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沒有專門畫胖子的繪畫?

蒹葭蒼蒼256456799



我對西方繪畫了解不多,對西方畫家知之更少。但有一位畫家我印象深刻,他就是巴洛克畫派代表人物、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德國畫家魯本斯。

生於1577年德國錫根的魯本斯,自幼就表現出很好的繪畫天賦。後來在母親引導下,魯本斯走上了繪畫道路。他在吸收借鑑前輩大師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喬爾喬內、提香等大家繪畫精華的同時,孜孜探索,加上自己的悟性,在繪畫創作藝術風格上不拘傳統,大膽創新,獨樹一幟,進而形成了新的突破,成為巴洛克畫派的代表人物。

在魯本斯眾多的作品中,尤以人體藝術繪畫見長。他畫筆下的人物大都肥碩圓潤,四肢粗壯,臀”圓腰闊。這在當時打破了人們特別是貴族階層的傳統審美習慣,引來不少非議。在魯本斯以前,繪畫中表現的女子大都纖秀苗條,身材婀娜,美妙萬方。而魯本斯畫筆下的人物,雖然"粗壯厚實",一點都不"秀氣"。但卻讓人看上去更真實更質樸更耐看更具整體感。

藝術貴在創新。魯本斯畫筆下的胖女人給當時畫壇吹入一股新風,開一代畫風之先河。

向畫家致敬!

魯本斯代表畫作欣賞



誰憐一燈影

西方的繪畫,尤其是人物畫,大膽,真實,是有目共睹的,我們看到的大部分人物畫都色彩濃重,對比明顯,且都是一些裸體繪畫,這幾乎成了對西方繪畫的認識,其實這只是西方繪畫的一面。

他們的這種繪畫,讓我們看起來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我們的畫作大概也就是唐代的飛天壁畫有點這種感覺,但是都沒有這樣明顯。

有個很有趣的問題就是:西方有沒有專門畫胖子的繪畫,我覺得西方的人物畫裡的人物普遍都要比東方的人物顯得豐腴。即使我們認為的以胖為美的唐代《仕女圖》都沒有這樣的效果。


中國的人物畫,向來是含蓄的,女性以身材頎長為主,衣帶飄飄,款款細步。男性則是以儒雅為主,體現氣宇軒昂。而西方則注重表現陽剛之美!

有人說,西方的人物是因為生活條件好,故而顯得豐滿一些。其實,我覺得倒不是這樣的。而是因為他們追求自然於健康,追求強健的身體,像古希臘的雕塑,就連維納斯女神都是按照男性的身材要求來刻畫的。所以,我覺得沒有專門畫胖子的畫家,而是他們認為豐腴是一種美的表現!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謝謝支持!


鐵匠的頭髮

美不關胖瘦,瘦有瘦的美,胖有胖的美,畫家眼光不同/審美情趣各異,席勒就喜歡畫的人都是皮包骨頭的樣子,而像魯本斯/雷諾阿/弗洛伊德就喜歡畫人物那種胖胖的感覺。就像吃肉,有人喜歡吃瘦肉,有人喜歡吃肥肉,有人喜歡五花,哈哈!

魯本斯

雷諾阿


弗洛伊德


後寫意

  1. 西方專門有從事繪畫胖子的印象派畫家。關於人體藝術繪畫還要追溯到希臘的文明古國羅馬鼎盛時期,堪稱文明的國度,藝術的天堂。生活在那個世紀的希臘印象派畫家,擅長擴展人類的第六思維想象空間,抽象的用心去捕捉人體動態美的瞬間一現,以不可思議的人體美感藝術,,溶入繪畫作品之中。畫家筆下的


    情感流露,給人己美的享受。人體藝術繪畫展示了希臘文明古國的智障結晶。給後人遺留下創世無雙的藝術經典瑰寶。

    天使就是神的美麗化身,把春的氣息灑向人間。









    優美的人體藝術繪畫,給人以視覺上的震撼
  2. 圖片來至網絡。
  3. 感謝老鐵們的閱讀,喜歡請收藏,評論轉發,謝謝!

玉帝355

“每逢佳節胖三斤”,朋友們都說少吃點,大家比著減肥,在這個人人都喊著減肥的時代,卻有一些專門畫胖子的繪畫。不信?你看:

胖版的蒙娜麗莎由畫家費爾南多·波特羅一手促成。在蒙娜麗莎誕生的那個年代(文藝復興),胖說明這個女人很健康,身材很勻稱,說起來蒙娜麗莎還算是個瘦子,在波特羅的“改造”下,蒙娜麗莎的臉大了不止繞地球一個圈。

胖嘟嘟的她嘴角依然掛著意味不明的招牌式微笑,看來增了肥的她很開心。

瑪格瑞特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就是那幅世界名畫《宮娥》中的小公主。

波特羅非常喜歡畫圓滾滾肉嘟嘟的人或物,有人問他為什麼鍾情於這種與實際脫離太大的作品,波特羅回答:“我畫的不是胖子,而是想通過現實題材來表達一種體積帶來的美感和塑性。”

這意思也就是說,胖是一種美感,我們平時都在追求“瘦”,而在藝術家的眼中,胖才能體現人物的美感。

大多數西方畫中的男性比較雄偉,女性則十分豐滿,直白點說就是胖,史前藝術時期與古典藝術時期女性的豐滿象徵著她們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甚至於對性有極大的嚮往。

“威倫道夫的維納斯”是我們很熟悉的史前雕塑,它就誇大了女性的生殖器官,原始人也就吃和增加人口兩方面需要,所以女人越能生就越美,其它都是浮雲。

話說回來,咱們中國唐朝的女性也是以“豐滿”為美的,看看唐三彩仕女,這圓潤的臉蛋,不正是大唐繁榮的體現嗎?

無論是中方還是西方,胖子一直活躍在藝術界,為了不被藝術界拋棄,過年減肥更是要不得的,吃!敞開了肚皮吃!誰敢說就懟回去:胖也是一門藝術。

今天的知識你學會了吧,那就給萃花點個贊吧~還可以關注微信號藝萃yicuichina,每天學一個知識點哦~

萃花小姐姐

有,我嚴格按所問指向回答,就簡單多了。

這是藝術化了的"胖子"圖片。其實人胖一點屬於天生就了的,我其實很糾結用胖子一詞來說事,你看古人多會說話、叫"環肥燕瘦",所以傳統不能丟的,現代也可以有,

但是,不能俗稱"胖子",否則別人不高興,你應該說叫"豐腴","富態","旺夫"。
上二圖為民國時期著名女畫家潘玉良的作品。
文藝復興時期,祼體畫以宗教形式大興起,其中以拉雯爾等藝術大師作品著名,我國的劉海粟,徐悲鴻為首開西來之風,八十年代初,首都機場壁畫是由袁運來執筆,表現的是少數民族潑水節的場面,被指為"違規"而引發了一次議論。

好了,這些著名名畫都保存在國際有名的博物館,可以打飛的去看一下。


良人執戟2

有的,西方人體藝術裡,畫的女性肚子跟懷孕似的。西方文藝復興主義者的繪畫,幾乎所有的都畫裸體人物,這跟西方的文化傳承有直接關係。現在我們看到的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物作品,基本上就以裸體畫劃上句號了,這也是大家的共識。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自古我們講華夷之辨,花就是華夏,中國,夷指除了華夏族以外的所有其他族群。從穿衣以及畫畫內容的不同。


整個文藝復興就是幾個小淫蟲在畫裸體畫玩,把藝術活生生給搞成低俗無聊的裸體畫了,文藝復興就是一把小淫蟲們畫女性裸體的盛宴,無不顯示著他們文明的貧瘠。同時,文藝復興被誇大了,美化了。




其實,美學藝術的極致,在我們這裡。


崇儒

文藝復興後期是歐洲油畫的分水嶺,體現在對繪畫題材和畫風上的重大改變。在前期和中期,宗教禁慾思想對人們影響深廣,畫家們在畫畫時都是為宗教服務,以畫各種各樣的神為主,偶爾也畫一些裝飾性的風景畫。

文藝復興末期,宗教思想的約束相對寬鬆了一些,畫家們感到畫那些神像實在乏味,就開始畫各個人物的肖像畫。

魯本斯《聖母在聖嬰旁祈禱》

最開始的人物肖像畫也是一副肅穆莊嚴的神情。畫了一段時間,畫家們對古希臘古羅馬的人體雕塑產生強烈興趣,於是,把它們的表現手法融合進人體肖像畫中。

緊接著,各種各樣的人體藝術出現了。尤其女性人體,深受貴族階層的喜愛。有畫嬌媚玲瓏的,有畫溫婉多情的,有畫女漢子的,也有畫肉乎乎、胖嘟嘟女性的。

魯本斯《酒神巴克斯》

16世紀末期,17世紀初期的德國貴族畫家魯本斯,也是巴洛克藝術風格的代表畫家。可以說,他是歐洲畫家中追求“以胖為美”的典型,他一生都在認真刻畫肉乎乎、胖嘟嘟女性。

他的作品中的女性,身材壯實,具有男性化的某些特徵,在我們看來,幾乎發現不了什麼美感,但在當時的德國上流社會的男士之間,這種畫非常受歡迎。魯本斯剛畫完一幅,就被人們搶購收藏。

魯本斯《三美神》

魯本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三美神》。這幅作品在構圖上參考了拉斐爾的同名作。魯本斯把三個女性畫成了三個肥婆,身材臃腫,一身贅肉,跟古典主義作品中那些身材修長的美女完全不同。

據記載,這幅作品中的三個女性是魯本斯的三個情人,左邊看著比較年輕的是他現在的情人——奧莉娜,中間背對著畫面和右邊的女人,是他過去的情人。為了表達對她們的愛慕,魯本斯腦洞大開,把她們畫在了一張畫中。

魯本斯《英仙座解放仙女座》

奧莉娜知道後,醋意大發,差點燒掉這幅名作。後來,法國紅衣主教掏出巨資收藏下來,才讓這幅畫免遭毀滅,我們今天有幸看到了它。

另外,在《酒神巴克斯》中,魯本斯把酒神塑造成了一個十足的大胖子。《聖母在聖嬰旁祈禱》、《英仙座解放仙女座》等作品中的女性,也都是魯本斯一貫的“以胖為美”的審美趣味的自然流露。


鴻鵠迎罡

需要專門畫嗎?西方的繪畫裡,所出現的人物,鮮有瘦子,都是胖乎乎的。

這應該與西方人的生活習慣有關係。他們吃肉喝奶,還喝涼水,女人也不坐月子,這很容易造成人體內溼熱,就容易肥胖。

不管男女,你看都是一堆肉,幾乎沒有瘦的。

在我看來,不需要有人專門畫胖子,大家都是胖子,還需要專門來畫嗎?

真的應該感謝謝謝藝術家,向我們展示了西方人的生活狀態,這在我們的文化中,是不被接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