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週歲的娃不想吃飯就不喂,是正確的做法嗎?

用戶3333883201

您好,很高興有機會回答您的提問,並且希望我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首先,兩歲的寶寶已經應該具備獨立吃飯的能力了,如果這個階段的寶寶還需要家長幫忙餵飯的話那麼就說明家長太過溺愛了,或者說孩子太過依賴於爸爸媽媽。當然,這些並非是危險聳聽,正常的情況下,寶寶在6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獨立吃飯的慾望了,這個時候他們會經常打翻碗,或者直接用手抓食物,當然作為爸爸媽媽這個時候千萬不要阻止他們的意圖喲,更好的是恰當的引導,以及讓他們注意衛生就可以了。

因此,如果兩歲的孩子不想吃飯,那麼就沒必要喂她們。如果想吃飯,也應該儘量的讓他們獨立完成。倘若寶寶已經現在對您產生了依賴,那麼也要積極的進行改正,態度一定要堅定,否則孩子無法獨立的性格。還有,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無可避免的問題就會接踵而來,比如入園,上學等等,孩子早晚要學會自己一個人生活,一個人獨立照顧自己。所以很多爸爸媽媽不忍心就等同於害了他們,當他們自己一個人的時候無法適應,反而那個時候更加痛苦,心理受到的創傷也會更大一些。尤其是與同齡的孩子相比,這種天生而來的自尊心反而會傷害他們,而最直接的就是我們做父母的當初太過溺愛的原因。

最後,我們還是建議爸爸媽媽們要儘量教會寶寶自己吃飯,自己洗漱,甚至是自己起床別睡懶覺,養成獨立的習慣,至少可以管好自己的吃喝拉撒,這是最基本的需求。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小就認為以後自然而然就會了,因為沒有父母的引導,孩子永遠不懂得長大!


孕媽學堂

首先,“兩週歲的娃不想吃飯就不喂”是一個偽命題。為什麼呢?因為兩週歲的娃,即使他非常想吃飯,對食物非常感興趣,也不能喂! 除非生病了自己吃不了飯等特殊情況。

通常,寶寶6個月大的時候就學會用手抓飯了;12個月的時候已經可以自己握住勺子把碗裡的東西扒拉到嘴裡了;24個月的時候,已經可以像大人一樣熟練使用勺子、筷子等餐具,準確的將食物送到自己嘴裡了。這時候你告訴我兩週歲的娃還要喂?開什麼玩笑!除非你想喂他到幼兒園,然鵝,幼兒園老師可不會喂孩子吃飯的哦~

經常看到家長端著碗追著孩子滿地跑,家長越是追,孩子越是跑得歡,好不容易騙的孩子吃了一口飯,孩子轉臉又跑,家長接著追,接著騙,接著喂……如此反覆,原本很簡單的事情——吃飯,最後變成了孩子耍家長玩的遊戲。這樣的結果是,孩子覺得很有趣,把吃飯變成了遊戲,家長累個半死,飯也沒吃多少。最後也消化不好,這樣下去,孩子很容易營養不良。若是再追逐的過程中再嗆著、噎著,真是得不償失!

我們從小就知道,吃飯應該有個吃飯的樣子,要跟大人一起坐在餐桌旁吃飯,不可以嘻嘻哈哈,不可以搖頭晃腦。怎麼到了自己孩子就不守規矩了呢?

孩子理應得到無限的愛和包容,但不是溺愛,溺愛會從小毀了孩子,像一個羽翼不全的小鳥,永遠也飛不高。


娘娘說

不管多大的孩子,在吃飯這個問題上,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

為什麼?

因為吃飯首先是為了飽腹,餓了就會想吃,這是生物的本能,為了生存,每種生物都是如此,人也不例外。

所以,當孩子不想吃飯,我們就不喂他時,我們是在幫助孩子保持他為人的本能,讓他體驗對自己身體的控制力。能夠控制自己的身體,這是孩子主動性和力量感的最初來源。遵循孩子的這種本能,對孩子自信心的養成很有好處。

從這一點出發,我們也要注意,當我們不喂孩子吃飯時,我們應保有的心態是什麼

不是無可奈何被迫放棄,而是心甘情願地信任孩子:我相信你對自己的身體的感覺,我相信你能照顧好自己。

因此,決定不喂時,我們的態度是友好的、自然的、不帶任何威脅的

我們不會說:你如果不吃,待會餓了就沒得吃了/現在不吃,等一下餓了我就不管你了。(這是威脅)

我們會說:現在不吃的話,要等到下一頓飯才有的吃了。(這是告知)

最後,我想告訴題主的是:兩週的孩子,手部控制力已經有充分的發育,完全可以自己吃飯,不需要大人來餵了。

這是訓練孩子獨立進食的極佳契機。

如果你現在起,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不但孩子可以吃得很好,而且,你們在吃飯上的衝突也會減少很多,親子關係將更加友好。


我是今日頭條官方認證優質作者“漫步育兒路”,專注教育十多年,為您提供實用高效的育兒方法,歡迎關注我。

漫步育兒路

2歲的孩子大部分已經學會用語言表達“不”。2歲的孩子不想吃飯就不喂,是正確的做法。

孩子的肚子,自己說了算。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吃不夠餓到,或者吃多積食。有這些想法的家長,你們多慮了。從出生第一天開始,寶寶就在學習吃恰當分量的食物。吃多了會肚子疼,吃少了很快就會餓,寶寶每天都在探索應該如何控制自己的食量。有的家長因為自己體驗過飢餓,就特別擔心不會說話的寶寶餓到,不瞭解嬰兒發展規律,把奶嘴口剪大,有意讓寶寶多吃。這樣反而會破壞寶寶對食量控制的學習,容易讓自己吃太多,成為有體重問題的超重兒。

加輔食後,寶寶要學習健康飲食。

有的家長會把米粉衝到奶粉裡,用奶瓶喂。這樣同樣不利於孩子對自己食量的探索。加輔食後,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學習什麼是健康飲食。言傳身教,讓孩子瞭解什麼是六大營養物質,應該如何搭配,為什麼要少吃甜食等基本的營養學知識。

寶寶對餐具感興趣時,要及時把餐具遞給寶寶。

加輔食後不久,家長會發現寶寶不再專注於食物,而是開始搶裝輔食的勺子。這時候千萬不要認為孩子是在搗亂,小傢伙這是在探索食物呢。這個時候放心地把餐具交給寶寶,ta會試著自己把食物送進嘴巴。一開始很困難,會吃的到處都是,這時候家長辛苦一點,多做一點衛生,讓寶寶體會到自己吃東西的樂趣。同時這個過程可以鍛鍊手眼協調,開發智力。

當輔食成為主食後,讓寶寶自己決定吃多少。

寶寶1歲以後,輔食慢慢變成了主食,有的寶寶已經開始和大人一起吃飯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身體和大腦發育的速度減慢,寶寶對食物的需求量會下降。寶寶吃飽後,會對食物失去興趣,開始玩食物。有的家長以為是寶寶開始玩,不好好吃飯了,於是擔心寶寶沒有吃飽,會動手喂寶寶。已經吃飽的寶寶並不想多吃,一般會發出扭頭、推開食物等信號,2歲左右的寶寶可能會用語言表達,甚至會有憤怒的情緒。這些都是寶寶吃飽的信號。

追著喂的互動模式給寶寶帶來危險。

有的家長錯過了這些信號,和孩子形成了一種追著喂的互動,給孩子看動畫片、帶著孩子去院子裡,孩子跑一圈喂一口等等情況,大家可能都見過。這種餵飯的方式非常危險,寶寶有可能被食物嗆到,也有可能在跑動中被餐具扎到。對於這種危險的餵飯活動,大人可能苦不堪言,可對寶寶來說,卻是最好玩的遊戲。並不是寶寶需要喂,而是家長在配合寶寶玩一個跑開有東西吃的遊戲。

如何打破追著喂的怪圈。


對於這些已經追著喂的寶寶,需要給他們一個過程改掉這個壞習慣。首先家長要清楚,現代社會食物豐富,絕不可能餓到寶寶的。其次家長要認識到餵飯對孩子成長的危害。接下來就要開始打破舊循環,建立新習慣了。

告訴寶寶,只有坐在餐桌椅上才可以吃飯,離開意味著結束吃飯,而在下一餐飯之前沒有東西可以吃。第一次,寶寶可能沒有完全理解,但要嚴格遵循約定。寶寶可能沒有吃飽就結束了這餐飯,在下次開飯之前可能會短暫地餓一段時間。而下頓飯寶寶一定會認真吃飯。用不了幾天,寶寶就學會好好吃飯了。

所以,兩週歲的娃不想吃飯就不喂,是正確的做法。要引導寶寶瞭解自己的胃口,學會掌握自己的食量。


小燈籠家庭教育

要麼說有一種冷,是爺爺奶奶覺得你冷,有一種餓,是爺爺奶奶覺得你餓。孩子不喜歡吃奶奶做的飯,他們就用一上午的時間各種威逼利誘讓孩子吃,然後再去揹著我給孩子買零食讓他吃,最後又說孩子中午不好好吃飯,再用幾個小時威逼利誘吃午飯。我還不能說不能管,管了就罵我,說我不讓孩子好好吃飯,一年沒長個子,沒長肉。我還能說什麼呢?我們家老人常說,要想小兒安,常伴三分飢寒。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好,只有吃多吃壞的,沒有餓壞的好嗎?兩歲多的孩子,自己能夠分辨自己是不是餓了,餓了自己就會要吃的。如果孩子不餓,硬讓孩子吃吃吃,不僅會讓孩子肥胖,也會造成消化不良。有的時候真是讓爺爺奶奶弄崩潰了。不想讓他們帶孩子,他們非要摻和。帶了孩子就開始埋怨我,說我沒給孩子帶好。說也說了,解釋也解釋了,告訴他們科學餵養就好了,可惜你說的就算再有道理,人家也不會聽的。只會惹來一頓罵。對不起,姐姐沒那個耐心跟你們虛以委蛇,軟的不行,溝通不行,尊重得不到理解,咱們就直接一點,麻痺的誰他媽再給老孃囉嗦,再幹涉老孃教養孩子,就都給我滾遠點!再好脾氣都讓逼瘋了!說他無知還不樂意,呵呵。


七步舞綾

對我來說,這個問題就是個育兒的偽命題,因為兩歲的孩子,早都不需要餵飯了,還要討論是否該喂嗎?

孩子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訓練自己吃飯?答案是:7個月。

以我們家麥芽為例:從7個月起他就有自己拿勺的意願,10個月大時就可以自己掌勺吃飯,一直到3歲,我再也沒有餵過他飯。這些,都是他自己能力發展到這個階段,他有了主觀意願並逐漸付諸於實現。

為什麼我們要從小就訓練孩子自主進食呢?

感知能力的鍛鍊

對於剛接觸的食物的孩子,需要讓他充分的抓、捏、塗、壓、甩食物,並且逐步認識:這是軟軟的土豆泥、這是黏糊糊的米粉、這是一粒圓滾滾的豆子、這是硬硬的胡蘿蔔,這是對感知能力最好的訓練。孩子充分認識不同性狀的食物,瞭解其組成、顏色、性狀、口感、味道和特點,也能提高孩子語言和認知能力的發展。

早期的身體能力鍛鍊

能夠自己吃飯的孩子,在每一口食物的品嚐過程中,都要在大腦的指揮下,經歷一系列複雜的手、眼、嘴的配合,同時利用上半身的肌肉力量,讓自己不會因吃不到東西而捱餓。當食物進入口中後,咀嚼緩解了孩子出牙的不適,促進牙齒生長,吞嚥則可以讓孩子比較自如的調節呼吸與口腔的配合,為學習說話、發聲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大人看來簡單的吃一口飯,反而是孩子早期最重要的自我成長過程。

自我意識的萌動

一歲以後的孩子開始表現出較強的自我意識,渴望通過做一些事情來滿足自己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吃飯、走路、玩玩具,這些意味著孩子獨立的行為擴展了他的認知範圍。他通過自己的行動感到自己具備影響環境的力量,品嚐到了成功的滋味,也在他小小的心靈中埋下自信的種子。

獨立能力的培養

吃東西可能是孩子最早可以訓練的獨立能力了,儘管孩子的獨立意識尚未成型,但是獨立自主的健康人格卻可以從自己吃飯就建立起來,這甚至對孩子生活、學習及今後事業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即使他暫時失敗了,沒有成功的把飯送入口中,也能增強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對適應社會也有幫助。

家長們總是說:“這麼小的寶寶怎麼能自己吃飯呢?他哪會呀?”當孩子有意願想自己拿勺子把飯送入口中的時候,家長們又說:“喲,寶寶,你自己吃可不灑的到處都是哪能吃好?”於是,餵飯依然,生怕有一粒米、一勺湯灑到外面。

父母長輩都是疼孩子的,但是卻因為傳統觀念、責任意識、怕髒等原因而讓孩子放棄了鍛鍊的機會,這豈不是大人強加給孩子的意願呢?讓孩子吃好頓飯固然重要,但是學會吃飯才能更久的“吃好飯”。當孩子嘗試用各種方法把食物送到嘴裡的時候,他不僅有獨立的意願,也採取了獨立的行動,從這時起,就要有意識的告訴孩子,吃飯是你自己的事情,吃多吃少、怎麼吃,你來決定。尊重孩子,要從孩子自己吃飯做起。

所以,兩歲了,就不要討論是否該餵飯了,放手吧,讓他自己照顧自己!


麥芽爸爸育兒筆記

其實2週歲的孩子在吃飯問題上是不需要喂的。但是孩子為什麼不愛吃飯的原因,我們是有必要弄清楚的。整理了一下如下:

2歲寶寶不愛吃飯有哪些原因:

有些寶寶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就會出現不愛吃飯、吃飯時間特別長等現象,這都是家長非常頭疼的事情之一。那麼,2歲寶寶不愛吃飯怎麼辦?

1、適當改變膳食的烹調方式。寶寶不愛吃飯,可能是因為這種食物或這種烹調方式,所以家長要花心思改變一下烹調方式,同時要注意烹調方式不宜過於油膩,否則油膩日久,會影響寶寶消化功能,進而令其產生厭食。值得注意的是,膳食應均衡搭配,並以清淡食物為主(如米飯、麵條、雞蛋、蔬菜等等),脂肪食物為輔。

2、培養良好的用餐習慣。定時、定量給寶寶進食,減少兩餐之間的零食、點心,培養寶寶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習慣。吃飯時不要逗寶寶玩,也不要讓寶寶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這樣會影響其胃腸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可引起消化不良。

3、經常給寶寶按摩。寶寶吃過飯後,家長可以給他做上幾分鐘的腸胃按摩,這樣不僅能促進食物消化,增進親子感情,也能幫助寶寶擺脫食慾不振、厭食的困擾。

4、適當運動,才能吃得好。在用餐前,家長可以帶寶寶到公園去玩一會兒,適當運動,消耗體內熱量,這可增加寶寶的食慾。

如何提高2歲寶寶的食慾

不少寶寶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就會出現食慾不振、厭食等問題,如果長期這樣,就會影響身體健康和成長髮育的。那麼,如何提高2歲寶寶的食慾呢?

2、注重飲食的花色品種。當寶寶食慾不佳時,家長可以著重講究烹調技術,如寶寶不喜歡吃肉,可做成水餃或餛飩;不吃魚,就做成魚丸;不吃蔬菜,就把蔬菜剁碎,拌在米飯中……儘可能使寶寶的膳食營養達到粗細、葷素搭配的“均衡飲食”。

3、適當吃點開胃藥。對於經常不願意吃飯的寶寶,可以適當讓他吃一些調理脾胃、促進消化吸收功能的開胃藥,但要在醫生囑咐下服用,切忌濫用保健補品。

4、適當運動,才能吃得好。在用餐前,家長可以帶寶寶到公園去玩一會兒,適當運動,消耗體內熱量,這可增加寶寶的食慾。

5、不要消極打罵。當寶寶厭食或吃飯時間較長時,家長不要消極打罵,可以讓他暫時離開餐桌,飯後再慢慢跟他講道理。這樣可滿足寶寶希望成人尊重的心理,從而使他能順利進餐。 ...

2歲寶寶的開胃食譜

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有了自己的飲食喜好,容易出現厭食、不願意吃飯等問題,一旦出現這些問題時,家長應及時利用合理的方法來幫助寶寶解決才行。那麼,2歲寶寶的開胃菜譜有哪些呢?

黃瓜酸奶

材料:黃瓜1/2根,橙子1/2個,酸奶100毫升,礦泉水100毫升,一勺麥芽糖。

做法:1、黃瓜、橙子洗淨去皮,切成小塊。2、將黃瓜塊、橙子塊放入榨汁機中,榨成黃瓜橙子汁。3、加入酸奶、礦泉水和麥芽糖,攪拌均勻,即可飲用。

營養價值:這款果蔬汁含多種維生素和豐富的礦物質,其中黃瓜、酸奶、礦泉水更是寶寶理想的補水食物。

番茄雞蛋片

材料:番茄50克,雞蛋2個,黑木耳少許,鹽、味精、水澱粉、麻油各適量。

做法:1、雞蛋打成蛋液,加入少許水澱粉拌勻,然後分別倒入兩個小盆中。2、將盛有蛋液的小盆鍋中,隔水蒸煮成蛋糕後取出,用刀切成片狀,待用;番茄洗淨,切成小塊狀,待用。3、取炒鍋放置火上,放入少許油燒熱後,放入番茄煸炒片刻,再放入蛋糕片、黑木耳,加入鹽、味精,翻炒片刻後,淋上數滴麻油即可起鍋。

營養價值:番茄獨有的酸味能使寶寶胃口打開,而且,雞蛋蒸煮成糕狀也易於寶寶消化吸收,再加上搭配了爽口的黑木耳,使得菜餚的口感酸甜爽口,且營養也非常豐富。

2歲寶寶的飲食注意事項

寶寶的飲食應隨著其年齡的增長而作出相應的變化,這樣才能滿足寶寶在生長髮育過程中所需的營養。那麼,2歲寶寶的飲食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1、適量攝入蛋白質。蛋白質是人體正常生長髮育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之一,因此家長要注意給寶寶補充適量的蛋白質。而肉類、魚類、豆類和蛋類中都含有大量的優質蛋白,家長可以用這些食物飩湯給寶寶喝,或做成肉末、雞蛋羹、餛飩等易於消化的菜餚來給寶寶食用。

2、宜少吃多餐。一歲多的寶寶,其胃容量有限,因此宜少吃多餐。在每日三餐之外,可給寶寶增加1~2次的點心,但要注意兩點,一是點心要適量,不宜過多;二是食用點心的時間不能距正餐太近,以免影響正餐的食慾。

3、宜多吃蔬果。一歲多的寶寶,其每日營養的主要來源之一就是蔬果,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每天應攝入蔬果150~200克,才能保證營養的充足和均衡。對於蔬菜,可加工成細碎軟爛的菜末炒熟調味,給寶寶拌在飯裡餵食;對於水果,可選擇當季的水果,切成小片、小塊,也可榨汁給把寶寶食用。

以上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蘭心


育兒話題

兩歲的孩子不想吃飯就不喂,我覺得很正確啊。

我孩子今年5歲,2歲時能獨立的、乾淨的吃完一頓飯,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練習的。


一、抓住孩子渴望獨立進食的關鍵期

我全職媽媽兩年,完全一個人帶娃,至於原因,啊,就當我是寡婦吧!總之,那兩年我崩潰(雖然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那兩年很凌亂但也很溫馨),還輕度抑鬱,想著,孩子2歲半一定要滾到幼兒園去,為此,在吃飯上面,我很早就開始刻意訓練。

孩子一歲後會走路了,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包括食物,什麼都想塞到嘴裡嘗一嘗,特別喜歡自己吃飯,但是,一歲多的孩子自己吃飯就是災難啊啊啊。

還不會拿飯勺前,孩子吃什麼都用手抓,就連湯也要伸手攪攪。孩子吃個飯,方圓1.5米之內全是飯菜,若不是穿著倒穿衣,估計孩子會把自己也變成食物的一部分。很長一段時間,我每次都把孩子撒的飯菜掃一掃,收集到一起,拿到樓下喂流浪狗,有時,狗都吃不完!

很多家長會因為孩子自己吃飯吃的到處都是飯,害怕打掃麻煩,不肯給孩子獨立進食的機會。我鄰居家的孩子,今年都五歲了,吃飯還是家長端著碗喂,還是追著屁股後面喂。


二、給孩子配備專用餐具

孩子都喜歡卡通、色彩柔和美麗的兒童專用餐具。

在餐具上,我給孩子換了多次。

一歲多,她喜歡天線寶寶動畫片,我就給他買了一個帶有天線寶寶畫面的餐盤,後來她喜歡貝蒂貓,再後來喜歡熊大熊二,再再後來喜歡小豬佩奇……只要發現她對哪一個卡通形象特別喜歡,我就設法買到帶有她喜歡圖案的餐具。

小盤餐、小水杯、小勺子、學習筷……不同顏色不同樣式的我換了大約有十多個吧,孩子用喜歡的餐具時,會吃的更多。當然,把飯菜撒的到處都是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孩子3歲。


三、針對孩子特點做飯

沒生孩子前,我很討厭做飯,做的飯菜難吃到自己也不想吃,生了孩子後,對做飯的態度就改變了。自己不吃餓就餓了,不敢讓孩子餓著啊。

我買了嬰幼兒食譜類的書,也常從網擋幼兒餐食的視頻,從輔食著手,儘可能的給孩子換花樣做飯,買了小模具,可以把水果蔬菜主食整理成各種形狀,孩子會因食物的模樣多吃一些。

這裡提醒一下,孩子的菜,一定要切的碎小一些,煮的軟一些。


四、養成孩子定點吃飯的習慣

我孩子一歲半斷的母乳,開始培養孩子定點吃飯、定點喝牛奶的習慣。

比如早起後和晚睡前,孩子一定要杯300ML的牛奶,大人要養成三餐按時開飯的習慣,飯後一個小時給些水果,這個階段孩子特別喜歡吃零食,我家孩子只要吃點零食就不肯吃飯了,一口都不願意吃,但又總是指著零食喊餓。

自從發現孩子這個毛病後,我就很少買零了,反覆告訴孩子,必須先吃完飯才能得到兩塊小餅乾,或者一根棒棒糖,起初這麼制定規定時,孩子很是抗拒,用哭喊的方式和我對抗,我從不妥協,鬧了幾次後,孩子發現,想要吃零食必須先吃飯,慢慢的也接受了這個規定。

在吃飯吃零食上面,家長一定要達成同盟,比如我老公最受不了孩子哭,一哭要什麼都給,為這,我們倆口子沒少吵架,孩子都很有眼力勁的,只要她爸在場,不給零食就鬧,如果爸爸不在,她就乖乖吃飯。

定點吃飯還容易碰到一個情況,就是吃飯的時候孩子說不餓(通常是正玩的入迷時)我會多喊幾聲,告訴她,如果飯點時不吃飯,肚子餓的時候也沒得吃,只有等到下頓飯開飯時才有得吃。

大人要說到做到,始終如一,有些家長因為孩子行為不當,會處罰孩子不許吃飯,我個人是非常不贊同這種做法的。


五、給家庭立下吃飯的規矩

我老公說他對“家務過敏”,吃完飯連碗都不會推一下,站起身就窩到沙發上刷手機了,為這,我們沒少吵過,憑啥老孃就得“熱愛家務”?(我家的日子就是小爭小吵中度過的…汗)

後來制定了家庭規則,吃飯時不許離開餐桌!自己盛飯!一個人做飯,另一個人就得洗碗!無論是誰,吃完飯得把自己的餐具端到廚房洗碗池裡,!們給孩子分配的任務是全家用餐完畢後擦桌子,雖然孩子擦的一點也不乾淨,總得趁孩子不注意時,再重新擦一遍,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遵守規則。

家庭規則的樹立有助於解決夫妻分歧,還能養成好習慣。我家孩子現在五歲,在外面就餐時,吃完飯都會習慣性把自己的餐具收好端給服務員。


我家孩子一歲就有自主進食的機會,我從上述5個方面著手,刻意引導,孩子在2歲半進入幼兒園小小班時,能夠獨立吃飯,獨立入廁,是班上少有的讓老師省心的孩子,我也省心不少。

我的帶娃經歷未必科學,但從呈現的結果來看,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制定規則很容易,關鍵是執行,如果家中有公婆之類的長輩,執行規則會遇到很多阻力,這時候,一家人就要多溝通了。

另外,讓孩子自己盛飯也很關鍵,大人要學會換位思考,孩子小,飯量不可能和大人一樣,讓孩子自己盛飯,盛多少吃多少,飯點之外的時間喊餓,不給食物。


夜妖說

我也不太確定我是用了什麼方法培養孩子的食慾的,好像從一歲開始,就會給各種各樣的食物讓孩子練手,一歲半剛好就他自己吃,會弄得到處都是,平時差不多到飯點就問他,吃飯飯嗎?他點頭的話,我拿給他就會快樂的吃起來,要是搖頭的話,過一會再問,久而久之就形成習慣了,不管他吃多少,最多隻喂他再吃一口我就收走,平時有點小零食水果的,都和他分著吃,搶著吃,所以現在快兩歲,聽到有吃的幾乎都是興高采烈的去洗手,坐好小餐椅,等開吃,偶爾也給孩子吃點開胃的東西,也試過在生病期間什麼都不肯吃的時候,我也儘量的尊重孩子的意願,同時也變著花樣的做些食物吸引他,所以我覺得,兩歲的孩子如果不吃飯就不喂不太妥當,應該引導他對食物產生興趣並培養成習慣,也要了解孩子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不吃飯從中找到解決的辦法。


小魚與鹿


任何育兒方法都必須整體看待,不能只看吃不吃飯這個問題。

如果兩週歲的孩子不吃飯,首先要觀察如下問題:

1.孩子運動量是否足夠。有一些家長害怕孩子摔著碰著,很少帶孩子外出進行戶外活動,結果孩子整天在家裡坐著無所事事,或者是一整天呼呼大睡,消耗少了自然胃口不太好。兩週歲的孩子每天至少在戶外活動一小時,這種情況應該增加孩子的活動量及運動量。

2.除了正餐外孩子是否有吃零食。如果正餐以外家裡經常給孩子吃零食,那麼孩子自然不喜歡吃飯了,甚至餓的時候也會故意不吃,要吃零食。家長日常就應該培養好的進食習慣,少喂零食。


3.觀察孩子的用餐習慣。有些孩子因為整體生活不規律,養成想吃的時候才吃,不想吃的時候就不吃的壞習慣。家長要協助孩子養成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孩子才會慢慢學會處理自己的事情。

4.孩子的生長髮育數據異常。如果孩子吃的少,生長髮育數據又出現異常,家長就要警惕孩子是不是不舒服或者生病了,尤其是孩子如果精神狀態不好的話需要及時看醫生。

綜上所述,如果孩子只是一次半次不吃或者吃得少,完全沒有問題,一頓半頓並不會餓壞孩子。如果總是吃很少的話,家長就要儘量找找原因了,畢竟兩週歲的孩子還是很脆弱,需要大量的營養才能跟進身體發育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