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那一年,他十八歲,卻因一幅畫而名垂千古,其畫作《千里江山圖》,被引為近千年來青綠山水畫第一神品,氣象無人能及。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千里江山圖》局部

藝術史學家們也從不吝嗇對他作品的褒揚,常以青綠山水的巔峰讚譽。

《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傳世的十大名畫之一,是北宋時期青綠山水的孤品,具有特殊象徵意義;

北宋畫作的鴻篇鉅製,可跟《千里江山圖》媲美的,僅有《清明上河圖》;

《千里江山圖》融合了唐朝的亮藍和湖藍的絢麗色彩和北宋的寬廣空間和縝密設計,可是史詩般書畫的千古絕唱;

……

人們驚奇《千里江山圖》竟出自於一位僅十八歲的少年之手;驚歎畫作咫尺千里的卷福,既氣勢雄立,又嚴謹細膩;驚豔作品青綠設色,經層層疊加,質感濃重,又豔而不俗;更驚愕早慧天才的英年早逝……

他是王希孟,也就是《千里江山圖》的作者。

關於王希孟,史料幾乎沒有相關記載,他如同流星般絢爛,卻短暫。他是中國繪畫史上,僅以一張畫而被引為青綠山水豐碑之作的天才少年。

《千里江山圖》畫中,留有蔡京卷後題跋:

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事在作之而已。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從題跋,我們獲悉,王希孟早前在北宋畫院學畫,頻頻進獻畫作,可惜畫技平平,後來宋徽宗覺得“小王”還是個好學生,孺子可教,有上進心,於是親自教學。“小王”不負眾望,不到半年,便繪就了這幅千古名畫《千里江山圖》。

畫卷長接近12米,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圖》長度不及它的一半。

宋徽宗見到此畫,非常開心,將其賞賜給了“藝術知音”蔡京,並說只要有恆心毅力,終將成功。

宋徽宗與蔡京,此二人的藝術造詣也是極高,對於藝術的追求也是從不間斷。題跋中“畫學”就是宋徽宗專門為選拔繪畫人才而開設的(相當於官辦的美術院校),王希孟就是這個學校的學生。

《千里江山圖》以長卷形式,描繪了崗巒起伏的群山和煙波浩淼的江河湖水。畫裡每一座山、谷、丘、水,都是不一樣的模樣,佈置的漁村、野市、水榭、亭臺、駛船、遊玩、飛鳥等,雖然令人目不暇接,卻疏密變化有致。

千山萬壑爭雄競秀,江河交錯煙波浩淼,咫尺千里之趣,躍然於畫。

水榭亭臺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茅庵草舍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水磨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長橋駛船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飛鳥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行腳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蒼松修竹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綿亙山勢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乾隆御題

千里江山望無垠,元氣淋漓運以神。北宋院誠鮮二本,三唐法總弗多皴。可驚當世王和趙,已評一堂君若臣。喝不自思作人者,爾時調鼎作何人。丙午新正月御題。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元代溥光跋

予自志學之歲,獲睹此卷,迄今已近百過。其功夫巧密處,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謂一回拈出一回新也。又其設色鮮明,佈置宏遠,使王晉卿、趙千里見之,亦當短氣。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具眼知音之士,必以予言為不妄雲。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根據《千里江山圖》中,王希孟所描繪的江南水鄉之生活場景、生產勞作的工具使用以及相關的建築等,我們或許有理由相信,王希孟應當是江南人。

此外,王希孟18歲時,就創作出《千里江山圖》,可惜年僅20餘歲,就去世了。

關於他的死因,眾說紛紜,有說其因為過度刻苦練習繪畫,導致身體不堪重負,也有說其是被宋徽宗賜死的。

《北宋名畫臻錄》(清朝善本)明確記載了王希孟的死因。

《北宋名畫臻錄》原文記載:

王希孟,北宋徽宗人,少時有異相,生時有瑞鶴東來,眾人皆言有大貴。聰穎博學,善詩文,通音律,工書畫,猶善劍術。十歲被召至宮中待駕,徽宗親授畫技,曰“其性可教”。藝精進,畫遂超越矩度。工山水,作品罕見。徽宗政和三年,呈《千里江山圖》,上大悅,此時年僅十八。後惡時風,多諫言,無果。奮而成畫,曰《千里餓殍圖》。上怒,遂賜死。死時年不足二十。

又載:

時下諭賜死王希孟,希孟懇求見《千里江山圖》,上允。當夜,不見所蹤。上甚驚疑之,遂鎖此圖與鐵牢,不得見人,而封天下悠悠之口,此成千古迷蹤,可嘆世人不得而知也。

所以,王希孟真正的死因,應該是因為

《千里餓殍圖》,惹怒了宋徽宗,而被賜死。

宋徽宗從欣賞王希孟,認為他“其性可教”,而親自教授指導繪畫,從而才有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的名垂千古;而王希孟又因自己諫言無果,憤而畫作《千里惡殍圖》,最終命喪宋徽宗之手,著實令人唏噓。

《千里江山圖》從建國至今,公開展示極少,一次是50年代,一次為80年代。二十多年後,於2009年在故宮武英殿書畫館再次展出重新與公眾見面,2013年5月17日《千里江山圖卷》首次全卷完整呈現給公眾。

不只是普通觀眾與其緣鏗一面,就是故宮的專家接觸該畫作的機會也是屈指可數。

該畫作30年來,極少公開展示,是因為《千里江山圖》繪製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礦物質顏料,時間長了,只要展開畫卷,顏料就會掉落,造成對該畫作的損傷。

美哭了!十八歲少年筆下的意氣風發

所幸,故宮將在9月於午門舉辦《千里江山圖與青綠山水書畫特展》,我們終於有機會可以近距離感受到這位天才少年的唯一傳世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