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s:后刷单测评时代的思路与玩法

Moss:后刷单测评时代的思路与玩法

最近亚马逊动作频繁,高压不断,很多之前的推广模式和方法都失效了。一些我早年的学员纷纷向我反映,自己的团队太依赖刷单+暴力上评价这种打造爆款的模式,导致遭遇亚马逊狂撸Review的时候,纷纷都不知道怎么推广了,整个团队瞬间迷失,新品一个都烧不起来了,非常恐慌,要知道这样是非常可怕的。

可能很多老铁没有意识到这种恐惧感,其实真正操盘过的人都应该知道团队是有基因的。比如这几年都在用:暴力刷单+暴力PPC+暴力上评的模式打造爆款,拼杀红海的团队如今遭遇整个ASIN的Review被全部撸空,刷单别说排名连bestsellerrank都刷不动,遇到这种情况这些团队是会奔溃的,想必很多操盘最近忧心忡忡也是在于之前的推广模式都被推翻了,后面比较迷茫找不到方向。

其实大家都知道,最怕的不是辛苦不是没有资源,而是找不到方向,有了方向朝这个方向努力,反而没有那么困难了。那么今天这篇文章,我决定从电商运营的根本和逻辑出发,带着大家透过现象看本质,带着大家一起来找出后刷单测评时代的推广运营出路,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铁。

简约不规则图形分割线

首先,开篇直接一点,我先贴一张图,把我们团队最近一直在使用的一些主要的白帽推广手段和运营做法贴出来,以及每个玩法相对应的花费及难易程度弄成一张表格给大家作为参考:这些玩法才是后测评刷单时代能够持续稳定运营的核心,而不是那些所谓的黑科技。

Moss:后刷单测评时代的思路与玩法

首先,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每一块玩法的具体内容,方便各位老铁的后续理解:

1.AmazonPay-Per-Click

这个就是大家熟知的亚马逊PPC站内广告,按照点击付费,通过找亚马逊买流量的模式,获得曝光。

2.BuildanEmailList

这个主要指的是两块,一块是站内信催评,就是大家通过站内信的模式向亚马逊的买家要求他们留Review和feedback。这里多说一句,站内信催评都已经属于在红线边缘,什么站内信折扣促销之类的想都别去想。另一块就是站外的EDM,站外的话你想发什么就发什么,但是要注意做许可式邮件营销,而不能拿起email就拼命发邮件。

3.UseanExistingAudience

这里也是分两块,第一块就是你自己的粉丝基础,比如你的Facebookpage粉丝页,类似anker这些大卖都会有。另一块就是你去找一些社交红人或者博客红人,这一块可以参考之前写的文章:作为亚马逊卖家,红人营销应该怎么玩

4.PaidExternalTraffic

这一块和刚刚讲的站内PPC是相对应的,站内PPC是花钱向亚马逊买流量,站外就是花钱向Facebook,Ins等社交媒体,或者Google,bing之类的搜索引擎买流量,只是站外流量转化率肯定是低于站内流量的,但是流量成本对一些红海类目来说,站外更便宜了。

5.Useadealssite

这一点属于是通过站内站外deals渠道,以保本微利或者亏本的价格,大量出售产品,从而获取自然排名和整体权重的提升。

这一点属于是通过站内站外deals渠道,以保本微利或者亏本的价格,大量出售产品,从而获取自然排名和整体权重的提升。

看完上述所有方法的介绍,我相信各位老铁应该对这些推广方法会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这些方法都属于白帽而且是可以持续使用的。那么,在亚马逊高压下的后测评刷单时代,这套白帽的组合拳应该怎么打,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推广方向和指导思路,下面我带大家分为三点来做进一步的剖析:

跨境电商流量的成本意识和认知

不知道各位老铁有没有反思为啥亚马逊越来越难做了,其实根本原因很简单,就是流量获取的成本提高了不少,举个例子,几年前亚马逊PPC点一下几美分,现在点一下几美刀,以前关键词上首页,刷个十几二十单就行,现在关键词上首页不刷个百八十单都没有反应。

但是呢,相比之下产品的价格,利润率以及成本都是不变的,那么可想而知,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亚马逊也就越来越难做了。

那么之前很多团队依托于亚马逊的流量红利期,很舒服的就能靠暴力刷单,或者暴力PPC把亚马逊做的风生水起,但是其实根基是非常不牢固的。

举个例子,之前靠PPC打造爆款,即使到了后面广告带来的销量占了整个销量的6-8成也不怕,因为正处在流量红利期,广告点击成本低。但是你现在试试看,如果listing到后期太过于依赖广告,基本上就是在给亚马逊打工,甚至亏钱。

再比如,之前刷单推排名,可能回本周期一个月不到就可以,但是现在刷单动则百八十,不到2-3个月都很难完成回本,中间还要承受各种潜在的风险。这种红利流失的感觉其实是很痛苦的。

所以现在独立站之风兴起,新平台之风兴起,很多老铁觉得亚马逊不好做了都对这些特别感兴趣想尝试一把,其实很简单你如果有流量的成本意识就能够很好的辨别一个新平台或者独立站适合不适合。比如Facebook和Google在欧美的流量成本已经不亚于亚马逊了,那么独立站做欧美就不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所以我觉作为一个跨境电商运营,流量的成本意识是非常重要而且需要随时保持敏感性的。

PaidTraffic向FreeTraffic的完美过渡

那么我们就要做到从paidtraffic向FreeTraffic的一个过渡。怎么说呢,所谓的paidtraffic很简单就是大家知道的付费流量,比如站内PPC是向亚马逊买流量,站外是向Google和Facebook买流量。但是呢如果你拿到不错的自然排名,那么这些流量其实就是免费得到的了,如果获取的流量大部分是免费流量,那么利润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具体来说,不管是站外流量带来的销售,还是站内流量带来的销售,还是花钱打deals带来的销售,都可以间接影响到这个listing的整体权重和项下所有关键词的自然排名。那么带来的结果就是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免费流量。

所以,我们该用的套路就应该是在listing处于新品期的时候,疯狂花钱买量去尽可能的砸销售业绩,从而尽快的取得listing整体权重和关键词权重的飙升,到后期随着自然流量慢慢跟上来了,付费流量就要逐渐的削减,最稳定状态就是付费流量带来的销售占总体销售额的2-3成,甚至更低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盈利状态。

如果产品在新品期没有实现销量的冲锋,以及后续持续的销量跟进,在买站外站内流量的时候太过犹豫,预算紧绷的话,其实到后面就会越来越难熬,到后面会被仓储费倒逼着买量销货,付费流量带来的销量占总体销量比例会越来越高,这种模式就属于跨境电商的囚徒困境了,到后面只能走向失败这条路。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弄错了推广的节奏和模式。

极大地提高转化率

上面都是在聊流量,最后和大家简单聊一下转化率。因为流量获取的难度和成本本来就已经与日俱增,如果你还不能够高效利用的话,那么就是把这些流量都浪费了。唯有极大程度的提高listing转化率,才能实现榨取流量的最大价值。而且与新平台,独立站,facebook社交电商比的话,亚马逊的转化率基本上是冠绝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的,老司机自然会赞同我这个说法。

继续往深处讲,就我们公司的架构而言,SEM引流团队和做SEO的团队是分开的,考核也是分开的。SEM负责引流买量的团队主要考核的点在于以多少成本带来了多少流量,以及这些流量的具体来源渠道分布。但是,SEO团队考核的就是转化率了,亚马逊listing的转化率其实很简单,体现在标题,五点描述,图片,产品描述,A+页面,后台关键词及其他内容填写这里,看似很基础,其实需要细细打磨的细节方面非常之多。这一块有时间我专门给大家写一篇文章,不管到什么时候,基础的on-pageSEO一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今天的内容就先说到这里了,码字码的我手都快酸掉了。内容有点多,新手可能第一遍看不明白,但是我觉得是有必要多看几遍的,特别是公司的操盘,有很好的指导性意义。也算是个跨境老鸟的肺腑之言。希望各位老铁好好消化。有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交流讨论。各位老铁不要忘了留言打卡,转发分享支持。要知道,你们的支持是对我坚持干货分享最大的原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