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近視眼防控,教育部有大動作!

學生近視眼防控,教育部有大動作!

在規範辦學行為方面,教育部印發了《關於當前加強中小學管理規範辦學行為的指導意見》《關於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建立以學生髮展為核心、科學多元的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印發了《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試行)》,將“增強學生身體素質,降低學生近視率”作為學生管理和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 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推動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問題,確保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在建章立制方面教育部也開展了大量工作。一是健全眼保健操和視力監測等防近制度。完善眼保健操制度,將每天兩次眼保健操時間納入中小學生課程表。要求每學期對學生視力狀況進行兩次監測,根據學生視力情況進行分檔管理。二是建立和完善中小學校體育評價機制。印發了《中小學校體育工作督導評估辦法》,將學生視力狀況納入中小學校體育評價機制。三是建立教育、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推進青少年近視眼防控工作體制機制。2016年,教育部會同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協同推進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具體要求。

在多渠道開展防近宣傳教育方面,教育部落實《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學校傳授科學用眼、預防近視的知識和技能,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在每年“全國愛眼日”,通過舉辦專題講座、開展眼保健知識諮詢、專家義診等多種形式宣傳眼保健相關知識。編制並向西部地區中小學配發眼保健操掛圖和光盤、視力表及相關近視眼防控宣傳材料,並把這些資料通過網絡免費推廣。

在開展防近試點工作方面,2009年教育部確定武漢市為全國青少年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實驗區,開展視力健康管理試點工作。下一步,將向全國推廣青少年防近的“武漢經驗”。


《中國教育報》2018年6月6日第0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