戰的悔過的心。德國的法律甚至明令禁止在德國穿戴納粹標誌、禁止宣揚納粹思想和言論。這些在德國是重罪。而日本,以前或許有道歉過,現在就沒有了,多次修改教科書關於二戰的日本罪責,多次有政府官員或議員否認南京大屠殺,甚至找理由來軟化日本對東亞各國的侵略。日本一部分人對二戰時的日本有強烈的懷念的情懷。這可能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