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是什麼意思?

王遠楊

我們來看看“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在以往的農村是多麼的有必要!

因為“看天色”的需求,流傳下來許多的諺語,比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東虹轟隆西虹雨”、“天上勾勾雲,地上雨淋淋”等等。

1、在以前,不象現在科技這麼先進,能精準的預測到未來好幾天的天氣情況,假如第二要出門,前一天查一查天氣預報就知道了。以前要想知道天氣狀況,完全是憑經驗觀察。比如說,第二天要下雨,可是你因為不辨天氣,出門沒帶傘,結果就淋成了個落湯雞。再比如當天看著是晴天,曬了穀物後出門勞作,卻來了場突如其來的大雨,結果可想而知。



2、尤其在以往那個靠天吃飯的年代,學會察看天色是非常重要的。假設說第二天要去運鹽,明明之前還是個大晴天,中途卻突然下起了雨,因為不會看天色,也沒事先做好防雨措施,你想想,鹽被大雨淋了,肯定是損失慘重的。

3、再比如說,種點啥農作物的,種下去如果能下場雨,那成活率就高。如果種植後卻連日干旱,那結果肯定不如人意。



看“天色”是對大自然的觀察;看“臉色”則是對人心裡的揣摩。

在以往,大多數農民都是老實巴交、無權無勢、謹小慎微的過日子為了生存,必須看那些權貴們的臉色。

想想給人打工的長工也好,短工也好,可不是要看財主大佬們的臉色,才能給個活、賞口飯吃。

想想那些租地主家地種的農戶們,可不是要看地主家的臉色,不僅要按時按規交租,即使被加租也得笑臉接受,否則被地主收回了地,一家人生活就無著落了。

還有那些窮苦人家,自小被送去當學徒的孩子。更要小心看師傅、掌櫃的臉色,揣摩他們的心思,才能有口飽飯吃,才能學到手藝。



其實想想現在,做生意也好,打工也好,“看臉色”也還是必須的。要想有所成功,客戶的臉色,老闆的臉色也不得不看。


陌上花開且緩歸

“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意思是出遠門的時候看一下天氣,如果將要下雨就帶上雨傘遮雨,如果豔陽高照要拿上草帽遮陽;進了家門要尊重父母,留意父母的臉色,不要惹父母不高興。引申義就是做事前要做好準備,學會見機行事,瞭解清楚狀況後再行動。

一、出門看天色

南方多雨,農忙的時候,家裡的人都會出去幹農活,剛收回來的稻穀玉米等糧食需要晾曬,如果家裡沒有人看住,那麼活幹到一半,天色變黑就得往家裡趕了,忙著把晾曬著的穀物收好,如果預計會下雨,那出門的時候就不要晾曬穀物。

農村有些農田離家裡很遠,早上出門幹活有可能晚上才回家,這時候就要準備好中午吃的米飯和水,還要留意會不會下雨,把雨衣也帶上,以防在田裡幹活的時候因沒有遮雨的地方而被雨淋。

二、進門看臉色

以前的農村還沒有現在那麼開明,父親和爺爺有很大的權威,什麼事情都是父親或者爺爺說了算,作為子女不敢不聽從,也沒有人敢反抗。

子女反抗的話或者做了什麼事讓父親不滿意了,父親會把子女綁起來毒打的,二叔還小的時候就看到過,一位已經成家的叔叔因為喝醉了酒,說了些胡話就被村裡的老人用放牛的麻繩綁了起來,然後他的父親用曬衣服的竹竿打他。

那麼大的人了挺傷自尊的,以前父親的權威很大,說一不二容不得子女說什麼,子女只能服從,不像現在那麼開明,所以進了家門要看父母的臉色行事。

“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被人們用來形容人的圓滑。


二叔種田

“出門看天氣色,進門看臉色"的意思就是做事要審時度勢。

在農村來看就是出門前要看看天色情況,是不是要下雨,是不是要颳風變冷。然後準備好雨具,或者多預備些衣物,防患於末然。

小時候,每天早上去上學前。奶奶總會出門看看天色,然後決定要不要給我帶把雨傘,或者添加點衣服。稍大一點,她又教我什麼識天氣。現在我還記得當初他教給我的諺語:天上豆莢雲,不久雨將臨;空中魚鱗天,不雨也風癲;一日東風三日雨,二日東風七日雨。……


在農村進門真的要看臉色,不管是回自己家也得,去別人家做客也得,都得看臉色。其實在城市也一樣,好象我現在每天下班回家,如果見到老婆的臉色是空晴日麗,我就嬉皮笑臉,跟她打情罵俏。如果是陰間多雲,我就乖乖地能躲多遠就躲多遠。這不是妻管嚴,這是尊重。相反,老婆對我也是這樣。彼此在外面工作,多少都有壓力大的時候,都有不順的時候,誰沒有過帶著一肚子氣回家的時候呢?我們彼此忍著,不去點對方的導火索。所以左鄰右舍都誇我們是模範夫妻。


小時候,每次放學回家,我都要看父母的臉色。如果他們臉色歡快,我就跟他們撒歡耍嬌,當少爺做皇帝。如果他們有雷雨大風即將來臨之象,我就小心翼翼地繞過他們身邊,乖乖地回到自已的房間,做家庭作業,我可不想當夾氣包。

如果我們去做客,也得看主人臉色。如果主人晴空萬里,熱情相待,我們就多呆一會。如果主人晴間多雲,或者頻頻看錶,那我們就得知趣走人。

在我們這個社會不管你有多大的本事,總有求人的時候。求人不如求己,只是在求人失敗後安慰自己的雞湯。所以在我們去求人的時候也得看人家臉色,如果人家秋高氣爽,那心情一定很好,那辦事一定爽朗。你就得及時提出你的問題,他一定盡能力幫你解決。如果人家陰雲密佈,那他心情肯定不好,這種情況下求他辦事,碰壁去吧你。你應該把問題壓在肚子裡,等他下次心情好了再來。

還是那句話: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

我是西門迎風,請大家多多關注,當然我也會關注大家,有什麼問題我們一起分享。


西門迎風

農村俗語“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是什麼意思?


老胡侃三農

就算經過了幾千年,我們很多人仍然受著很多農村俗語的影響,這些俗語老話教會了我們很多生活經驗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對我們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導參考作用。今天我們就去來看一下“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古人又教導我們什麼樣的道理!

“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字面意思就是我們在外出時要看一下天氣的情況,以免遇到陰天下雨造成麻煩。而我們進別人家門也大多是為了求人辦事,所以要看一下主人家的臉色行事,以免雙方尷尬誤會。其實古人用這句話告訴我們在做事說話是要懂得隨機應變,在合適的時間說合適的話,做合適的事,而不是對任何情況都不管不顧,我行我素。

我們中國人一直認為說話和做事都是一門學問和藝術,大多數人在選擇說話時都會察言觀色並靈活應變,儘量避開對方的忌諱,而不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更別說本來就是為了求人辦事,一但觸犯到對方的禁忌,求人辦的事情可能就會泡湯了。

以上就是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古人們總結了自己的生活經驗匯聚成了這些俗語,一直流傳到現在,就算隨著時間的發展,這些話仍然有著一定的道理值得我們去學習參考。

駿景——殷


駿景農業

天氣雨水多時,出門如果不看天氣,可能存在下雨,可能自己會被淋雨,寄人籬下,到了別人的地盤,別人就是老大,要看老闆、主管、等領導的臉色,不然的話,沒有好果子吃,可能被辭職,穿小鞋,分配到其他地方幹更重的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