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逝世21週年:有趣的靈魂終要相遇

王小波逝世21週年:有趣的靈魂終要相遇

他把屬於那代人的傷疤,偽裝成怒放的花

《白銀時代》

評論:西蒙

王小波逝世21週年:有趣的靈魂終要相遇

王小波用30萬字的篇幅來刻畫白銀時代,雖然起了一個挺特殊的名字,但卻還是讓人覺得這和文化大革命脫不了干係。或者可以說,這簡直就是我們國家在社會主義探索時期的翻版,知識青年下鄉、辦人民公社、吃大鍋飯……隨便拎出哪一樣都能在本書中找到影子。

在21世紀,文革等一系列探索失誤都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這些失誤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甚至是中華民族的影響都還殘存在人民的血液裡。關於烏托邦社會不勞而獲、統一分配的嚮往還存在於個別人的腦海裡。

基於這種焦慮與不安,王小波在本書中採用反烏托邦的形式不斷地摧毀烏托邦的美好假象。我彷彿看見一個飽經滄桑的老者站在懸崖邊不斷勸誡後來的年輕人:不要再走了孩子,前面是萬丈深淵!

《沉默的大多數》

評論:霽顏

王小波逝世21週年:有趣的靈魂終要相遇

王小波絕不一味高蹈,總是在不遺餘力地普及常識。所謂常識,其實是一種平和自由的心態,能夠對自己不瞭解的東西報以寬容,能夠對自己不贊同的觀點報以理解,能夠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報以尊重。

他說出了別人想說而不敢說的話。當他決定不做“沉默的大多數”的時候,已經四十五歲。在寫完這本書後的一個月,他就得心臟病猝死了。

他在世時,沒有人公開支持他的寫作,只有當他過世後,人們才開始紛紛湧向他的精神領地。

《黃金時代》

評論:吉不二不三

王小波逝世21週年:有趣的靈魂終要相遇

苦難與偉大向來孿生,王小波先生以其幽默的筆觸,帶我們走進反抗與欺壓同在、美好與黑暗共存的時代。他把屬於那代人的傷疤,偽裝成怒放的花。

作為經歷過“文革”的中國當代作家,王小波在一生中寫過無數著作。可他曾說過,《黃金時代》是他的寵兒。王小波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寫完了兩萬五千字的中篇小說。二十年,是一個人從稚嫩走向成熟的歷程。經歷過苦澀,也接受過甜蜜,王小波仍選擇把當初那種直接熱烈的愛描繪出來。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年紀,特殊的人要尋找同類,產生特殊的愛情。小說最後讓我印象深刻“陳清揚告訴我這件事以後,火車就開走了。以後我再沒見過她。”

我猜讀者們會說“荒謬又揪心的鬧劇終於收場了”。

可王二一定會這樣講“別了,我的黃金年代”。

陳清揚會講“別了,我的愛情”。

這個世界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一個青春與另一個青春相遇,不論悲慼與否,快樂與否,那是如此濃重強烈的愛啊。再大的苦難也只會將那個黃金一般的時代打磨得愈加鋥亮,那是跨越時代的青春,直抵生命本質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