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的金融專業畢業生畢業都幹嘛去了?大都是民工般的生活!

很多人一提到金融就聯想到鮮衣怒馬的華爾街,《華爾街之狼》這部電影的紙醉金迷也讓很多人羨慕不已,國內經濟學大咖比如郎鹹平等人也常常被人稱道。好像人只要幹了金融就會成為這個樣子,所以每年學習金融的學生很多,但是這些學生畢業就真的鮮衣怒馬了嗎?整理一些金融畢業方向和大家探討,和想象的天壤之別。


高大上的金融專業畢業生畢業都幹嘛去了?大都是民工般的生活!

畢業季

首先,銀行是大多數二本或者非主流一本畢業生的首選。銀行經過了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的高速發展,到現在有點強弩之末的意思了。但是大多數銀行工作依然是較為穩定的,在老百姓心中,銀行的高大上依然沒有變的淡薄,出入銀行的人談吐文雅,銀行的工作人員穿著得體,座駕也很大方,銀行員工乘騎幾十萬座駕也比較常見,所以給人們一種銀行依然收入很高的感覺。但是事實差的很遠,在現在經濟環境下,銀行壓力也越來越大,所以銀行招聘更願意招聘家境更優越的孩子進來,這些孩子家庭條件好,還沒出新手村父母就給他們買了高級裝備,其實並不是收入所得,所以產生這麼一種假象。而且銀行考核要求也越來越高了,一個月考核標準有幾十項,完成不了就扣錢,雖然不會被開除,但掙不到錢的感覺也很差勁。但不同銀行,不同崗位也是差得很大的,對於有一定實力的同學來講,銀行還是比較穩妥的選擇。

證券公司也是很多應屆畢業生選擇。一提到證券公司,很多人也和高大上聯繫了起來,00年伊始的時候,證券公司待遇的確好得嚇人,那個待遇絕不是銀行能比的了得了,當銀行員工在炫耀自己8000元年終獎的時候,證券公司員工早就拿著80000元年終獎出國過年了。但是,今時不同往日,證券公司最傳統業務經濟業務嚴重縮水。所謂經濟業務說白了就是開戶炒股,賺取佣金,但經歷2014年大牛市,股票佣金從大牛市 前的千3降到了大牛市後的萬三,而且現在佣金還在縮水,許多證券公司營業部佣金甚至降到了萬2。而且這個市場競爭激烈,炒股的人幾乎都已經開過戶了,且近年來新股發行加快,越來越不適合散戶操作,許多散戶在考慮退坑。所以證券公司客戶經理離職嚴重,證券公司只能採取不斷招聘的方式補充人力以充實業績,而招聘上來的證券客戶經理也不是正式員工,多是三方派遣人員,沒有正式編制,應屆畢業生要十分注意。不過證券公司都在考慮轉型,經濟業務日薄西山,投行業務卻日出東方,而這些崗位一般都有編制,不過對於從業者資源要求極高,有資源的畢業生可以考慮。

保險公司,分內勤和外勤,內勤人員有底薪,一些國有保險公司也有編制,待遇也還行。但是外勤就不一樣了,許多人就說了,保險公司的外勤和證券公司、銀行的客戶經理不是一樣嗎,頂多不就像證券公司一樣沒有編制嘛,那你可錯了,保險公司簽署的不是勞動合同而是代理合同,換言之你只是代理他們家的產品,沒有社保,連報到證都不知道給你派遣到哪去,所以非常不建議應屆畢業生從事。當然國家這些年推保險比較多,保險公司一些核心崗位比較吃香,比如精算師,保險專業的畢業生如果能應聘上這樣的崗位待遇還是不錯的。

其他一些三方理財公司,比較雜亂,壓力也比較大,但是幹好了的確可以掙到錢,如果畢業生應聘上了這樣的公司還是先查查公司是否正規,自己崗位能否勝任才好。

所以金融行業並不好從事,許多幹金融的人其實也只是金融的邊緣人士,和真正的核心業務根本搭不上邊,這樣才應運而生了金融民工這個詞,瞭解個利率就去賣賣理財,根本沒專業度可言,沒有可能熬出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