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講述花與城的故事——河州牡丹文化月拉動旅遊市場透視

「文旅」講述花與城的故事——河州牡丹文化月拉動旅遊市場透視

牡丹文化月開幕當天,臨夏市濱河路沿岸的牡丹長廊遊人如織。本報通訊員史有東

「文旅」講述花與城的故事——河州牡丹文化月拉動旅遊市場透視

牡丹文化月期間,臨夏市濱河路沿線的牡丹花競相綻放,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賞。本報通訊員馬慶賢

臨夏,一塊被黃河水滋潤的土地,這裡自古就流傳著“牡丹隨處有,勝絕是河州”的詩句。每年五月牡丹花開,花香醉人,吸引國內外眾多遊客前來旅遊觀光。

日前,異彩紛呈的2018河州牡丹文化月落幕,人們為國色天香、雍容華貴的牡丹讚歎時,更為這座城市的魅力風采鼓掌喝彩。

一朵花開百花香。牡丹文化月裡,綻放的不僅僅是絢麗的花海,還結出了豐碩的成果。據悉,文化月期間,臨夏市共接待遊客234.1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35億元,且從4月初迎來旅遊熱潮後,出現了多個旅遊接待高峰。

牡丹文化月期間,除賞花遊、文化遊、生態遊外,推出的涵蓋文化娛樂、體育競技、特色美食等各領域的活動也精彩紛呈,不僅活躍了臨夏市的旅遊市場,旅遊帶動作用也更加顯著,住宿、餐飲、交通等消費需求旺盛。

花與城的故事,正在臨夏市打造文化旅遊名城的道路上生動演繹。

牡丹文化月期間,歷史人文遊、生態度假遊熱度不減,保持了較好的旅遊接待勢頭。遊客在觀賞牡丹的同時,也被八坊十三巷、馬家窯文化彩陶館、胡廷珍烈士紀念館等歷史人文景點所吸引。尤其是八坊十三巷,以古色古香的典雅民居、栩栩如生的精美磚雕、色香味俱全的特色美食,以及貼心的服務、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基礎設施,贏得了遊客好評。其間,來八坊十三巷的遊客達到46.9萬人次。

八坊十三巷是臨夏市傾力打造的旅遊標杆。巧借民居民宅原有建築格局,通過“復古復原”“修舊如舊”的方式,採用民俗館、博物館、文化街巷等體驗式文化旅遊,打造集古街民居觀光、文化博覽、臨夏美食體驗、院落休閒、文化創意等多功能於一身的文化休閒娛樂與文化旅遊街巷。

隨著臨夏市旅遊的宣傳推介,特別是牡丹文化月等大型節會和明星演唱會的成功舉辦,有效提升了臨夏市的知名度。八坊十三巷作為一處新地標,旅遊品牌越來越得到各地遊客的認可。

鄉村旅遊作為臨夏市折橋鎮脫貧攻堅的亮點產業,整合了農村一、二、三產業,激活了勞動、產業、資本、土地等要素,成為全域旅遊產業的重要構成部分、旅遊業態的創新來源。

隨意走進這裡的一處農家樂,乾淨整潔的農家院落,風格獨具的臨夏磚雕裝飾……隨著河州牡丹文化月的舉辦,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來臨夏觀光旅遊,折橋灣農家樂“火”起來了。

目前,折橋鎮共有農家樂180餘家,年營業額達3000多萬元,年均純收入900多萬元,新增就業500多人。憑藉良好的口碑,折橋灣農家樂已成為該市獨具特色的一張旅遊文化“名片”,成為助力脫貧攻堅的產業基礎,成為增加群眾收入、提升就業質量的新途徑。

劉詩昆專場公益音樂會、中央和省內知名藝術家和朗誦表演家參與的音樂詩會、2018明星演唱會、上海大學生文化志願者文化交流巡演、俄羅斯馬戲表演、八坊十三巷民俗體驗遊、“體彩杯”甘肅省圍棋公開賽、牛文化體驗遊、文藝採風創作展演、牡丹系列商品展、旅遊推介會……牡丹文化月期間,涵蓋文化、體育、競技等領域的46項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為人們奉上了一場場文化藝術盛宴。

同時,臨夏市推出了3條河州風情遊精品線路,顯現出聚客效應,有效延長了遊客停留時間,增加了過夜遊客,拉動了旅遊綜合消費。從牡丹文化月開幕至今,臨夏市出租車生意火爆,各酒店、賓館也是日日爆滿。

牡丹文化月期間,無論是清晨、中午還是傍晚,臨夏市南濱河牡丹長廊邊都停滿了一眼望不到頭的車輛,東郊公園、紅園內到處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各地遊客因牡丹而來,因臨夏獨特的民俗風情、文化氣息而來,這是新發展理念在臨夏市開出的美麗花朵,是高質量發展帶來的巨大紅利。據瞭解,在河州牡丹文化月開幕前期,臨夏市100多家大中型酒店,賓館近1000多間客房、1萬多張床位基本處於客滿狀態。

枹罕鎮王坪村日照充足,土地肥沃,幾乎每家院子裡都種植牡丹。走進五月的王坪村,清風拂過,牡丹花隨風搖曳,蜜蜂在花叢間來往穿梭,在牡丹叢中忙碌的農戶們,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

2014年,王坪村成立油用紫斑牡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170多畝土地大面積種植油用牡丹。“以前種牡丹,賞牡丹,還從來沒想過靠牡丹賺錢。”精準扶貧戶張居兒說,“原先種一畝地,除去肥料、薄膜等材料,一年下來也沒多少收入,這還不算人工。現在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除了一畝地800元的年租金,還能在家門口打工,每天能掙60元。”

在王坪村,以土地流轉方式入股合作社的精準扶貧戶有22戶,佔入股總數的一半以上;有50多人在合作社從事牡丹的種植、修剪、嫁接、除草等日常養護工作。

牡丹種植不僅是富民工程,更是一項生態工程。臨夏市王坪村油用紫斑牡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培育牡丹苗木的同時,瞄準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衍生品,研製了牡丹油、牡丹花蕊茶等產品,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升了產品附加值。今年年初,村裡與廈門市思明區簽訂東西合作幫扶協議,按照入股分紅的模式,對村內農機合作社和油用紫斑牡丹種植合作社分別注資17萬元,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資金投入的問題。目前,陸續有張掖、臨夏等地的客商慕名前往王坪村實地考察、洽談。牡丹產業加快了王坪村美麗鄉村建設進程,也讓老百姓對生活前景充滿了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