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髮必修課:剪髮技術基本知識教程,如何分辨髮質及頭部分區作用

美髮必修課:美髮師學習剪髮技術基本知識教程,如何分辨髮質類型及頭部分區作用,值得收藏學習。

頭部骨骼的形狀有何特點?最容易受骨骼影響的部位有哪些?美髮必修課:剪髮技術基本知識教程,如何分辨髮質及頭部分區作用​頭部骨骼的外形輪廓可以被看成是由不同弧度的曲線連結而成。頭頂部大體上接近水平。往下的曲線傾斜度較大,但是,從兩個分區的分界線開始又重新出現了緩慢的圓弧狀(如上圖1)。


美髮必修課:剪髮技術基本知識教程,如何分辨髮質及頭部分區作用​從側面觀察,耳前是扁平狀,往頭後部延伸則產生較大的弧度。也就是說,如果有骨骼突出的部分出現,那麼,它的的周圍一定是凹下的狀態(如上圖2)。充分地理解這些,試著使用垂直於頭皮提取所有發片的方法進行練習,你就會發現沿著頭的外形輪廓提取的發片,發片的角度也在逐漸地發生變化其中,最容易受骨骼影響的部位是頸背分區和耳部的周圍區域。

(1)頸背分區:和其他部位對比是傾斜度最大的區域。另外,因為這個部位向下向內傾斜,因此,在操作作過程中很容易過分地提高發片角度進行剪髮。這樣做的最終結果是會造成外形輪廓的頭髮變短或者顯得單薄不容易產生量感。

(2)耳周圍:有角,沿著耳的周圍又有被“挖掉”的感覺,起伏的狀態最強。另外,由於此處的髮量最少,如果和其他部位同樣進行剪髮,那麼,這個部位的外形輪廓就會出空隙,失去平衡。

怎樣區別髮質的類型?如何根據不同髮質進行操作?

(1)髮質硬、粗,髮量多

長處:可以形形成量感。頭髮有光澤,健康。結結實,不容易受損。

短處:髮量過多,不容易整理。因為有張力,不容易產生有內收感的髮型。頭髮不容易集中。燙髮後,頭髮容易呈現“爆炸”的狀態。

處理方法:因為頭髮的髮量多,故很不容易塑造出顧客滿意的髮型,因此,總是經常會給髮型師們增加煩。如何解決呢?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降低量感。以高層次髮型為主,儘量呈現出輕鎰。從髮根開始,把所有的頭髮塗上整發劑,以便呈現出有內收感的髮型。為了防止更發後容易產生“爆炸”狀態,在髮尾附近開始,使用縱向的卷槓技法進行業發。

(2)頭髮絲柔軟、纖細、髮量少

長處:頭髮幹得快,容易整理。給人一種輕盈、柔軟的印象

短處:不易形成量感。髮型的整體輪廓成扁平狀。髮絲纖細,不容易產生重量堆積。雖然是漂亮的鬆散的髮質,但是因為髮量少,往往給很多人帶來了煩。另外,如果總在一個部位分縫,時間久了,這個部位的頭髮就會變得更加稀少,因此應該經常地更換分位置罡

處理方法:這種型的髮質在設計髮型上應該重點強調量感的形成。在臉部周圍和頭後部進行略多一些的高層次修剪,這樣會產生理想的輕盈蓬鬆髮型,或者使用略粗一點的卷槓把頭髮燙成大卷也是個好方法。塑造路盈的髮型,髮油、膠狀整發劑等盡最不要使用。因為這種類型的髮質容易使頭髮纏在一起,引起髮梢分又或斷髮。因此儘量養成在睡覺前和洗髮前把頭髮梳理順暢,整齊的良好習慣。這種類型的髮質,頭髮的表皮又弱又薄,哪怕是輕輕地摩擦也容易受損。因此,洗髮或者擦頭髮時,不要做摩擦,搓等動作;吹風造型前,頭髮必須使用保養劑。

(3)自然生長的捲髮

長處:可以形成成量感。頭髮容易整理。容易設計、製作盤發。

短處:頭髮容易膨脹。乾燥,沒有光澤,髮絲沒有柔和感。因為是打卷的頭髮,會給發發型設計帶來不少煩摘。另外,特意打理出的造型,如果遇遇上雨天或者潮氣多的情況,馬上就會走樣,恢復到原來的自然狀態中去。

處理方法:針對這種髮質,我們只能利用其特性,在設計上以流行髮型為主進行考慮。睡覺前,把頭髮塗上不用沖洗的護髮膏,到了第二天旱晨,頭髮就會變得軟,容容易整理。這種類型的頭髮,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必須經常補充水分和蛋白質,洗髮水和護髮素要選擇有滋潤效果的為最佳。洗完頭髮之後,如果不及H時擦乾的話,這種狀態下自然風乾的頭髮就會變硬。另外,如果採用電吹風整理頭髮時,一定不要完全把所有的頭髮吹乾,感覺還有一點點混氣的狀態即可。自然形成的捲髮通過燙髮(直板燙技法),可以把打卷的頭髮拉直,但仍然會損傷髮質。所以,頻繁地進行燙髮是不妥當的

(4)超直髮

長處:非常漂亮,有光澤給人下垂,鬆散的印象。頭髮不容易纏在一起。

短處:頭髮不容易產生“集中”的狀態(特別是髮尾)在視覺上,給人一種重量較強的印象。燙髮後容易產生“爆炸”的狀態。這種髮質是自然生長的、非常漂亮的直髮,是很多女人非常喜歡的一種髮質。無論怎觸摸(把頭髮搞亂),在很短的時間裡頭髮又會自然地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中去(無需任何工具)。但是,雖然說這種髮質的頭髮在做造型時,感覺非常“頑固”,但經過認真的修剪或者進行燙髮後,也可以改變頭髮的性質,塑造出顧客滿意的髮型。

處理方法:做波浪式髮型時,全體頭髮在沒有完全受熱之前不要拿掉空心卷。因為在視覺上,給人一種有重量感的印象,因此,要把兩側的頭髮儘量往後梳理、造型。

頭髮形成量感的因素有哪些?

根據骨骼的凸狀態,形成量感的理由有兩種:

一是,因為凸部位的頭髮容易展開,從而形成了量盛。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注意控制量的増加,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凸起膨脹。

二是,因為部位的頭髮通常容易在同樣的部位自然垂落,好像有重疊的感覺因此,很容易増加量感產生重量堆積。

頭部各分區的基本作用是什麼?

瞭解頭部的各個分區及其作用是設計髮型、修剪頭髮的前提和基出。在不同情況下,頭部可以被劃分成不同的分區,但對髮型的形成起作用的,還是5個基本分區,即由前向後分別為前額分區、頭部分區,頭上部分區.,頭中部分區區、頭下部分區區。這裡所說的分區概念與一般書中所提到的剪髮分區略有不同,此處是根據骨骼的回凸特點來劃分的。它們在髮型設計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1)前額分區:在臉部的造型設計中,此分區所發揮的作用最大。

(2)頭頂頂部分區:頭頂部分區是呈現髮型表面的區域,在此區域任何一個地方的頭髮都容易產生動感。另外,這是髮型設計中表現質毖和強調動最值得注目的分區.,但和髮型的整體輪廓沒有太大的關係。

美髮必修課:剪髮技術基本知識教程,如何分辨髮質及頭部分區作用(3)頭上部分區:頭頂部分區的頭髮最容易產生動感,其次就是頭上部分區,這個分區與調整發型的動感、量感均有關聯,而且是呈現髮型的整體輪廓或者說是創作髮型的“主角”。特別是對進行低層次修剪的髮型而言,是決定髮型整體輪廓的區域。因此,也是調整發量進行打薄削剪的區域。這個部位和下而的區域如何進行打薄削剪,是技術含舍量很高的工作。如果不重頭部分區示意圖視的話,量感很容易發生生變化,出現失誤。

(4)頭中部分區:是與調整發型的動感、量感,決定髮型重心位置有關聯的分區。不體現髮型表面,但是,是髮型整體形成量感的部位。當然這個分區也是量調整的對象,是,在這裡過度打薄削剪,邊綠就會形成單薄的感覺,失去平魅,因此,在際操作中一定要注意。

(5)頭下下部分區:頭下部分區生長著最內側的頭髮,是幾乎不產生動感的區域,只是形成頭髮重量感。但這部分是決定頭髮外形輪麻的分區.。以鮑勃發型為例,如果在這製作重量感,那麼,無論上方怎樣使頭髮產生輕,鮑勃發型的痕跡仍然存在。在下部分區形成的造型就叫做外形輪廓。質感的表現在這裡經常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