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向東流》:可憐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紀念重慶大轟炸罹難同胞

《一江春水向東流》:可憐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6月5日,重慶鳴放防空警報,紀念重慶大轟炸罹難同胞,這段視頻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瞭解的過去。

80年前,重慶作為戰時陪都,在抗日戰爭期間遭受了日本侵略者長達六年多的大轟炸。

每年的6月5日,重慶都會鳴響防空警報,以此悼念在大轟炸中遇難的同胞。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軍佔領廣州,武漢國民黨政府遷都重慶,從此重慶便成為抗戰時中國戰時首都,與倫敦,莫斯科齊名的世界,三大反法西斯指揮中心。

山城之下,是烈士的墓地,抗戰的忠魂。

在這裡也有渣滓洞、有紅巖革命紀念館,有生生不息的革命精神。

《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可憐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如果電影就是一個國家的相冊。

那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部電影就記錄了當時的戰時情景,他的導演是中國的第二代導演蔡楚生,主要講述了一個家庭在中國抗日戰爭鉅變之時發生的悲歡離合的故事。

《一江春水向東流》堪稱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電影於1947年10月上映,連映三個多月,觀眾達70餘萬人次。

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分為《八年離亂》和《天亮前後》上下兩集。影片將中國古典小說、詩歌、戲曲、繪畫等藝術的表現技巧,融匯於電影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中,創造了為廣大觀眾所喜聞樂見的藝術風格。

劇情簡介:

第一條故事線:上海某紗廠的女工素芬,和夜校教師張忠良相識並相愛,張忠良為宣傳抗日,給予永軍募捐,引起紗廠溫經理的不滿,沒多久,素芬和張忠良結婚了,一年後有了一個兒子,抗戰全面爆發以後,張忠良因為參加救護隊,離開了上海,與親人告別。

第二條故事線:張忠良逃到重慶。寄人籬下,張忠良經不起墮落生活的誘惑,拋妻棄子,終於和王麗珍結了婚,這時素芬和婆婆則過著艱難的生活,張忠良當上了龐浩公的私人秘書,終日來往穿梭於上層社會的人群中,將素芬等早已拋擲腦後。

第三條故事線:抗戰勝利後,素芬盼望得到丈夫的消息,但與此同時,張忠良已經回到了上海,並且和王麗珍的表姐何文豔發生了關係。素芬為生計到何文豔家當保姆,卻被逼投河自盡。

三條故事線交叉剪輯,平行敘事,是對抗戰前後中國社會現實的反思,他通過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以廣闊的人生畫面,將中國人民在抗戰中受到的苦鬥和受難,在抗戰後繼續忍受的欺壓與凌辱,訴之於屏幕之上。

讓人們看到我們國家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善良、正直,他們無依無靠,他們最大的依靠——國家已經顧上他們了。同時又有另外一群人,他們至少有這樣兩個特點:1、賤骨頭:欺軟怕硬,當代陳世美 2、前方吃緊,後方緊吃,吃的噁心,吃的滿嘴流油

《一江春水向東流》:可憐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導演簡介:蔡楚生(1906—1965)

“世界級電影宗師之一”、"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奠基人"、"中國進步電影的先驅者"、中國電影百年曆史影響中國電影十強人物之一。

主要風格是現實主義、電影民族化的藝術創作道路。他編導的影片大都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國的社會矛盾,控訴舊中國的社會、統治階級的腐敗,傾吐人民大眾的心聲,呼喚黎明解放的到來,具有

史詩片的特點

這部史詩式的影片有著遼闊的社會背景,事件紛繁,人物眾多,關係複雜,時間跨度大。但影片脈絡清楚,層次分明,首尾呼應默契,時空轉換不露痕跡。這是蔡楚生嫻熟地運用我國傳統藝術表現技巧所獲得的良好藝術效果。

特別是他吸收章回小說及戲曲展開情節的手法,並運用電影蒙太奇手段用交叉和對比相結合的形式,在同一時間下轉換空間,使之情節步步展開,直至高潮結局。蔡楚生編導的影片深為中國廣大觀眾所喜愛,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這就是真實的世界

《一江春水向東流》:可憐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5月29日,崔永元在微博上發了一篇文章,矛頭直指娛樂圈大小陰陽合同事件和潛規則,只不過冰山一角,已經讓人嚇掉大牙。

新中國成立都69週年了,改革開放已經40週年了,電影裡的兩種人還是存在,一部分人佔據著社會最好的資源,手握大把的財富,不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加公平更加美好,要知道中國工薪階層平均月薪才多少?年薪多少?這輩子創造的價值又是多少,又要承擔多少本不該他們承擔的責任?

好在和平年代,換在抗戰前後,真不敢想象這些人能幹出什麼事兒來。

想像不出來才對,劇本都不敢這麼寫。

這個世界和他們告訴我們的根本不一樣。

這就是現實主義電影和商業電影、主旋律電影、好萊塢電影之間的區別。

我們的生活裡沒有超人、沒有英雄、沒有奇蹟,大部分人這輩子都活在失業、貧窮問題上,在教育、性侵、婦女種族問題上掙扎,我們拍的出來這樣的電影嗎?我們拍不出來,真正做到這點的也不過意大利新現實主義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