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冰川期即將到來,你是否能看到明天的太陽?

餐飲冰川期即將到來,你是否能看到明天的太陽?

2018年餐飲業一片高歌猛進聲,2017年全國餐飲消費額增加10%,上升到4萬億,中國的餐飲業,看似一片繁榮。

然而最近的兩則信號,讓奕宏隱隱聽到了冰川紀到來的聲音。

1

人口斷崖式下跌

一則是:北京的服務員,起薪價已經達到4000元,一家不起眼的小飯店招募服務員,收入是4000到6000,且包吃住。

一夜之間彷彿每個老闆都在喊著人力資源荒,甚至在朋友圈紛紛發出:菩薩,請賜給我兩個服務員吧!餐飲業人力緊缺已經到來。

另一則消息,看上去與餐飲業毫不相關,全國各大二線城市,甚至包括一線城市加入全國搶奪人才大戰。紛紛開出極其誘惑的條件,來吸引應屆的大學畢業生,也就是本科以上學歷的畢業生,當然也不乏包括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為什麼說從這兩個信號奕宏聞到了冰川紀到來的氣息,原因很簡單。再看一組數據,中國的出生人口呈斷崖式下跌,80後出生人口2.28億,而90後則是1.74億,2000後更是跌到了不可思議的1.26億。整整比80後少了一億人。

這些少出生的人口,意味著不僅僅是勞動力缺失,更是年輕一代的消費人口大幅下降,要知道一個人消費慾望最強烈的時候,就是在他大學畢業後的前五年,這幾乎是一個非理性消費的黃金年份,只有大量的新增人口才確保經濟和消費的繁榮。

看到這組數據的暴跌,就不難理解,各大城市紛紛搶奪人口,因為對於這些城市來講,這些人口既可以消化當地的房產,也可以創造新的就業和拉動城市新的消費。

日本的餐飲業曾經在90年代達到高峰,從此,就再也沒有回到那個高峰的數值,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口斷崖式的下跌,新增人口的不足,整個國家進入老齡化人口社會,導致整個社會的消費力不足。

2

餐飲業即將迎來共振式打擊

中國的餐飲業,奕宏認為即將迎來的是三個共振式的打擊。

第一,是奕宏剛剛提到的,人口的斷崖式下跌。這是硬傷,無法逆轉,無法躲避。即便現在放開計劃生育,也是20年之後才能成為消費力和就業力。

第二,就是整個餐飲渠道發生巨大的變革。全國的shoppingmall已經達到萬家,也就意味著任何一個品牌可以透過shoppingmall這樣的標準化渠道在全國攻城略地,對於一線的品牌來講,迎來了最好的最佳的擴張時機。

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海底撈在這個時間點上申請上市,曾經張勇一度宣稱海底撈是不打算上市的,那麼在這個時間段上市,我們分析可能有兩個原因。

1、原因是他要提振整個品牌的勢能,以對抗諸如巴奴、呷哺呷哺這樣後進者的側翼攻擊。

2、對於海底撈來講,既然他要攜資本的優勢,在海外以及全國進行大規模的擴張,以鞏固其中華火鍋第一品牌的江湖地位。

同時我們看到,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各大便利店的快速擴張,便利店顯然已經成為餐飲業在線下的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他對快餐,尤其是那種原先的街邊的小餐飲店,那種衛生程度不達標的個體戶,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對於標準化、工業化的食物來講,便利店可以大幅的降低成本,同時又可以透過零售的模式,以更便利,更安全,更快捷的方式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

可以說,shoppingmall和便利店兩大規模化渠道的變革是助推,強勢品牌的誕生,同時也是對散小亂差的個體餐飲的毀滅式的打擊。

第三重共振就是中國獨有的互聯網侵襲,一方面外賣平臺在中國的強勢和迅猛的增長,憑藉補貼模式以每年50%的複合增長率遞增,實際上外賣就是餐飲的零售化。

透過數字化的外賣平臺,可以讓餐飲企業生產變得更加的簡單,服務更加可控,擴張更加的迅猛。

所以就不難理解,近年來湧現出大批的以外賣為核心的加盟連鎖的品牌,這也是一次渠道變革。

那麼可以預判外賣主要是改變了消費者的兩種就餐方式:一種是家庭廚房的顛覆,另外一種是原來的快餐及快餐連鎖店的延伸和蠶食。

今天的盒馬鮮生,7-fresh,以及其他的一些帶有明顯互聯網基因的新零售業態,僅僅是這些互聯網巨頭對線下餐飲業滲透的試水。

因為在他們的眼裡,流量和用戶數據才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互聯網公司所有的法則都基於在流量和數據上,當線上的每一個獲客流量成本上升到一百元甚至數百元時,而線下的餐飲業,每一個獲客成本是個位數,這讓互聯網巨頭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欣喜若狂。

因此,這兩年我們聽到的最時髦的名詞,所謂的新零售,不過是互聯網巨頭掩蓋了他們在瘋狂搶奪線下流量的真實意圖。

3

餐飲企業必須擁抱互聯網

前幾天跟奕宏的導師,吉野家的總裁洪明基先生交流時,他就說道,對於線下的餐飲和線上的互聯網巨頭的新餐飲而言,大家絕不在一個公平的跑道上競爭。

雖然大家看上去幹的是同樣的事情,都是透過售賣餐飲食物,售賣服務而獲利,但是對於線下的餐飲業而言,他只經營了產品,而不經營數據和人群,而對於線上的互聯網巨頭而言,雖然也在售賣餐飲產品,但是本質上他們是在經營用戶和經營數據。

因此,資本對線下傳統餐飲的估值是按服務業為標準,也就是最多10倍到20倍,且必須以利潤指標來衡量。

而對互聯網巨頭創辦的新零售餐飲企業,他們的估值是按互聯網的估值計算,可能高達百倍,甚至是數百倍,且無需短期盈利,這樣互聯網新餐飲就可以在資本支持下快速擴張。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不同的物種(商業模式)在資本的眼裡有著不同的估值體系。所以在這裡奕宏再次強調,線上餐飲企業必須迅速擁抱互聯網,迅速使用saas系統和全面數據化,在線化產品、服務、用戶,掌握自己的數據,否則將毫無勝算。

4

強勢的競爭對手進入餐飲業

那麼最後一點就是競爭對手發生了變化。

除了剛剛講到的,互聯網巨頭使用的是資本邏輯,流量邏輯,數據邏輯來參與和傳統線下餐飲的競爭,這已經不僅僅是高維打低維,而是一種極度的不公平的競爭。

另一方面表現的就是,高級人才加高級資本的加持,或者叫做頭部人才加頭部資本的聯合,諸如像喜茶,奈雪的茶,這一批新互聯網餐飲品牌,當他們獲得資本的支持,又在社交網絡上大肆傳播的時候,伴隨著shoppingmall渠道的力量,開始在全國快速的擴張。

這一輪的互聯網餐飲品牌和2010年初的互聯網餐飲品牌有著顯著的不同,就是創業者表現為,更加懂餐飲,同時更注重產品和上游供應鏈,意味著他能對整個餐飲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因此我們就不能用網紅品牌,或者說叫一陣風品牌去輕視和忽略他們。

第三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就是外資資本的持續開放,隨著現在中美貿易戰的停止,很有可能會更加開放本土的消費和零售以及服務業給外資品牌,而外資品牌對中國市場已經有了近30年的摸索,他再也不是過去的那些洋海龜,他們更懂中國,更有資本和人才的優勢。同時不排除,外資和國家資本以及央企的聯合。

這種強強聯合,事實上對民間資本和民間的創業者來說,都是不好的消息。例如麥當勞、百勝都在和國內的央企和國企合作。

5

餐飲巨頭開始攻城略地

最後一個是一線的品牌,開始用矩陣品牌,推進他們在全國的版圖。

現在海底撈開始上市,並推出優鼎冒菜,不排除他以併購和自創品牌的方式,在全國開始自己的品牌矩陣;而呷哺呷哺,在香港上市大獲成功,並且推出湊湊品牌,也在全國獲得迅猛的增長。

再看西貝,雖然他在兩年的時間推出的小餐飲品牌不太順利,但是,今天“滿滿”雜糧蛋糕的成功,以及開始在上海測試的新快餐模型,都在表明西貝絕不可能放棄即將到來的大洗牌。

奕宏經常提醒,餐飲業再也不是過去的手工勞作,也不再是過去的所謂的靠匠心而參與競爭的時代。餐飲業已經徹底的進入了,規模化,品牌化,高效率的新競爭時代。

奕宏常常跟身邊的餐飲人舉例,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每一個人身邊所使用的都是區域性和地方性的快消品牌和家電品牌,比如南京,醬油有機輪,洗衣粉有加佳,我們的家電有熊貓、三樂,摩托車有金城,但是今天這些品牌一個都不存在了。

原因就是,渠道的變革帶來了全國性品牌的野蠻擴張,蘇寧,國美的大型的連鎖家電賣場,聯華華聯、家樂福、沃爾瑪的大型的連鎖的超市,都讓這些地方的品牌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從國家的政策來看,從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任何行業都必將從散小亂差的個體戶模式,向更高效率,更安全的規模化和連鎖化品牌集中。

因此今天無論做到多大的規模,只要能夠清醒的看到時代的變革,能夠看到環境外部和消費者發生的變化,以及競爭對手發生的變化,能夠時時刻刻保持危機感,居安思危,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將不會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真正的餐飲冰川紀隨時到來,你為此做了哪些準備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