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抗戰名將馮玉祥舊居,沒有遊客的紀念館稍顯落寞


馮玉祥將軍舊居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大學城。1939年抗戰期間,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從張姓大戶手中購買此院,取名為“抗倭廬”。後來,馮玉祥與其家人在此生活和居住了長達7年的時間,直到1946年返回南京。

圖為空蕩蕩的院子,整個大院就小編一個遊客。這座大院建設於晚晴時期,佔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建築風格為典型的巴渝建築,為土木結構建造,佈局類似於四合院。

圖為院內馮玉祥將軍和夫人李德全的雕塑。李德全女士,新中國成立以後,擔任中央政府衛生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圖為內院。進入前院來到內院,立在眼前的便是大院的堂屋,堂屋兩側是馮玉祥的臥室和書房。內院兩側是侍衛室。

圖為堂屋。堂屋是川渝一帶的叫法,為正屋,是主人會客的地方。堂屋中間擺放著一張八仙桌,屋內兩邊放著太師椅。

圖為當時的廚房。在大院的最右邊是廚房,如今陳列著馮玉祥抗戰期間的一些文史資料。

院內一景。

圖為大院後面的小花園。

圖為馮玉祥將軍的遺照。1948年,馮玉祥在美國發表著名的反對內戰宣言,中國共產黨邀請他回國參加政治協商會議,途徑黑海時,輪船發生火災,他不幸和19歲的小女兒罹難。

圖為馮玉祥將軍對自己的總結。他戎馬一生,一心為國為民,擁護三民主義,誓死抗擊倭寇。

圖為馮玉祥的題字,“抗戰先鋒”。

圖為馮玉祥將軍的墨跡,“還我河山”。

圖為馮玉祥和蔣介石的合影。國共內戰期間,馮玉祥極力反對內戰,愛好和平,後來被蔣介石割去了職務。

圖為馮玉祥在奉節瞿塘峽留下的石刻。“踏出夔巫趕走倭寇”。

如今,這裡是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馮玉祥將軍出生貧寒,歷經滄桑,畢生追求光明和進步,是傑出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者,也是民主戰士和中國共產黨的真摯朋友。由此,想到如今國內出現的“精日”分子,他們的的確確的需要愛國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