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姓氏歷史上出過最有名氣的人是誰?

陳波162074800




本人姓段,對尋根問祖的問題也很感興趣,就說說我的姓氏吧。段姓不是百家姓裡邊的大姓,差不多在百家姓中排名80名之後了。

關於段姓的來源,我也考證過,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西周時,從開國皇帝姬昌的姓中分離出來,算起來,也算沾有皇室姓氏血統。

另一說,是從春秋時鄭武公小兒子共叔段而來,共叔段本姓姬,名“段”,後來,他的名字慢慢演化成了一個獨立的段姓。

據我分析,段姓從姬姓中分離出來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目前,據我查閱相關資料,國內段姓主要分佈在河南,安徽,山東,山西,陝西,甘肅,雲南,四川等地。

我們陝西段姓究竟什麼時候從哪裡遷來?到現在我還沒有考證清楚。

說起歷史上段姓的名人,人們耳目能詳的也不是很多,我能知道的有這些:



1,段秀實

段秀實又叫段太尉,或段忠烈,是唐代中期有名的武將,大約生活在“安史之亂”前後。祖籍是陝西隴州人,隴州是我的家鄉,現稱隴縣。

他在“安史之亂”中立下很多功勞,尤其在涇原任節度使時,在平定邊境的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受人敬仰。到唐德宗時,官至禮部尚書。

2,段克己,段成己兄弟

這兩兄弟是生活在與元朝對峙的金代文學家,山西人氏,寫過不少詞曲,也算小有名氣。遺憾的是,他們的作品我還沒有拜讀過。



3,大理段氏

雲南大理段氏是段姓的一大支脈,他們屬於白族。段氏王期最後被成吉思汗所滅。

大理段氏出過不少有名的皇帝,如段思平,段正明,段延慶,段正淳,段智興等。段延慶在小說《天龍八部》和各個版本的影視劇中,被安排為段譽出場。

4,段玉裁

他是江蘇人,清代著名文學家和經學家,博學多才,祖籍江蘇,是清代著名詩人龔自珍的外公。是歷史上徽派“樸學”大師代表



5,段祺瑞

段祺瑞是安徽人氏,生活在清末民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社會活動家,是皖系軍閥頭目,官至中華民國國務總理。他恐怕是段姓裡邊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了。


鴻鵠迎罡

【我的祖先是周武王姬發,姬姓是上古八大姓之首

周武王姬發,是周文王姬昌之子,西周王朝的開國君主,在位15年。公元前1050年文王崩逝,長子姬發繼位,號為武王,沿用“受命”年號。武王繼位後,繼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國家,周國日益強盛。受命十一年(前1046年),武王聯合庸、蜀、羌、髳盧、彭、濮等部族,進攻商紂行在朝歌,討伐暴君紂王統治下的商朝,是為牧野之戰。殷商大敗,紂王自焚於鹿臺,殷商滅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鎬京。武王克殷三年後(前1043年),周武王駕崩,時年四十五歲,葬於周陵,為後世尊崇為古代明君。

藉此機會,我再向大家介紹一下“中國上古八大姓”,八姓如今已消失三個,剩下五個傳承了五千年。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中國姓氏數量眾多,歷史源遠流長。中國人見於文獻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三字姓146個。宋代《百家姓》收入628個姓氏,明代《千家姓》收入1594個姓氏。中國最古老的姓是上古八大姓,即,姬、姜、姒、嬴、妘、媯、姚、姞,其中妘、媯、姞三姓已經被歷史湮沒,極為罕見。

1.姬姓

姬姓為黃帝之姓,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姬姓周朝的國姓,有近5000年曆史。姬姓位於《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萬餘,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吳姓、鄭姓、王姓、魯姓、曹姓、魏姓等411個姓,佔《百家姓》總數504姓的82%,由這411個姓衍生出來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姬姓是名副其實的“萬姓之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華夏民族姓氏的起源。

2.姜姓

姜姓源出神農氏,炎帝生於姜水,以姜為姓。裔孫姜子牙周初封於齊,到戰國中期,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國名為氏是齊氏,或以姓為氏是姜氏。秦漢時,姜姓以關東大族向西遷徙充實關中,之後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如今姜姓廣泛分佈於中、朝、韓、菲、泰和印尼等國。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34%。據考證,從齊國第一代國君姜太公起到現在,共有102個姓氏由姜姓繁衍而來,包括呂、許、謝、紀、丘、盧等64個單姓和淳于、東郭、高堂、子雅、雍門、公牛等38個複姓。

3.姒姓

姒姓的祖先是大禹,與姬姓、姜姓長期通婚,周文王之妻太姒、周幽王之後褒姒均為姒姓。在中國眾多的姓氏中,姒姓可以說是一個小姓氏。由於分化成了許多個姓氏,分佈在各地的姒姓不足2000人。姒姓衍化出去了有夏氏、曾氏、相氏、鮑氏、歐陽氏等。由於絕大多數姒姓都隨氏姓,所以現在姒姓極少,而且主要集中在紹興禹陵村,他們的職責歷代以來主要是守護禹王陵。

4. 嬴姓

嬴姓是一個古老的姓,始於堯、舜時期。伯益“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舜賜姓嬴氏”。伯益得姓後,擔任了重要官職,成了舜的重臣。嬴姓為秦國及趙國國姓。現今嬴姓人在江蘇、山東、雲南、北京、河北、福建、浙江等19個省份均有分佈,總人數大約5000人左右。

5. 妘姓

妘姓是顓頊帝之孫祝融氏之後裔,是祝融八姓之一,周朝的鄅國、夷國、逼陽國都是妘姓。祝融的後裔分為八姓,即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史書稱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時候,有子孫被封在宜城,稱為羅國。公元前690年,羅國被楚國所滅,於原地另置鄢國,祝融氏的子孫就逐漸向南遷移,最初遷居枝江,至週末又南遷至湖南長沙,遂以國名“羅”為氏。此姓至今極為罕見,基本消失。

6. 媯姓媯姓源於有虞氏,出自上古有虞氏後裔舜帝的封地。媯姓始祖是舜帝,因舜帝出生於姚墟所以以姚為姓。當舜還是個平民的時候,就有德有望,部落首領堯十分欣賞他的才幹,於是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他,並讓他居住於媯水之邊。後舜帝隨父親後母遷居媯水,舜就加以媯為姓,之後舜帝部分後代也以媯為姓。媯姓至今極為罕見,基本消失。

7. 姚姓

姚姓起源於公元前兩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會,至今近5000年。姚姓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舜生於姚墟,他的後裔子孫便以地為氏,稱為姚氏。姚姓在全國的分佈如今主要集中於浙江、安徽、廣東、江蘇四省,在宋版《百家姓》中名義上排第101位,在2007年中國百家姓氏名義上排行第51位。

8. 姞姓

姞姓源於傳說中的黃帝王朝開創者姬軒轅, 是直接由黃帝所賜姞姓。《國語》胥臣雲:“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陽與夷鼓同己姓。”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引用了《國語》中胥臣對重耳說的前兩句,即“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姞氏即黃帝十二姓其中之一,即黃帝之子伯鯈所承受姓,與《國語》、《史記》中所云是一樣的。伯鯈的後代有改姞成簡寫吉。時至今日,從女旁的帶有母系氏族社會標誌的“姞”姓已經很少了,基本消失。


甲歷史

不邀自來。感謝大師兄所提問題。

羌人山裡漢本姓羅。

羅姓: 源自於史書稱為“祝融八姓”的後裔。到了周朝的時候,有子孫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縣),稱為羅國(又稱 羅子國)。至周朝末期南遷至湖南汩羅地區,遂以國名“羅”為氏。

羅氏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一千三百三十八萬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左右。

據唐·貞觀年間,左驍衛將軍、上柱國、安山縣開國侯羅君副墓誌銘:“升龍之族,有熊之胤”,明證至少在南北朝、隋唐,羅氏即奉黃帝為始祖。羅氏的原古先祖,按文化認同原則,可追溯至黃帝。其世系:黃帝——昌意一一乾荒——顓頊——稱——老童(卷章)——吳回(祝融)——陸終——季連(羋)——附沮——穴熊——鬻熊——羅。

羅氏從秦漢時期到今時為止,在這悠悠歷史長河中,無論是政治、軍事、文學、繪畫等方面,可謂人才輩出,星如璀璨,並與其他兄弟姓氏一起為中華文明傳承和崛起作出來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先古:羅珠】字懷漢,號靈知,稱大農令,又稱洪崖先生,君用次子;黃帝108世孫,鄶公四十一世孫。為羅姓始祖。

【晉代:羅企生】晉代政治家,豫章南昌人。多才多藝,曾任武陵太守,為官剛正為人忠直,“企生盡忠”為一代佳話,與其弟的羅遵生被世人稱“忠孝一門”,是最早為羅氏贏得巨大聲譽的人。

【隋唐:羅通】唐朝軍事家,隋朝鎮守遼東名將羅藝之孫,為唐抗擊外敵立下赫赫戰功,傳下“羅通掃北”的佳話,贈封護國舍人,一生故事多編劇為中國各地方戲武戲表演,且廣為民間道教立廟祀神至今。

【宋代:羅輝】宋朝名將,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壬戌科擢進士。仕湖北咸陽縣令,升撫州太守、桂林太守,累官至朝善大夫。

【元朝:羅良】元朝名將,福建長汀人,在閩為福建省右丞兼廣東道宣尉司使都元帥。後進封晉國公,鎮守汀洲、漳州兩府。

【明朝:羅貫中】明初傑出小說家,今山西太原人。其代表作《三國演義》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清朝:羅聘】清代著名畫家,為江蘇甘泉(今江都)人。其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別具一格,為“揚州八怪”之一。其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人稱“羅家梅派”。

【現代:羅榮桓】湖南衡東縣人。現代軍事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  

羅姓,這一姓氏從古至今湧現出了無數有名有姓的人物,我無法一一列出。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以國為氏”的羅子國遺民——羅氏,在中華民族交溶中,以寬大的胸懷,歷經幾千年磨難,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繼往開來。

無論是秦漢時期還是新時期的中國,羅氏兒女依然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著自己的激情和鮮血。

文/羌人山裡漢,圖片/來自網絡,涪城,4.19


羌人山裡漢

梅姓

商朝第二十九任君王太丁之弟梅伯為我梅家始祖

估計你們聽到過這個姓氏比較少,關於梅姓,最近你們有點印象的可能也就是電視劇《琅琊榜》裡胡歌扮演的梅長蘇。這畢竟是虛構不存在的。

梅姓雖然有點冷門,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梅家聞名於世。

以前古代的梅氏名人就不多說了,下面說說當代比較出名的梅氏名人。

梅蘭芳

這個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中國旦角創藝立派的第一人,四大名旦之首,京劇梅派藝術創始人,世界聞名的京劇藝術大師,教科書級別的人物,梅家的驕傲。京劇作為我大中華國粹,梅蘭芳大師為中國戲劇藝術做出的傑出貢獻,將永載戲劇史冊。

梅汝璈

當年舉世聞名的東京審判,梅汝璈先生代表中國出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首席審判官,對日本甲級戰犯定罪量刑作出貢獻;在對日本審判開庭前排列各國入場順序時,美國第一、英國第二、中國第三,因英國排在中國前,當即遭到梅汝璈先生的強烈反對,他認為,應該按日本投降時各受降國的簽字順序排列才最合理,中國受日本侵害最烈,且抗戰時間最久、付出犧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戰歷史的中國理應排在第二。接著憤然脫下象徵著權力的黑色絲質法袍以示抗議,最終各國法官妥協,梅汝璈先生終於為我國爭得了應有的位置,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梅豔芳

香港超天后級別藝人,若梅姐還在人世,其地位名聲是和成龍周潤發星爺等一個級別的(甚至可能超越),郭富城、陳小春、陳奕迅和謝霆鋒等人出道時都曾得到過她的指點,可惜天妒英才。在她短短40年的人生中,有36年的時間都在舞臺上。梅姐有一尊銅像豎立在香港星光大道。她是唯一一個“香港的女兒”。

以上幾位是當代較為出名代表性的梅氏名人,縱觀中華幾千年歷史,梅氏一族人才輩出,從古至今,還有許許多多的梅姓能人未列舉出來,身為梅氏一員是我的光榮。


愛聽民謠的美工

本人姓孫,百家姓中排名第三的姓氏。這裡我說孫姓裡比較有名氣的幾個人,排名有先後,僅為一家之言。(把兩個孫姓的得姓始祖也排了進來)

第十名:孫乙

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周文王的後裔。

周文王的兒子姬封被封在衛,建立衛國,被稱為衛康叔,衛康叔的後代中有衛武公的兒子惠孫,惠孫的孫子武仲乙開始以祖父的字做為氏,即孫氏。

第九名:孫書

媯姓孫氏的得姓始祖,舜的後裔。

媯滿在周武王時期受受封於陳,建立陳國,後來陳國內亂,陳厲公的兒子陳完跑去了齊國,開始在齊國建功立業,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於“田氏代齊”,成了齊國的執政者。孫書即為陳完的四世孫田無宇的兒子田書。因為在齊景公時期征伐有功,賜姓孫氏。

第八名:孫堅

長沙太守孫堅是東漢末年吳郡人,是征討黃巾軍的名將,也曾參與征討董卓,被稱為“破虜將軍”,然有勇無謀,在與劉表的對戰中,被敵軍一不知名的士兵射中頭部,中箭而亡。他是孫吳政權的奠基人。孫策和孫權都是他的兒子。

第七名:孫思邈

“藥王”孫思邈活躍於隋唐時期,是著名的醫學家,也是一名道士,曾在終南山隱居修行。留世著作為《千金要方》。據說一直活到一百多歲。

第六名:孫策

孫堅的兒子,孫權的哥哥,割據江東,被稱為“小霸王”。卻在26歲的年紀被刺身亡,在一次狩獵途中,行至無人處,被幾名刺客所傷,最終身亡。

第五名:孫臏

原名孫伯靈,活躍於戰國時期,和龐涓同為鬼谷子的徒弟,卻遭龐涓迫害,遭受臏邢,固稱孫臏。後來孫臏去了齊國,著名的“田忌賽馬”即是孫臏的安排。他在齊威王時期得到重用,成為著名的軍事家。著有《孫臏兵法》。

第四名:孫武

孫武是春秋末期著名的軍事家,經好友伍子胥的引薦,孫武受到吳王闔閭的重用,帶兵打仗,屢有高見,破陣殺敵,出奇制勝。被尊為孫子,著有《孫子兵法》。

第三名:孫權

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孫策被刺身亡後,十八歲的孫權執掌江東,他沉著冷靜,有勇有謀,迅速穩定局勢,並開疆擴土,最終建立吳國,與魏國和蜀國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第二名:孫中山

“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後來因換癌症去世。

第一名:孫悟空

齊天大聖孫悟空,嗯,這是個神話人物,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因為一部《西遊記》,他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蕭曉四姑娘

趙:趙匡胤。這個沒什麼問題,百家姓之所以把趙擺在第一位就是因為是在老趙家當皇帝的時候編纂的,趙家人丁現在這麼興旺,也很大程度上要拜三百年宋朝所賜。

錢:錢學森。在這裡順便提一句,之所以“錢”排行第二,是因為當時的天下兵馬大元帥是吳越王錢俶。而錢家最有名氣的,就當屬兩彈元勳錢學森教授了。

孫:孫權。本來應該說的是孫悟空,但是想想孫悟空首先不是人,其次也沒這麼號角色,所以就只能是孫權了。

李:李世民。天可汗、唐太宗、貞觀皇帝,已經足夠了吧。

周:周恩來,周總理,不解釋。

吳:吳佩孚。三大軍閥之一吳佩孚,每本講民國的歷史書都得講他,不過說句實話,作為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中國人,他真的沒那麼不堪。

鄭:鄭成功。毫無爭議的民族英雄,儘管混了點日本血統。

王:王朗。王司徒,不解釋,大家都懂。

馮:馮玉祥。著名的“愛國將軍”,西北軍的創立者,老蔣的拜把子兄弟。

陳:陳獨秀,這個題主已經說了,陳獨秀都沒你秀的存在。


青言論史

喜歡追本溯源是人之常性,受好奇心和榮譽感的雙重影響。所以在景區裡常見售賣姓氏起源和刻有名字的小石頭。

剛剛在展示的回答裡轉了一圈,發現朱姓還沒有被寫到。

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朱子。朱熹的理學思想成為元、明、清三朝官方哲學,對後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所作的《四書章句集註》在元明清一直被作為治國之本,規範人們的思想行為,成為科舉考試的標註教科書。

朱元璋(1328~1398),明太祖,出身草莽,帶領一群草根征戰十五年就創建明朝,歷經十二世,延續276年。北伐中原,結束蒙元統治,收回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最後統一中國。

朱棣(1360~1424),明成祖,主持編制《永樂大典》,修建紫禁城,遷都北京。

朱溫(852~982),後梁的第一位皇帝,唐僖宗賜名“全忠”,即位後改名朱晃。

朱德總司令,新中國十大元帥之首,不用多說。

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詩人、學者。大家熟知散文的《背影》、《荷塘月色》。

朱光潛(1897~1986),現代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談美》、《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作入世的事業。”

朱光亞(1924~2011),中國核事業主要開拓者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姓,至2013年,總人口約1500餘萬,佔全國人口1.2%,位列全國第13位。曾建立過兩個王朝,歷史長河中的名人,你想到的還有誰,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今安在的文史情緣

先秦時代,姓與氏不能混同。

鄙人祖先姬尚父,是周宣王幼子,之後被封為楊邑。姬尚父後代便是姬姓楊氏。

類似的有:魯國大夫季孫肥,是姬姓季氏。紙上談兵的趙括,是嬴姓趙氏。漢代之後,姓氏的區分,才開始模糊。

我們姬姓楊氏在歷史上的第一個名人,也是最有名氣之人。就是先秦時代三大顯學之一,楊朱學派的創始人——楊朱。


楊朱

集百家思想為一身的《呂氏春秋》共約120篇,儒家思想佔八十餘篇,墨家思想僅有兩三篇,而楊家思想多達十餘篇。顯然,楊家影響遠勝過墨家。

一:楊子的主要言論與思想

楊子的核心思想是“貴生”,“重己。”主張“不入危城,不處軍旅”,“不以外物傷其身”,“拔一毛而利天下,不與也;奉天下與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拔一毛,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總之,與墨家為了救天下,甘願腓無拔,脛無毛,甚至獻出生命形成鮮明對比。楊家極其愛惜自己的身體和生命。

一毛不拔的成語,就出自楊朱思想

二:楊子的師承

馮友蘭認為早期的道家以“避世”而“欲潔其身。”便將楊子歸於道家,對此鄙人不敢苟同:

鄙人以為,楊子師承自儒家。

《呂氏春秋·孝行》與《禮記·祭義》中,都記載了樂正子春的一則事蹟:樂正子春下堂而傷足,瘳而數月不出,猶有憂色。門人問其故。樂正子春曰:“吾聞之曾子,曾子聞之仲尼:天之所生,地之所養,無人為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不虧其身,不損其形,可謂孝矣。”


《呂氏春秋·孝行》中,還有曾子之言:“父母全之,子弗敢缺。故舟而不遊,道而不徑,能全肢體,以守宗廟,可謂孝矣。”

《禮記·曲禮》亦曰:“不登高,不臨深。懼辱親也。”

以上諸多言論,皆與楊朱的“不入危城,不處軍旅”如出一轍。

《禮記·哀公問》中,亦有孔子之言:“君子無敬也,敬身為大。身也者,親之枝也,敢不敬與?不能敬其身,是傷其親;傷其親,是傷其本,傷其本,枝從而亡。”

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在《孔叢子·抗志》篇中,更被展現的淋漓盡致,子思曰:“明於死生之分,通於利害之變。雖以天下易其脛毛,無所概於志矣。”這與楊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與也”一脈相承。

考慮楊子所處的時代,其當為曾子的再傳弟子,或師承自樂正子春,或師承自子思。楊朱繼承了儒家的孝行,珍愛身體,而不以天下易其脛毛。並將其發揚光大,創立了諸子百家中,最珍視個人生命和權益的學派。


三、法家的頭號死敵

楊家學派表面是與墨家針鋒相對,在實質上是法家的頭號死敵。

楊子有一套完善的剋制法家的措施,楊子曰:生民之不得休息,為四事故:一為壽,二位名,三為位,四為貨。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人不衣食,君臣道息。

楊朱認為,如果慾望有利於我保全自己,就提倡。如果慾望容易被統治者利用,就要壓制。不貪財,不貪名,不處軍旅,不入危城,不為君主盡忠。

而法家則是通過賞賜和誅殺,使人民致死為君主盡忠。楊子可謂氣死法家。

最後,韓非子亮出了撒手鐧,《外儲說右上》有曰:賞之譽之不勸,罰之毀之不畏,四者加焉不變,則除之!

為什麼焚書坑儒,唯獨楊朱學派的著作全部滅絕,這絕非偶然。楊家弟子都珍愛生命,不以外物而傷其身。斷不會冒生命危險而私藏本學派的著作。楊家學派著作必然在焚書坑儒中全部焚燬。

先秦時期,孔子作《九章算術》,之後《九章算術》隨《周禮》一起毀於焚書坑儒。漢代儒家大師張湯重修《九章算術》。鄙人作為楊朱八十一代後人,幾年後也要重修《楊子》,重建楊朱學派。

附錄:除了楊朱外,我們姓氏的名人還有宋代的楊無敵楊業,及其長子楊六郎楊延昭。


楊朱學派

本家姓郭,歷史也曾出過不少名人,但最有名氣的人,有三個人:三國鬼才郭嘉、後周開國皇帝郭威、唐安史名將郭子儀。

1、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今河南禹州人,生於公元170年,死於公元207年,終年38歲。郭嘉是曹操帳下著名謀士,是曹操最為器重的謀士。



郭嘉眼光獨到,善於人物性格分析,善出奇謀,神機妙算,多次在曹操猶豫不決時,能善謀說服曹操,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汗馬功勞。

郭嘉21歲出山投靠袁紹,一眼看出袁紹非成大業之人,於是離開正處事業輝煌時期的袁紹。27歲經荀彧介紹投奔曹操,為曹操出謀劃策,平呂布、戰袁紹、徵烏桓,屢次出奇策,為曹操帳下核心謀士,無一敗績,只可惜英年早逝,於207年徵烏桓途中病死。

2、郭威。五代十國後期後周政權建立者,邢州堯山人,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生於公元904年,死於公元954年,終年51年。



郭威原為後周前朝後漢的將領,因軍功過大引起後漢隱帝的猜忌,後漢隱帝派人刺殺郭威,郭威得知消息後起兵反叛,打敗後漢隱帝的軍隊,立幼主,後被手下士兵黃袍加身,遂稱帝,建立後周,死後傳位於柴榮。黃袍加身是郭威發明的,後被趙匡胤學去,奪了後周的江山,建立宋朝。

3、郭子儀。唐代名將,華州鄭縣人,今陝西渭南華州區人,生於公元697年,死於公元781年,終年85歲。



郭子儀在武則天時代,以武舉第一名進入仕途,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朔方在今寧夏吳忠市境內,郭子儀率軍勤王,中途兩次被解除兵權,後再掌兵權,會同李光弼等唐將,平定安史之亂,為大唐中興名臣。

郭子儀一生歷經七朝,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名副其實的七朝元老,古今罕有,獲得‘’忠武‘’這個武將最高封號,歷史上僅此一人。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我的姓氏為曾,可謂歷史悠久,最初發源於今山東海上臨沂市蘭陵縣(蒼山縣)西北。曾姓起源於姒姓,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為子爵,在鄫建立鄫國,古代習慣以封地為姓,曲烈從此姓鄫。後來鄫國在公元前567年被莒國所滅,太子巫出奔魯國,鄫國人除去邑旁,表示離開故城,不忘先祖,以“曾”為姓。歷史上曾姓名人不少,而且經我的研究發現,曾姓人除了聰明才智外,大多還具有特異功能,現以時間先後排序為:

圖片一:曾點

第一位:曾點

鄫太子巫逃到魯國後三代傳到曾點,他是孔子的門徒,喜歡彈琴唱歌,信奉儒學,性格狂放不羈,特異功能為特別會教育兒子,他的兒子是大名鼎鼎曾參。

一次,曾參在瓜地除草,不小心把瓜秧鋤掉了一顆,曾點大怒,拿起棍子竟然把曾參打昏了,可曾參甦醒後,立即“鼓琴而歌”,表示沒有因為捱打而抱怨父親。實在是令人好奇,曾點是怎麼把兒子教育成這樣的孝子,難道真是棍棒之下出孝子嗎?

圖片二:曾參避席

第二位:曾參

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學派重要代表人,後世尊奉為“宗聖”,是配享孔廟的四配之一。“曾子避席”是他最為有名的故事。曾參的特異功能是心靈感應,他的母親要想找他,在沒有手機的年代,沒法聯繫上他,曾母就狠狠咬一下自己的手指,曾參馬上覺得心疼,就知道母親在找他。

圖片三:曾鞏書法《局事貼》拍出1.08億天價

第三位:曾鞏

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天資聰穎,曾鞏的特異功能是記憶力,簡直可比計算機,讀詩書一遍就能吟誦,十二歲就會作文,他是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骨幹,猶其在散文的創作上,主張“文以明道”,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稱“南豐先生”。

圖片四:曾國藩家書

第四位:曾國藩

宗聖曾參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曾國藩的特異功能是比賊還笨,他背一篇文章背一晚上還背不會,房樑上的賊都聽會了,忍不住下來給他背了一遍,大罵他一頓。可這個比賊還笨的人卻屢敗屢戰,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曾文正公全集》、《曾國藩家書》等著作備受蔣介石等後人推崇。毛澤東也認為他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

自古以來曾姓有“天下一曾無二曾”的說法,意思是說曾姓長久以來沒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記錄。如今的曾姓人,都是一脈傳自禹的後裔太子巫。

又有“孔孟曾顏”是一家的說法,四姓的家族譜字排的都是一樣,如曾藩、 孔熙、曾紅、孟民等都是同一譜系排列的。


還有那些曾姓名人,歡迎到評論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