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十年煙雨999

“上善若水”語出自《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它的意思就是: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水善於幫助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讓自己停留在人們所厭惡的地方,所以水是很接近“道”的。

那咱們先來說說,水都有什麼特質呢?

有書君認為:水是無色透明的,最卑微也最不起眼,但一切生物都不能離開它而存活。

水以柔弱為品德,不與人爭。隨物就形,順從引導,該流則流,當止則止。它默默地滋養著萬物,卻從來不求回報。

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耐,海納百川是一種胸懷,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汙穢是一種奉獻。

這不正近似於老子所說的“善”嗎?“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真正懷有善心的人,總是能把自己放得很低,他們做了好事從來不希求回報;他們胸懷寬廣,內心沉靜安寧,知世故而不世故;他們仁慈友愛,真誠守信;他們語言平實,從不矯揉做作;他們管理人、事總是柔和有序,大公無私;他們做事量力而行,不好高騖遠。他們總能在合適的時候做最合適的事情。

忽然想到一個故事,有書君每次讀起,都能流下感動的淚水,在這裡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那就是《一碗陽春麵》。

故事發生在日本一家叫北海亭的麵館裡。除夕夜,過了十點後便少有顧客。店老闆正準備打烊,卻來了三位不速之客。

他們是一個穿著不合時宜的媽媽,帶著兩個孩子,一個約十歲,另一個六歲左右。

那女子怯生生的問:三個人可以要一碗陽春麵嗎?兩個孩子更是害羞地躲在媽媽身後,不敢言語。

店老闆原本完全可以以要關門為理由拒絕他們。但善良的夫妻倆看出了他們的窘困,決定幫他們一把。

老闆娘於是熱情地把他們領到靠近暖氣的二號桌旁,不但可以溫暖他們的身體,更讓人的內心也暖融融的。

掌勺的老闆下麵條時,不動聲色地在一份中又加了半份一起煮,讓母子吃得酣暢淋漓。

送客時,老闆娘還送上熱情洋溢的新年祝福,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美好,由此也更增強了戰勝困難的決心和信心。

第二年除夕夜,穿著舊衣服的女子又帶著兩個兒子來了,還是要一碗麵條三人共享。老闆照舊偷偷地給了一碗半的份量。

雖然對老闆夫妻來說,半碗麵的幫助實在是微不足道,他們也希望讓母子每人吃上一碗,但他們更能設身處地的替他人著想,因此儘量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別人的自尊。

一碗小小的陽春麵,給了窮困中的人生活的勇氣和希望,更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追求美好生活的種子。

隨著麵館生意的興隆,又迎來了第三個大年夜,夫妻倆從九點半開始就心神不寧,翹首以盼。

雖然麵條價格已經漲價,但為了不讓母子尷尬,他們故意把價格改回原樣,還特地在二號桌放上“預約席”的牌子。

這一系列的舉動,做得那麼不著痕跡。相比社會上許多人做了好事就大肆宣揚,而不顧受助者心理感受的做法,老闆夫妻這種關愛、同情、善良的品格,正如水一般,不張揚,卻默默地滋潤著他人的心田。

其實,他們的善因,也結下了善果。店裡的生意越來越好,一再裝修,擴大經營。可他們卻捨不得扔掉那張舊桌子,這對他們來說,應該寄託著一份美好的祝福。

接下來的除夕夜,老闆夫妻哪怕生意再火爆,也要特地把那張桌子留給母子仨。但之後的十多年,卻一直沒能盼到這一家人。

又是一年除夕夜,正當老闆夫妻和朋友們半是期望、半是失落的看著那張放著“預約席”牌子的二號桌時,母子仨來了。

原來,正因為他們的善舉,讓孩子們的夢想開了花,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特地過來道謝了。

這種溫情,久久地溫暖著讀者的身心。有書君認為,這應該也是對“善"的一種極好的詮釋吧。

善良,不是掛在嘴邊的一絲虛假的微笑,不是言不由衷的話語,更不是一種廉價的賣弄行為。

它應該源自於內心,無關身份、地位,無關學識、經歷,它如水般於無聲處見真情,於無形處顯摯愛。

善良的人,更懂得善待生命,熱愛生活;善良的人,也一定會擁有更豐盈的人生。

作家梁曉聲說:“善良不是刻意做給別人看的一件事,它是一件愉快並且自然而然的事,就像有時候,善良就是為了心安理得”。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讓我們都試著以一顆感恩的心,以似水的柔情,對待周遭的人和事吧。


你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在成全你自己。


有書共讀

上善若水這一觀念出自老子,意為做人應該如水那般面對名利時不爭不搶,擁有高尚的品格,一切隨緣隨遇而安,學會以淡然的心態面對生活,面對人生路上的一切波浪曲折。

我想在你的身邊,肯定又這樣一類人,他們表面上看似愚鈍,實際上是大智若愚;他們表面上吃虧,實際上是吃虧是福。這一類人,他們看淡紅塵但並不是刻意的與紅塵拉開距離,這一類人,他們甚至是你我身邊的“老好人”,無論做什麼都答應別人,也可能會成為被別人“欺負”的對象,但又恰好是這一類人,他們吃得了虧,知方圓,也擁有“上善若水”的精神。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上善若水”的精神品格並不單單形容那些德高望重的人,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也應該多多學習老子說的這句話裡面的含義精髓。道家的智慧總是一語中的,讓你豁然開朗,這些話裡面蘊藏著古代哲學的深廣文化,告訴你如何提高情商,教會你做一個善良溫柔、感恩謙卑但又充滿智慧的人。

“上善若水”四個字看似簡單,實際上深刻。現在的年輕人容易浮躁,但是,如若我們把這四個字裡面的含義精髓用來指導我們的生活,你會發現,當你以善良的心態去感恩生活,你收穫的,也是感恩;當你適時的以低頭謙卑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你收穫的是一種虛懷若谷的精神,是一種獲得別人稱讚與敬仰的美德;當你以水的力量去悅納生活中的一切波浪曲折,以水的力量和柔軟去包容生活中的磕磕絆絆,你會發現,這些一切外表看似柔軟,實際上蘊含著深刻的力量,讓你做人不卑不亢。

所以說,在這個迅疾發展的時代,我們能夠以古代哲學們的觀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那麼收穫的不僅僅是對美的鑑賞,也能收穫一種智慧。願你我都能夠做一個“上善若水”的人!


沈善書

空口“上善若水“多數都是搗鬼!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這不是寫給一般人的,一般人也做不到,做不到,還要掛在嘴上,連“真”也沒有了,所謂,真善美,真善美,“真”是第一位的。道家謂真人。也不是空穴來風吹出來的吧。做不到真,何來上善若水?

水是生命之源,善,利萬物,不爭,不自居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處在萬人所厭惡的低窪之地,而能海納百川。水具備這兩樣性德,足以稱為上善了。

但是,世人有幾個能利萬物的呢?自利利人還做不到呢,所見盡是幾多所謂“風雅”人物,窗明几淨,淨室書屋處掛的是“上善若水”,然行的卻是厚黑學成片,潛規則成群,上善若水,這個“水”也是分好水壞水的啊,呵呵,好水是澆花花開,澆草草發芽,身髒可滌,口渴可飲,清涼涼、甜絲絲,春雨貴如油,這個可以說是上善若水;壞水是魚鱉不生,蝦蟹絕種,汙臭難聞,身近則汙,飲鴆止渴,倏忽命絕,鵝毛漂不起,蘆花定底沉,這個還可以說是上善若水嗎??

所以,水是真水則才有上善若水。人是真人,然後才有能達到上善若水利萬物的這一境界。否則都是掛在嘴上、貼在牆上的,差不多盡是附庸風雅罷了。裝潢裝潢,表一套,滿口仁義道德,裡一套,一肚子男盜女娼。人格分離的高手。

上善若水善利萬物,幾於道。“幾於道”,意思就是幾乎與道同了。可見上善若水境界還是挺高的。然而,凡夫俗子連悟道也沒悟道,崩談得道,又哪來“幾於道”呢,上善若水不是句空話裝門面的嗎?!道來說去,講的頭頭是道,其實,沒挨一點皮毛。一如,黑格爾有一句,“存在即合理”,這句的“存在”本是絕對的精神的存在,上帝的意志,這樣的存在才合理的,然而,大多國人都套用到人事上,幾乎就成了遮羞布擋箭牌了。動不動都套用“存在即合理”,試問,“理”到底是法理、倫理、道理、真理......?反正,難得糊塗,一糊塗,差不多,折中效應,就OK了。

上善若水,說著容易做著難,老君人家是一個超脫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局外人,人家已經,太上忘情了,所謂水火無情嗎,你我凡夫俗子,一個個都是人在局中迷的性情中人。怎麼能達到這樣的水之無情的性德,這就是一大難關。一如,佛家一句,放下,,放下,就這倆字,然而,有幾個放下了;達不到,那樣的公正那樣的大公無私,一動念基本上都是利己甚至更多損人,還上善若水,附庸風雅,多數也就是變了味的,自我麻醉而已。若水著若水著就已經八面討好了,豈不是水貨了,水性楊花,牆上蘆葦隨風倒,豈不可笑!

吾看,真正的公正的公平的法律就是“上善若水”。法是“氵”。繁體字寫法“灋”也是“氵”。“氵”的意思是啥,就是說執法要平之如水。這豈不是上善,心如止水。心國的心能“心如止水”,“上善若水善利萬物”嗎?其實能“善利萬民”就足夠可以了!請記住,上善若水,水是無情的,天地是不仁,一視同仁的。誰是無情的?你要上善若水善利萬物,請你先把自己交出來,以百姓心為心,去我去私,滿中國自古至今有幾個做到了啊?!

上善若水。是很好!不過吾這一番話是不“利萬物”了,自知之明嗎,但,是不是算“利些人”呢?!哈哈,水不會專門討好人,可能隨著打雷就澆你一頭雨水。你說呢?


東聲西音

上善若水一句,應該是被誤讀最嚴重的一句,也流傳最廣。通常的理解為好人就像水一樣溫柔。如果沿著這樣世俗人倫的脈絡闡釋下去,哪《道德經》就成了心靈雞湯了,而不是萬世流傳的不朽之經典了。

上善若水

上,最高的。善,高明的方法和行為。在道德經全書中,所有的善字,幾乎沒有一處是單純的指人倫意義上的那種善良,好人好事。 道家思想應天,講的是天之自然之道,遞推到聖人以天道自然管理天下,行不言之教。

這句話的真實含義是說,在聖人看來,最高明的做事的方法和行為,就像水一樣。





華夏盛世,有你,有他,有每一箇中國人。喜歡《道德經》的朋友關注我,一起學習進步。


崇儒

“上善若水”,語出自老子,記錄在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字面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那樣。想要知道它的含義,就得明白像“水”是哪樣的,說白了就是水的品性。

老子在文章裡後續說明道“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滋養於萬物,但它從不與萬物爭高下。段末更是再次點題“夫唯不爭,故無尤。”正因為不去和別人爭名奪利,所以沒有怨尤。

水滋養萬物,容納百川,越是下游的江海越是大面積,這樣的水告訴我們,越是不爭高下,胸懷越是寬敞;水雖然柔軟無形,卻能滴水穿石,這樣的水告訴我們,柔可克剛,勝者非強硬者也;水是液體,低溫可成固態、高溫可成氣態,它適應環境,這樣的水告訴我們,找到合適自己的狀態,即可適應不如意的環境;水能清理髒跡,這樣的水告訴我們,內心清澈,則可過濾過多的負面能量。

其實以上說的,都是心態問題。歸為一類,便是一個不爭者,他內心清淨,心態平和,沒有功名利益,則沒有貪念雜念,輕鬆的人做事自然也是輕鬆的。總想著得到,就會不自覺地衡量付出的苦是否與之持平;潛心於付出而不是回報時,往往會感覺得到了更多。

水能載舟,也能煮粥,但它不過水一瓢而已,不計較也不帶走些什麼。我們是否也應該當個不爭者,只圖在有限的人生裡,用力感受生活呢。


新氧生活

之所以有這個比喻,是因為水近乎道也,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從這個視覺,觀水悟道,以天地為師,可也。

當宇宙沒有一個貫徹者的時候,什麼都沒有意義,當地球上沒有智慧生命的時候,水也沒有含義,從廣泛的意義上來說,水無慾無求,因為哪怕飲水的是人還是狗,水都是誰,不因為人或者狗就改變了水的性質。

但是當有了觀測者,以人的智慧來尋道的過程中,就會因為自然萬物有了感悟有了思考,這個思考,便要賦予水一種意義,水至堅至柔,水至善至惡,水至寒至熱,滋潤萬物是水,海嘯洪災還是水,我們賦予水一些意義,只不過是我們探尋世界的一種方式;以水喻道,以水明心,以水度化。

如果說水無慾無求,都要東流入海是不是欲求呢?如果說水滋潤萬物,大旱大澇又是為了哪般?

以其用,觀本心,以其利,感其恩,以其善,養我道,以其惡,去其玄。

水不喻道,山亦喻道,山不喻道,天亦喻道,天不喻道,心亦喻道,所謂天地水,均是以我們的心來解釋世界來認知世界,讓我們逐步修行,擇其善而從,觀其惡而改。

還是這樣一句話啊,其他民族的大洪水傳說大多寄希望虛無縹緲的神佛來拯救自己或優良人種,唯有我們民族先做人後做神,因大禹治水有功,靠自己的能力制伏了洪水,受億萬人敬仰上而升為神靈,道教的天地水官即堯舜禹帝,這才是我們血脈深處的尊嚴與自信。

不是水能詮釋道,而是我們讓水詮釋道,這就是我們文化的自信與自尊,這就是我們血脈中的高貴與坦蕩,這就是我們內心深處的信仰。


全真道士梁興揚

上善若水,是無爭,還是有爭?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和水善利萬物而有爭,這是兩種對立的觀點,但在不同版本的《老子》中都出現過。

通行本《老子》原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這句話的意思翻譯成白話就是說:最大的善就像水,雖然萬物都受到水的滋養,但水卻不去爭這份功勞,它身處人人厭惡的下位,這一點接近於道。

老子的思想和莊子不同,也和儒家不同。儒家強調文質彬彬,也強調守之以質,對於古代的中道更為重視,這一點上莊子也一樣,所以講求齊物,要然不然,可不可。老子的思想則重視後、下、卑、黑、雌、詘,所以水身處下位的特點便近似於老子心中的道,並且,水雖然利萬物卻不去爭功勞,也符合他心中的道。

另一個版本中則認為聖人有爭,是根本上否定不爭的,一般認為屬於黃老學派的思想,是對老子不爭思想的拋棄。


肥嘟嘟的小不理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兩句經常互助互用,具體到上善若水是老子道德經裡的一句話,它的大意是水至善至柔,利萬物生長,滋養萬物,而不爭功德。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無私奉獻,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提高到一定高度,與道德相提並論。我們常說“積善為德”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的祖先,古人類依水而居,發展出黃河文明。(居善地)人與人之間,純真的友情,如同潔淨的水一樣,清徹如明鏡。(心善淵)

人與人的行為以義為重,而與人為善。(與善仁)言語之間互尊互敬,用信義來交往,不求名利之爭。(言善信)治國理政也應該是無私無慾,無欲則剛。(政善治)說到治國安邦理念上應該拋棄私心雜念,拋棄追求名利之心境,方能真正為人民服務,而不求私利。(事善能)只要心存人民利益,而不是爭權奪利,中飽私囊,就能把握時機,一呼百應。(動善時)所以這樣的人才為大丈夫,時刻將百姓冷暖放心上。

我們時常講德,德行天下,做人先立德。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德行,君子有仁德,習武者講武德,從藝者講藝德,而對於無良之人,老百姓常說,此人沒德了。

善莫大焉,積德行善。一般人們常說,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虛懷若谷,寧靜致遠,淡泊明志!

這是我對老子,上善若水的理解,有不妥之處,歡迎諸位朋友參與討論!


亦平70667717

說到水,那我講一個淨空法師說過的關於水的實驗。

將兩組人分別置於不同的密閉空間中,對第一組人進行謾罵、激怒,讓這組人特別生氣,然後將這組人周圍的空氣收集,然後壓縮,最後冷凍稱晶體。對第二組的人進行鼓勵、稱讚,讓第二組人處於高興、積極的狀態,同樣對收集他們周圍的空氣,壓縮、冷凍。

最後觀察這兩組結果產生的晶體,有個驚人的發現。被激怒,生氣的那組,產生的晶體非常混亂,完全沒有任何秩序。而第二組受到鼓勵讚美,充滿正能量的那組晶體則是呈現出了完美的晶體,形狀規律,成雪花狀,非常好看。

然後又做了很多同類型的實驗,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但凡處於正能量、陽光的一組的,晶體都很漂亮很規律,反之則混亂。

因此可以說,我們的狀態可以影響我們周圍的能量。而呈現這個狀態的就是水。

上善若水一般是形容一個人心地善良,如水流一般。

水可以說是最神奇的東西了。你用規則的器皿盛它,它就規則。你用不規則的來裝它,他就沒有形狀。可以說這正好說明了世間萬物發展的規律了。任何事物都是出於變化的過程中,而水則是根據外物的變化而變,可以說是謀定而後動了。

還有人用君子之交淡如水來形容兩者的關係,可見水是古人最為看的東西。



老王偵查記

“上善若水”,最完美的德行就是像水一樣。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水的優秀品德有: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汙淖是一種奉獻。水的品行說不完,它始終為人類服務。

這裡的水是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這句話還可以理解為: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聖人的德行就是這樣。我們應該像聖人學習。

上善若水”是《老子》中的話,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U第四聲)故幾於道。”

這個成語說的是個人修養方面的要求,和“厚德載物”、“大愛無疆”,等等,都是聖賢對人道德品質方面的教誨。這也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傳統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