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工坊|生命總動員——正和島智庫走進華大基因

"不要跟風,我們是造風者。"——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健

華大基因進入公眾視野是因2010年從美國基因測序儀器公司illumina購入128臺高通量測序儀,使得華大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機構,並從那之後被稱為“測序工廠”、基因界的“富士康”。其實,華大基因的歷史是從“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始的。

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和“阿波羅登月計劃”並稱為三大科學計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於1990年,6個國家投入總計30億美元,繪製出了人類基因圖譜,試圖破譯人類遺傳信息。

成立於1999年的華大基因,承擔了這個計劃大約1%的工作。之後,華大基因又參與了水稻基因組、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劃、第一個亞洲人基因組圖譜、大熊貓基因組計劃等大型基因組項目。

案例工坊|生命總動員——正和島智庫走進華大基因

這家企業的主業是“基因”。基因檢測技術是自疫苗問世以來疾病預防最重要的科技突破,它通過研究基因與生物表徵之間的關係,不僅可以大大降低遺傳相關的疾病發生率、減少出生缺陷,還有對複雜性疾病進行預測、預防、預警和個體化診療的巨大潛力。基因科技將推動生物產業成為中國未來重要的增長極。雖然華大基因目前的年收入僅是10億元級別,但是其背後蘊藏的卻是千億乃至萬億級的市場。有人認為,華大基因將成為中國的下一個華為、或者下一個騰訊。

案例工坊|生命總動員——正和島智庫走進華大基因

2018年,1月5日至1月7日,正和島智庫發起華大基因的案例工坊,與15位島親企業家一起走進這家神秘的企業,並與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正和島創始人劉東華探討學習。在2年前的一次媒體採訪裡,汪建就說自己貪生怕死,所以想要有上帝之手一樣的科學,讓所有人能活到100歲。當天下午,他更是妙語連珠。以下為汪建、劉東華老師與島親企業家的座談實錄。

三年前把車送給了別人

在華大基因辦公室,汪建的工位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老闆辦公室,他與其他員工一樣,只有一個普通的工位。三年前他就把自己的車送給了別人,他開玩笑說,很快自己就可以免費坐公交車了,他要每天坐直達華大基因門口的公交來上班。

案例工坊|生命總動員——正和島智庫走進華大基因

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

汪建:其實我們看問題,完全是從人類的,我們自身的根本需求,這是第一個出發點,這是人生觀,第二個完全是從科學出發的,是世界觀。其實也是一個哲學思考,完全基於科學發展的,科學的本質在哪裡。第三個才是你們本上談價值觀,我一直講實際上你看到沒有?生命和物質,物質和生命有什麼區別?實際上是一個產值和升值的關係是什麼?

IPHONE 10就比華為9高級到哪兒去了,你就在那兒沒事兒幹了?被他們忽悠的半年,一年換一次,你要不換呢?郭臺銘就沒換。我在華大搞了一個民意測驗,就是大概三年前,馬來西亞那個飛機那事兒,說給你一個億坐飛機,還是一分錢不給,從馬來西亞步行回來,一路走一路討飯,同志們做好選擇。那個馬上告訴你,機會是百分之多少,機會是被打下來,這邊路上可能會遇到搶劫,你要是窮人搶劫都沒人搶你,你走回來大概就是脫兩層皮而已。誰願意?我看99%基本上都選擇走回來,沒有人說要冒生命危險,所以我們在產值和升值上面,是走了彎路的。

如果說過去不足的時候,我想是對的。當你IPHONE X和IPHONE9、IPHONE7沒什麼太大區別的時候,你沒完沒了的追求那些東西。這個社會物質慾望過於膨脹,帶來的是什麼,有意義嗎?你說活得長,活得健康好,還是家有萬貫好?但是我並沒說你不需要物質財富,因為已經到這兒了,實際上是差不多了,你稍微節約一點不就夠了嗎?你像我這沒車沒房,自行車一弄,就不像東華這個肚子了。我有車的時候我每天想一想,是開車還是走路還是騎車,就偏向車了。我三年前毅然的把車送給別人了,毅然的跟司機說,不要上我家接我去。後來我又把滴滴從我手機上消掉,我走出去700步坐公共汽車。

實際上那車很大很舒服,而且等的時間也不超過三分鐘,我要求自己每天要完成幾千步到一萬步,你說你專門去走,你還不如上班走一走算了,然後再從那走過來,也就加起來才1500步。我覺得對不起自己,我就不直接走公共汽車站。我在邊上繞一圈,看看走到2000步再上車。

掙錢是天下第一容易的事

汪建:我是1994年回國的,做了兩年三年企業,我就覺得賺錢是天下第一容易的事情,兩三年而且我不倒買倒賣,不搞什麼,就自己做東西,我就做的這麼一小罐基因合成的蛋白質,做艾滋病檢測,合成一小罐,一克一個億。然後我說我還是跟他們做基因組,做一個能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我十年前空著兩個手從北京辭職過來的,我當時拒絕投資,這麼勒緊褲帶我不借,這樣我就不欠他們情了。我現在經常奚落他們一通,我要借了錢我永遠看他們臉色。但現在他們來投也好借也好,我都歡迎。你甚至替我管一攤我更歡迎,管一大攤然後我們就開溜了,讓他們工作我們去玩兒去。

案例工坊|生命總動員——正和島智庫走進華大基因

汪建:所以宗教倫理哲學法律都要重新思考了,但是我們超前了,我們現在在外面覺得不要去講。因為十幾年前我天天跟科技界吵,跟那大拿吵,出來以後現在媒體和老百姓圍著我們吵,我說我已經形成習慣了,不要去回答這些問題。有人說現在自媒體時代,什麼都給你斷章取義。我說,什麼叫創新,什麼叫顛覆性創新,什麼叫根本創新,它一定是沒有共識的,有共識就不叫創新了,有共識叫產業,誰都會做,所以說產業多大點事兒。

拒絕莆田系

他說這麼好的高科技,我譁一下就把價格抬上去了。我說我不賺這個錢。我要的是這個疾病在中國的未來幾年中間清零。你這個治病救人的時候,我統統反對高利潤,我明確的表示我反對。如果你要說我給你一個適中價格,你如果在市場報價比我的零售價要高,你哪怕給我的底價也高,我們尿不到一壺不跟你做。

“要是沒健康,全都泡了湯”

汪建酷愛極限運動,攀登、滑雪等等,他與同樣熱愛極限運動的王石是好友,王石還是華大基因的獨立董事。

案例工坊|生命總動員——正和島智庫走進華大基因

汪建:2010年的時候,我跟王石一起登山,一開會他就要我給他當翻譯,然後我們就開始嘲笑他。所以2011年他下定決心要跟上,去學英語。他覺得學英語太沒面子了,我去遊學我去學科學,學社會發展學,一學學了五年,被那個整個半死。實際上如果說你覺得人類的終極目標也是我們今天的目標的話,你換一個頻道,或者是雙頻道,你要是就一條道走到黑,那你就整天都是企業企業。生產還是產生哪個重要,掂量一下。所以現在就是大家在說,這個人命關天,出了事故才討論人命關天,你覺得小概率事件我還是做我的產業吧,所以我就把那首革命小詩改了改,就是說,自由誠寶貴,愛情價更貴,要是沒健康,全都泡了湯,所以我就說我們在人生觀上跟當今世界有很多不一樣。我們的人生觀就是生命是第一位的。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和生命的品質是第一位的。這是人生觀。

第二個就是世界觀,這個世界觀是什麼,生命是可以認知的,生命是可以改變的,生命是可以延長的,最終是希望生命是能夠永存的,永垂不朽應該改成永生不朽。這是我們的世界觀,這是我們的哲學觀,這是我們的科學觀,價值觀跟黨走。但是我們的要求,先天下之憂,先天下之樂,天下大同。所有的事情,從我做起,從我們做起,華大做任何事情有個鐵的規定,不許寫商業計劃書,寫商業計劃書就在那投機取巧。先從自己做起來,你肌肉起來了沒有,能不能一口氣做50個俯臥撐。

島親企業家提問環節

案例工坊|生命總動員——正和島智庫走進華大基因

島親:未來西方產業對未來西方產業對健康的作用非常大,包括我們在座的老師,看到華大也在做。我想聽聽華大對西方產業的一個想法,或者分析。

這是我們確定的一個大的方針,所以我在早期的發展中,華大發展有兩條鐵規矩,不要跟著所謂的那些戰略引導走。第二個嚴禁跟著市場走。所以不需要寫商業計劃書,我這一輩子從來不寫,也要求下面都不要寫,不要跟風,我們是造風者,所以我們不需要。我就問你的內心,你需不需要,你家裡人需不需要,需要就幹。怎麼幹,好好想好好幹,別聽別人的,不要。任何忽悠都不要聽,我是忽悠者,非常感謝。

島親:華大這個農業是一種脫離了傳統的土地的農業,這種農業未來發展的成本我是非常關心,您認為成本的控制和營養健康這方面對人類的作用是什麼?

汪建:第一個我們有幾個很大的體會。一個世界農業發展史其實在過去就是一個物種遷徙史,但是都沒有擺脫靠天吃飯,那麼我們大家還有時間嗎?中國最早的夏商周實際上是大米和小米,這兩個物種支撐了古代中國農業的發展,為什麼秦漢唐那麼兇起來了,其實是小麥的種植和磨面的技術在2000年公元前後到中國,所以才有秦漢唐,陝西的輝煌的一千年歷史。而在南方抵制它的是胡麥,內地的軍隊去打仗,諸葛亮要起灶,起灶的時候就能數出來你有多少兵馬。那個胡人,五胡亂華的時候他帶的是饢饃,他不需要起灶,啃幹饃就完事了,他沒準能帶半個月的口糧,所以搞得我們打不過他,所以才有了秦漢唐,才有個陝西洪洞大槐樹。要問我從哪裡來,陝西洪桐大槐樹,那是往東部移民,東部大開發,這是個物種遷徙歷史。

為什麼有康乾盛世,是航海帶來了洋芋番茄西紅柿一大堆糧食,才有人口過億,在夏商周的時候,大面積人口沒有超過千萬的,秦漢唐的時候人口沒有過億,航海帶來的物種遷徙導致了人口三倍的成長跟西方的成長是一樣的,是物種遷徙引導的經濟巨大發展,不是帝王將相有多厲害,這是個根本的學術分歧。他認為中國所有的歷朝歷代談的是哪幾代民主英明的皇上,不是的,是科技。這個當時的科技最主要的是物種遷徙,是核心問題,那麼更重要的現代農業中,中國為什麼衰老下去了。大豆為什麼把中國打敗了,玉米為什麼把中國小米都幹掉了?因為它的工業化的模式。

所以華大提出第一個農業發展,大農業模式。我們用全新的品種,我們的口號不敢對外說,把玉米打回美洲去,把小麥送回中東去,讓我們的小米和大米成為中國的米,控制世界的主糧。要做的做法就得學大豆,大豆能夠把中國大豆全部取代了。美國、巴西、阿根廷和澳大利亞四家同時發力把中國大陸市場端了,但如果我們用新的品種也能把這四家市場端了。

大規模的海上牧場,比如海南島是我們重點的培育對象。大農業就是把現代農業的所有食物搬過去,把近代農業這幾個大型農業國家,美國、巴西、澳大利亞成功經驗學過來。

案例工坊|生命總動員——正和島智庫走進華大基因

劉東華我覺得乍一聽,一開始我坐著我聽都覺得有點發蒙,這套邏輯,但慢慢的感覺,其實聽起來好像挺神的,回過頭來看特別樸素。你看剛才說到底是產還是生,在產的問題上現在人類都已經快速朝著娛樂致死的方向發展了。我在金融危機時代,就曾經有篇小文章,我說人類號航班正在飛向一場空難。因為整個人類幾百年的商業文明基本邏輯就是慾望和貪婪的最大化,所有的都追求娛樂致死。

而且在我看來金融危機就是一次緊急迫降,就是發現了問題,警笛,然後緊急迫降,索性安全著陸。但是不行,還是沒有找到原因,搖搖晃晃又上天了。現在人類號航班從某種意義上還是在朝著空難的方向在飛。現在真正的幸運,一個是人類有一批這樣的,像汪建老師這樣的“瘋子”。人類永遠有一批神經病,包括萊特兄弟也是神經病,他就挑戰一些不可能,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個事兒,我說人類作為所謂的,萬物之靈長已經成為地球族群,各種生物族群裡面最弱智的。越是有本事的人類就會把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最大化,把人類的整體利益和未來利益、子孫利益都置於不顧。

我毫無疑問是站在汪建兄這個立場上,他說掙錢多容易的事兒,但為什麼不做呢,他覺得沒意義。他說的是真的,說僅僅是掙錢,說掙錢意義何在,而如果僅僅為自己的話一個億夠不夠?他其實在尋求更高的意義,為什麼?口口聲聲說70億,他說的不是70億,他說的是人類,他說的是人類的整體和未來。

所以從正和島的角度,因為我是理想主義者,我也是這個概念,如果我只是為錢的話,完全不會做正和島這個事兒。我覺得對我來講如果僅僅是為錢,我一點興趣都沒有,不是我不需要錢,但是錢對我來講根本就沒有那麼大意義。正和島的意義是什麼呀,正和島的意義跟汪建兄做這事兒差不多。正和島是在一個互聯網,在一個信息越來越透明和公平的前提下,重建一個標準和秩序,剛才汪建兄說到現在人類這幾大人和信息的關係,人和商業的關係、人和人的關係、人和壽命的關係。正和島實際上它是要解決一個人的深度關係。

實際上談一點跟汪建兄的學習心得,但是有些問題我還沒來得及提,人家裡面那個基因,原來我也有若干自己非常樸素的表達,我造一詞叫基因能量。什麼意思呢?你要看看身邊的很多人,你說馬雲,十七年前就認識他,一看就是歪瓜裂棗,但他的那個基因能量超出想象。

我不知道將來你這個基因測序能不能把這個測出來。今天我的收穫特別大,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