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洪澤:走綠色發展路 吃生態經濟飯

產業“退二進三”,發展全域旅遊,蔣壩鎮老街上風格多樣的民宿即將投入運營;秸稈回收利用,用於培養食用菌基質,三河鎮的雙孢菇已成億元產業;白馬湖99個島嶼風景如畫,傳統漁村白馬湖村通過退圩還湖向生態旅遊經濟轉型,成為江蘇省“生態村”。

這幅生態經濟的發展圖景來自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作為淮安市主城區的新板塊,洪澤抓住淮安建設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和“納湖入城”戰略契機,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為抓手,全力推進綠色發展,推動富民強區,蔣壩、老子山、西順河、岔河等一批生態文旅小鎮正在崛起。

“我們將繼續以綠色為引領,以民生為導向,著力打造綠意盎然的生態、生產、生活空間,爭取在新一輪轉型發展中贏得主動、搶得先機。”洪澤區委書記朱亞文說。

退圩還湖,傳統漁村走出生態富民路

洪澤區西依洪澤湖,東挽白馬湖,素為淮上明珠、魚米之鄉,生態良好是長期積累的發展稟賦,持續多年的退圩還湖更加夯實了這一底色。

56歲的駱奎玖是岔河鎮白馬湖村退圩還湖的先行者。“為了白馬湖有個好生態,我們不能只顧自己這一代人的利益,還要考慮子孫後代的生活。”兩年前,駱奎玖帶頭拆掉自家的圍網,還幫助鎮村做村裡漁民的思想工作,“生態好了,大家同樣有賺錢的機會。”

機會源自當地對生態優先理念的踐行。近些年,淮安市和洪澤區兩級政府先後投資數十億元進行白馬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通過退圩還湖等生態保護措施將這個從事養殖、捕撈的傳統漁村白馬湖村打造成為江蘇省“傳統村落”和江蘇省“生態村”。

113平方公里的白馬湖盛產魚蝦,優質水產品多達上百種,“沒有了圍網,這裡的食材都是野生的,鱖魚、白魚、昂刺、湖蝦特別鮮美。”去年初,駱奎玖和村裡共同投入20萬元對自家的房子進行改造,在全村第一個做起了漁家樂。“五一期間生意火得不得了,有時候一天接待上百人。南京、上海的客人都誇我們的湖鮮好。”他說。

白馬湖村坐落在王駱殿島上,全村129戶漁民364口人。在駱奎玖的帶動下,王駱殿島已有8戶辦起了生態餐飲、6戶辦起了民宿民居、19戶購買了觀光遊艇。秀麗的島嶼風光,加上湖鮮美食,讓王駱殿島聲名遠播,遊人絡繹不絕。村裡還發起成立了白馬湖捕撈專業合作社,如今已有232位會員,合作社年銷售近億元,合作社按照生態規律有計劃地組織捕撈,有效保護了湖區生態,也讓漁民走上了致富小康路。

資源再生,循環經濟詮釋高質量轉型

麥收時節,洪澤區不用為秸稈焚燒犯愁,這是因為江蘇紫山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將全區絕大部分的麥秸稈都收購來用於食用菌的生產。

據瞭解,麥秸稈、雞糞和草碳混合後可以製作保水性高的培養基質,菌種入土經過三次發酵就可以採摘了。在21天的採摘週期裡,每平米菇房可以產出30公斤雙孢菇。此外,鮮菇經過深加工還能產出蘑菇罐頭和蘑菇濃縮液,遠銷日本、歐洲。在洪澤區的工廠裡,這樣的菇房達158個,年產量近1.6萬噸,產值突破了2億元。

該公司副總經理李寶蓉介紹,雙孢菇採摘過後的下腳料還是高級有機肥料。她說,天然的秸稈、雞糞製成的基質營養含量高,非常適合給其他作物施肥,“專業角度來說,這種肥料有氧轉化為30-40%,我們用這種肥料和普通肥料在試驗田對比過,種出來的柚子明顯個大肉甜。”

在洪澤新源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繆清說,“市場不是問題!我們的產品絕大部分出口德國、墨西哥、沙特等國,現在正加速擴大產能。”去年,全球第一款智能無熱斑光伏組件從這家企業量產下線,解決光伏行業長期存在的熱斑高溫隱患,使發電效益提高30%。

當地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集中了一批技術優勢突出、市場佔有率高的骨幹型、創新型企業,經濟加速轉型成效顯著。2017年,洪澤全區新增國家、省高新技術企業18家,市級以上“兩站三中心”10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161億元,佔比達26%。

留住鄉愁,全域旅遊下的千年河工小鎮

從古堰首到新中國成立後修建的三河閘,從清朝帝王治水碑到當代南水北調洪澤站,河工文化浸潤了蔣壩鎮數百年的歷史。作為淮安市的南大門,蔣壩鎮已成為當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又一樣本。

走進蔣壩鎮老街,古樸的石牆木門、光滑的青石板路、清新的綠植與高端現代的設施融為一體,菜園和酒吧共存,老屋與假山一色,新建的民宿項目顯現出古今交融的精品樣式,不久即將對外開放。

蔣壩鎮曾是淮安市工業十強鄉鎮,其轉型始於5年前的全域旅遊開發規劃。全鎮原有產業“退二進三”,陸續將鹽化新材料、機械加工、光電太陽能等主導產業整體搬遷至洪澤開發區和鹽化工區,至2015年時,境內已沒有一家工業企業。

千年古鎮煥新顏。如今的蔣壩青瓦白牆,綠水穿鎮,投資2.4億元、佔地117畝的天鵝灣溫泉酒店去年五一對外營業,“老復興”“工農兵”等老字號飯店也重啟營業,觀滄海、落霞灣河工風情街區、快活嶺溼地花田讓遊客們飽覽水上風光與淳樸民風,氤氳的洪澤湖為蔣壩旅遊提供了絕佳的天然基礎,又在蔣壩人的裝扮下更加動人。

為了對接落實江淮生態經濟區建設,百里長堤邊,洪澤區以洪澤湖生態環境提升工程PPP項目為著力點,發展溫泉、餐飲、觀光、養老等特色度假旅遊,不僅解決了項目建設的資金問題,還提供了改革創新的樣本,先後被國家財政部和農業部、發改委等部門列為示範項目。

當地旅遊部門數據顯示,2017年洪澤區累計接待遊客33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5億元,全域旅遊格局初步釋放出人氣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