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世事多滄桑,過往亦浮浮沉沉。

那些消逝了的歲月,早已不在,而那些被鐫刻著的回憶,卻依然還有著舊日的痕跡。

在這風冷衣單的季節,走過福州西湖賓館,至今還可見古樸的園林景觀,可是又有誰會記得這裡百年前的輝煌。

透過指尖的琴音,空氣裡泛起漣漪,也打開了我的思緒。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龔易圖舊藏、何振岱鑑評、葉可羲遞藏

唐-宋 “逍遙遊”仲尼式古琴

中貿聖佳2017秋季拍品

宅院的故事其實就是人的故事。

西湖賓館的前身為三山舊館,是舊福州私家第一園林,而獨享這西湖岸邊園林美景的,正是曾經顯赫一時、帶著些傳奇色彩的龔氏家族。

這座破敗的龔家祖居,在後世子孫龔易圖贖回修葺擴建後,有著難以言表的風光,集民居、園林、祠堂於一體,佔地多達百餘畝。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而三山舊館,最讓人稱道的,便是藏書頗豐。當時,有人說龔易圖藏書之富、之精,在福州乃至閩省可堪第一。

據《福建通志》載:“庋樓藏書十萬餘卷”。藏書按經史子集四部分,貯54櫥。龔家的藏書,在龔易圖手中達到頂峰。

其實,龔易圖,可稱得上文武雙全,不但善於用兵,曾數次滅梟匪及肅清捻軍,官至廣東布政使、湖南布政使,更是精書法,善繪畫,喜作詩,是晚清詩壇“同光派”代表人物,著有《烏石山房詩稿》傳世。

對他來說,似乎讀書才是自己的本分。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舊時,“琴棋書畫”四藝,缺一不可。對於龔易圖這樣一位隱歸的雅士而言,閒暇之餘,在園中讀書做詩、談天說地、宴請賓客,自然可盡享清幽。

可是若少了一把古琴,沒有“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樂趣,似乎多少寂寞了些。無琴音相伴,怎得逍遙遊?

對於龔易圖這樣一位有著根深的傳統情愫的文人而言,這顯然不會被允許。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龔易圖

事實上,據其著作《烏石山房詩稿》的記載,龔易圖至少擁有兩把古琴,其一“逍遙遊”,另一張則為明嘉靖年間的“百衲”琴。

龔易圖對於這張“逍遙遊”古琴珍若拱璧,不輕示於人。該琴琴背龍池內一側刻有“大唐鹹通二年雷盛制”的銘文,另一側朱漆寫就“吳門張紹修重整”銘文。加之“形古而拙、音空而樸、不悅俗耳”,龔將其視為唐代雷琴寶之。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龔易圖舊藏、何振岱鑑評、葉可羲遞藏

唐-宋 “逍遙遊”仲尼式古琴

中貿聖佳2017秋季拍品

RMB: 2,600,000-3,200,000

該琴形制優美,為傳統仲尼式,通長119.6cm,隱間111.2cm,額寬16.4cm,肩寬18.1cm,尾寬13.5cm,厚5.8cm。

雷盛(生卒年不詳),為晚唐雷氏斫琴名家。四川雷氏為唐代制琴第一世家,自唐代就享有盛名;雷琴在琴界更是備受推崇,歷朝均奉為至寶。據《東坡志林》記載可知,雷氏三代均以制琴為業,跨度盛唐、中唐、晚唐三個歷史階段。

張紹修,生卒年不詳,傳為明代天啟崇禎年間吳門制琴名家,張寄修、張睿修、張季修、張順修、張敏修等兄弟幷稱一代名手。

明代張岱所著《陶庵夢憶》,張岱對張氏兄弟中的張寄修極為稱讚和推崇,稱其治琴為吳中絕技之一,與陸子岡治玉齊名。故“窺一斑而知全豹”,從而間接反映出張氏其他幾兄弟治琴水品之高超。

琴背部龍池上方原鐫行草“逍遙遊”三字,隱約可見。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琴腹內“大唐鹹通二年雷盛制”銘文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據龔易圖《烏石山房詩稿》中文“不知誰氏加以髹漆,幷銘字而沒之”可知,早在龔氏收藏此琴之前,“逍遙遊”三字即已被蓋掉。具體原因,不得而知。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烏石山房詩稿》內頁

該琴形制簡潔,線條素練大方,年代久遠,斷紋滿身,幷呈現出自然的牛毛蛇腹斷,局部亦現有梅花斷,側光視之,醉人心脾。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此外,該琴撫彈之音色空靈清幽,沉渾蒼古,當時著名琴師劉欽(字章甫)客居龔易圖府第並且兼教古琴。

劉欽與何振岱私交甚篤,二人亦師亦友,常在一起切磋琴技,據《逍遙遊琴記》記載可知,劉欽曾數次對何振岱提及此琴,幷贊其為“龔氏諸琴之最”。

劉欽,即劉章甫,精音韻之學,時人評價其“本末兼審,妙闡玄旨,具有道氣,度其所詣,直不可以一藝盡之”。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逍遙遊琴記》

何振岱,自號梅叟,擅畫能琴,書法融碑帖於一爐,功力深厚。詩作成就亦高,以其深微淡遠、疏宕幽逸的詩歌美學在閩派中獨樹一幟,是"同光體"閩派的殿軍人物。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何振岱撫琴

龔易圖對於這張“逍遙遊”古琴非常珍愛,有三件事或可作參考:

其一,為此琴作詩九首(見《逍遙遊琴歌九章》)幷加序文以明心志。

其二,詩罷龔易圖仍覺意猶未盡,便開園闢室,為此琴在三山舊館的環碧軒內專門建了一間琴室,取法明代項元汴“天籟”琴與“天籟閣”的事蹟,將此琴室命名為“逍遙遊琴室”。

其三,選取上好的將軍洞芙蓉石,請專人雕刻“三羊開泰”鈕,篆刻“逍遙遊琴室章”、“龔易圖藏”對章,與“逍遙遊”琴一起置於“逍遙遊琴室”中自用。

關於這兩方將軍洞芙蓉石對章,熟悉壽山石的行家應該不會陌生。在2013年《印象萬千—璽印篆刻特展》以及2016年故宮博物院、福建博物院《壽山石回故鄉》聯展中,都有過展出。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清晚期龔易圖自用將軍洞芙蓉石三陽開泰鈕對章

印文“逍遙遊琴室章”、“龔易圖藏”

中貿聖佳2017秋季拍品

RMB: 800,000-1,200,000

材質佳——此對印章以極品壽山將軍洞芙蓉石精心雕琢而成,石色雅潤,質地細凝,密實緊結,不亞美玉。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印鈕佳——印鈕鏤空雕刻三陽開泰,雕工細膩精緻,又有渾厚古樸之意蘊,中間一羊弓身站立,羊身肥碩豐腴,羊角後彎,圓眼隆鼻,身側兩隻小羊圓拙可愛,依偎身旁,佈局十分精妙。三羊軀體飽滿,塑造入微,依石而居,體態安詳,在厚重之外,更有華美之氣。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篆刻佳——印面陽文篆刻印文“逍遙遊琴室章”和“龔易圖藏”,印文結字方中寓圓,線條光潔、勁挺,章法疏朗俊逸,一派清雅之氣。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根據石巢所著的《印石辨》記載,“(林元珠)中年客龔易圖家數年,受聘雕刻壽山石印章。

時人評述,林元珠所作的獸鈕,筋力遒健,特別著意於須、鬃、毛髮的處理;行刀流利,精緻活潑;螭虎穿環,飛鰲水獸,尤為精妙;人物雕刻,於單尊外,尚以半懸身法作群雕,皆古拙樸茂。時人爭相收藏。

此外,龔易圖自身對於篆刻也是頗有心得,經常自己篆刻藏書印自用。

我們雖然不知道這方印章的雕刻以及篆刻的作者,但是此對印章,無論印鈕還是印文,皆非名家之手所不能,實為龔易圖當時精心選材,又請專人精心雕琢鐫刻的上乘作品,可珍可寶。

令人惋惜的是,在龔易圖逝世後,龔家日漸式微,往日竭心盡力收集的藏書及各類文玩珍品也流落各地。

以藏書來說,現存龔氏藏書共約45043冊,分藏在兩岸圖書館裡,臺灣大學烏石山房文庫藏書2099部,34803冊,福建省圖書館特藏部,藏書1428部,10240冊,其餘藏書散落民間,不復得見。

而龔易圖非常珍愛的這張“逍遙遊”古琴,則在1922年第二次閩粵戰爭期間為躲避兵燹,曾寄藏於王允晰、王德愔父女福州市亭江鎮舊家。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王允晰

王允晰,出身官宦之家,自幼飽讀詩文經史,少有文才,尤擅詩詞。是近代“同光體”閩派著名詩人,與何振岱、鄭孝胥、沈瑜慶等齊名,著有《碧棲詩詞》傳世。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王德愔

王德愔,師從何振岱學習詩詞、古琴,又從林紓、周愈學畫,尤工扇面,得石谷之工緻,兼煙客之神韻。為“壽香社八才女”之一,著有《琴寄室詩詞》。

後來這張古琴,被何振岱的得意弟子葉可羲(“壽香社八才女”之一)於1940年以150兩黃金所購得。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民國(1945年),葉可羲(著),《竹韻軒詞·甲稿·齊天樂》

葉可羲得唐琴逍遙遊之後,百般珍愛,夜晚置之床上,與己共眠。此事在壽香社及何門內傳為佳話,其師何振岱還專為此樂事賦《水龍吟》一詞贈予愛徒葉可羲。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水龍吟》

同古堂|解放前150兩黃金購買的一張古琴,在彈奏誰的過往?

葉可羲撫彈逍遙遊琴照

而那兩方龔易圖自用將軍洞芙蓉石三陽開泰鈕對章,在流落臺灣後被有心人識得,後重金購之回閩。

當年,《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和《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合壁,引發了多少收藏圈的佳話。如今,這張“逍遙遊”古琴與“逍遙遊琴室章”、“龔易圖藏”對章,在流落兩岸,分離百年之後,再度聚於一室,亮相中貿聖佳2017秋拍的盛典中,怎不令人期待與嚮往?

——END——

凡是斯文處,必有同古堂


文:同古堂 圖:中貿聖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