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俄商成天津首富,產業被義和團摧毀,李鴻章為俄國人鳴不平

1860年天津開埠後,英法美等國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但俄國人並沒有,甚至引來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為俄國人鳴不平:“各國在天津均有租界,俄商獨無,論理本覺偏枯。”


雖然沒有俄租界,但卻有一位俄羅斯富豪,幾乎買下了英法租界的一小半土地。這位俄羅斯商人是當時天津的首富,叫阿列克謝·德米特里耶維奇。他在各國僑民中有很高的威望,成為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工部局的董事。正是他捐贈了一塊土地,維多利亞公園(今解放北園)才得以建成。後來他去了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威),在那裡遙控指揮自己在天津龐大的商業帝國。

清末俄商成天津首富,產業被義和團摧毀,李鴻章為俄國人鳴不平

(天津俄租界)

在當時的天津,代理俄國領事館從事外交,辦理商務、僑務的,是一家俄羅斯洋行,叫做薩寶石洋行。這家洋行的老闆叫李維諾夫。1863年,李維諾夫來到中國,先是到漢口開設“順豐磚茶廠”,收購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的茶葉,製成磚茶,運往俄國。十年後,順豐廠每年產磚茶2250萬斤,在江西九江開了分廠。

為了方便中轉運輸,以及在華北收購皮毛等土產,李維諾夫在天津海河西岸獅子林大橋以東,玉皇閣前蓋了一座樓房,開了家洋行,就是“薩寶石洋行”。洋行前門面臨海河,後門依靠一條百米長的小巷,被稱為“薩寶石衚衕”。

清末俄商成天津首富,產業被義和團摧毀,李鴻章為俄國人鳴不平

(天津俄租界)

薩寶石洋行先從漢口講磚茶運到天津,再用木船經北運河運往通州,僱用駱駝隊經張家口到沙漠,馱運到恰克圖,經西伯利亞行銷到俄國。據清末“津海關”估計,義和團運動前,俄商從天津運出茶葉,其水運、馱運費用,一年達275萬兩白銀。

義和團運動爆發後,薩寶石洋行,以及那位天津首富,阿列克謝·德米特里耶維奇在天津創下的基業,都受到了衝擊。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天津,在老龍頭火車站,兩千多名俄國官兵與天津義和團總壇主曹福田率領的“天下第一團乾字號”壇口義和團民數千人展開激戰。戰後,俄軍就勢佔領了老龍頭火車站,強迫清廷簽訂《天津租界條約》,割讓天津俄租界。

清末俄商成天津首富,產業被義和團摧毀,李鴻章為俄國人鳴不平

(天津俄國領事館)

俄國人把老龍頭火車站劃入俄租界範圍,英國人不同意,俄國人無奈做出讓步,同意把火車站和英租界紫竹林通往火車站的大道交還給清廷。這樣一來,俄租界被分成東西兩部分。1903年,海河渡口附近(今十一經路)建起了一幢俄式大樓,花崗岩外牆,尖形鐵頂,這就是俄國領事館,是俄國人在天津留下的第一座建築,一直保存至今。

俄租界當局還在位於海河東岸的領事路(今十一經路)和花園路(今十二經路)地段,建起了俄國公園,園內種植樹,挖池塘,修建了涼亭、花壇、馬球場、網球場、游泳池、紀念碑、教堂、圖書館。海河上開闢了“俄國花園輪渡”,往來於海河兩岸。渡船其實就是筏子。到冬天河面結冰,筏子改成了冰排子。

清末俄商成天津首富,產業被義和團摧毀,李鴻章為俄國人鳴不平

(租界時期的海河)

俄國公園外圍還有一座標準的18個洞高爾夫球場。球場是褐色的沙土地,總有中國人送葬或迎親的隊伍,抄近路從球場穿過去。到了秋天,住在附近的人們又把球場當成了晾曬煤球的空場。

由於俄租界所佔的海河河岸線,相當於海河右岸英、法、德三國租界河岸線的總長,俄租界當局又在岸邊修建了300米的永久性碼頭,再加上緊靠火車站,交通非常便利,為這一地區發展工業提供了有利條件。英美菸草公司、英商亞細亞火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洋蠟廠、開灤礦務局儲煤廠、祥太木行鋸木工廠、東亞磷寸會社天津分廠、華蒙屠牛場、天津啤酒公司,都建在了俄租界。

清末俄商成天津首富,產業被義和團摧毀,李鴻章為俄國人鳴不平

(天津俄租界)

俄租界在天津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俄國領事移交了工部局卷宗賬簿,華人巡捕換上了中國巡警的制服,又從天津各警區抽來120名警察維持秩序。俄租界改為天津特別行政區第三區,簡稱“特三區”。俄國公園更名為“海河公園”。

然而,出乎人們預料的是,隨著俄租界的迴歸,在天津的俄國人卻多了起來。俄租界初建時,界內總共住著324名俄國人,到了30年代,天津的俄國人達到了6000多名。為什麼呢?因為大批白俄逃到了天津,住在俄租界最北邊的高加索路(今十緯路)上,也有一部分人住進了英租界小白樓。天津的大街上開了俄國麵包房和俄國菜館,從俄國咖啡到酸黃瓜,各種各樣的俄國用品擺滿了天津人開的商店,大街上俄國美女來來往往,吸引著路人的目光。

清末俄商成天津首富,產業被義和團摧毀,李鴻章為俄國人鳴不平

(天津租界劃分)

天津俄租界還住過一位傳奇人物。20年代,德國西門子公司在天津建造的自動電話局需要大批工作人員,一個叫約翰·拉貝的德國人調到天津,擔任銷售經理,住在“特三區”,也就是最早的俄租界的一幢公寓樓。他在天津留下了許多照片,他的女兒在天津結婚,外孫也出生在天津。

30年代,拉貝調往南京任西門子代表處負責人,女兒和女婿仍留在天津。他親眼目睹了南京大屠殺,重要的是,他以“南京國際安全區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建立了25個難民收容所,為難民提供吃住,先後保護了25萬南京市民免遭日軍殺害。多年以後,他的《拉貝日記》被拍成電影,被譽為“中國版的《辛德勒名單》”。(文:何玉新)

清末俄商成天津首富,產業被義和團摧毀,李鴻章為俄國人鳴不平

(在天津的俄國士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