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 出發時間/2015-08-01

  • 出行天數/5 天

  • 人物/和朋友

  • 人均費用/500RMB

2015年的暑期,剛好時間多,便約上唐兄一起走一程河南天地之中文化之旅,自駕之行。包括著天地之中的建築群、龍門石窟、洛陽博物館、白馬寺、康百萬莊園等。而此文就是圍繞中嶽廟來寫的。

自駕我從觀星臺過來也沒用多少時間就到了,下一站就是這裡中嶽廟。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聖地。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築群,當我進去裡面看時就能體會 這樣的說法了。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就是一條中軸線參觀,所以倒不用怎麼說了。門票80元,也算是貴的了。一個半小時可以參觀完。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下了車,遇到的廣場,然後首先看到的就是這個名山第一的牌坊了。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接著就直接到了遙參亭。中嶽廟歷經2000多年的滄海桑田,風吹雨打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然後就是中華門。門額內外分別寫有“依嵩”、“帶潁”、“嵩峻”、“天中”八字,簡要地說明了中嶽廟所處的地理位置。至此,舉目四望,東有牧子崗,西臨望朝嶺,南接玉案山,北依黃蓋峰。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天中閣在明清之際是中嶽廟的正門,原名黃中樓,明嘉靖年間改為今名。

兩個石獅守衛,栩栩如生,為清代雕刻的代表作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中嶽廟前身是太室祠,最遲在西漢漢武帝時已經存在,原為祭祀嵩山太室山神的場所,隨著祭祀山嶽制度的消失,中嶽廟後來成為道教的活動場所,但仍保留著禮制建築的特點。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木結構配天作鎮枋。它原名叫“宇廟坊”,古時稱中嶽為土神,意思是以地配天。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左右的晨鐘暮鼓已經看不到了。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進來之後左右的古樹林立。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再進入就是崇聖門了,然後就是化三門(即文昌殿)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鑄造於北宋治平元年(1064)的四大鐵人像,四尊鐵人鑄像為我國現存鎮庫鐵人之中形體最大、保存最好、鑄造較佳的藝術精品,屬道教文物。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化三門之北是峻極門,因中門兩側塑有一丈四尺高的兩尊將軍橡,故又名“將軍門”,是中嶽大殿中心院的山門。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中軸線兩側分佈有古神庫、四嶽殿、東西廊房、火神宮、祖師宮等多組院落,是道士分別舉行祀典和生活的地方。峻極門前甬道兩旁為四嶽殿,按順時針方向眾峻極門開始依次是東嶽殿、南嶽殿、西嶽殿、北嶽殿,加上中嶽恰是五嶽。古人稱中嶽廟為土神之宮,五行土為尊,所以中嶽為五嶽之首,配之以四嶽殿,表示“五嶽共存,五行俱全”的宗教觀念。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峻極殿是五嶽中最大的殿宇,是嵩山最大的建築了。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舯龍藻井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中嶽廟最後一座殿宇,原名“黃籙殿”,是儲存道經之地,創建於明萬曆年間。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乾隆遊中嶽時,曾在此殿題碑書銘,故又稱“御書樓”。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中嶽廟這裡的古樹是真的很多,千姿百態。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來一張網上找的鳥瞰圖。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中嶽廟後山叫黃蓋峰,有時間一定要走走,登上這個小山峰,可以看看全景。挺累的走上來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差不多到山頂時往下看中嶽廟的風光。

嵩山中嶽廟,邂逅中國道教的中原傳播

後序:個人覺得中嶽廟是不容錯過的,因為她是中國道教在中原地帶傳播的第一個傳播點,裡面的古樹、建築都是體現了中國古人的那份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