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碰到難題就不會做,怎麼辦?

孩子一碰到難題就不會做,怎麼辦?

最近,姑姑家的小妹要準備期末考試了。

她目前正在上初二,學習成績中等,語文和英語不怎麼讓人操心,但數學真的讓人頭疼。

平時簡單的題目答得都挺好,但一碰到稍微難一點的題目就不會做了。尤其是各種綜合解答題,總是丟分很嚴重。

這該怎麼辦呢?

01

深刻理解概念

概念是數學的基石,學習概念(包括定理、性質)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許多同學只注重記概念,而忽視了對其背景的理解,這樣是不行的。另外,對於每個定義、定理,我們必須在牢記其內容的基礎上,知道如何運用。畢竟考試考的就是運用過程。

所以,平時一定要多練習,熟練掌握每個概念可能涉及的題型及運用過程,這樣才能熟能生巧,學會解題。

02

多看例題

一般老師在講解基礎內容之後,總是給我們補充一些課外例、習題,這是大有裨益的。

我們學的概念、定理,一般較抽象,要把它們具體化,就需要把它們運用在題目中。而例題可以將頭腦中已有的概念具體化,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徹。

當然,我們在看例題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能只看皮毛,不看內涵。

我們看例題,就是要真正掌握其方法,建立起更寬的解題思路,如果看一道就是一道,只記題目不記方法,看例題也就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每看一道題目,就應理清它的思路,掌握它的思維方法,再遇到類似的題目或同類型的題目,心中有了大概的印象,做起來也就容易了。

2)要把想和看結合起來。

我們看例題,在讀了題目以後,可以自己先大概想一下如何做,再對照解答,看自己的思路有哪點比解答更好,促使自己有所提高,或者自己的思路和解答不同,也要找出原因,總結經驗。

3)各個難度層次的例題都照顧到。

看例題要循序漸進,可以看一些技巧性較強、難度較大,自己很難解決,而又不超出所學內容的例題,例如中等難度的競賽試題。這樣可以豐富知識,拓寬思路,對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很有幫助。

03

多做練習題

為什麼一碰到難題就不會?其實最主要的就是練習不夠。

而且,很多時候我們做完一道題就過去了,沒有深究它用到了哪些知識,是否可以多解,其結論是否還可以加強、推廣等等。

所以我們在做練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必須熟悉各種基本題型並掌握其解法。

課本上的每一道練習題,都是針對一個知識點出的,是最基本的題目,必須熟練掌握;課外的習題,也有許多基本題型,其運用方法較多,針對性也強,應該能夠迅速做出。許多綜合題只是若干個基本題的有機結合,基本題掌握好了,難題就不愁解不了。

2)解題過程中,有意識地注重題目所體現出的思維方法,以形成正確的思維定勢。

數學是思維的世界,有著眾多思維的技巧,所以每道題在命題、解題過程中,都會反映出一定的思維方法,如果我們有意識地注重這些思維方法,時間長了頭腦中便形成了對每一類題型的“通用”解法,即正確的思維定勢,這時在解這一類的題目時就易如反掌了;同時,掌握了更多思維方法,也為做綜合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3)多做綜合題。

大部分的難題就是綜合題,所以多做綜合題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後有針對性地彌補不足。當然,還需要長期堅持,每天做幾道,時間長了才會有明顯的效果和收穫。

04

關於考試

首先,功夫用在平時,考前不搞突擊,考試前一天晚上一定要休息好,這樣在考場上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另外,考試時要放下包袱,驅除壓力,平常心對待。

其次,應試需要技巧,試卷發下來後,應先大致看一下題量,大概分配一下時間。做題時若一道題用時太多還未找到思路,可暫時放棄,回頭再仔細考慮。

對於解答題,不要慌張,其實大部分都是若干基礎題的綜合,要相信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試卷上,認真分析,嚴密推理,一定可以做出來。實在解不出全部,可以寫出自己會的部分,因為步驟也是有分的。

▲ 結語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對於廣大中學生來說,數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學習成績,所以必須重視數學。

在平時的學習中,如果我們把基礎概念和知識掌握好,然後多看例題、多做練習,培養良好的考試心態,相信難題一定會被攻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