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話題|後喻時代 你準備好了嗎?

青话题|后喻时代 你准备好了吗?

來自美國加州的少年Thomas Suarez在12歲時站上了Ted Talk的演講臺,分享他從小學習編程的過程和心得。他不僅開發了幾款頗受歡迎的基於蘋果ios系統的手機遊戲,還成立了自己的軟件開發公司。

手拿iPad,他說:“在科技方面,學生們懂的總是比老師多一點點。”臺下發出了一陣會心的笑聲。

這句話已經不是一句戲謔,而是正在成為現實。

“教我爸網購,教了好幾次他總是記不住,後來他乾脆拿出小本子,把我說的話一個字一個字的記下來。”一位“90後”網友說。這樣的畫面在十年前,或許都還是很難想象的,但是在今天卻已經習以為常。

現在,年輕不再代表著幼稚、懵懂、無知。在互聯網越來越普及的今天,年輕一代對飛速發展的新事物有著令人驚訝的學習和吸收速度,他們懂得更多,也更自信,在信息爆炸的社會如魚得水。而相反,他們的父輩,面對五花八門的新事物,卻開始有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無力感。

我們正在進入社會學中所指的“後喻文化時代”。美國學者瑪格麗特·米德在《文化與承諾》一書中,將時代劃分為“前喻文化時代,並喻文化時代,後喻文化時代”。前喻文化是指長輩向晚輩傳授知識經驗,晚輩主要向長輩學習的文化;同喻文化是指長輩和晚輩的學習都發生在同輩人之間;後喻文化是晚輩向長輩傳授知識經驗,長輩反過來向晚輩學習的文化。

後喻文化,也稱之為“青年文化”,這是一種和前喻文化傳遞方向相反的文化,由年輕一代將文化傳遞給他們的前輩的過程,即長輩要向晚輩學習。後喻文化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反向社會化”。在這種文化中,代表先進的是晚輩,而不再是他們的父輩和祖輩。

青话题|后喻时代 你准备好了吗?

新生代的新人生

這讓她非常感慨,“現在我對互聯網的認識也僅僅停留在瀏覽新聞,聊天,玩玩遊戲,網絡購物……哪裡懂得用互聯網賺錢,引流,加粉,更不明白用商業的手法運營活動。”

縱觀全球,你會發現功成名就早已不再是中年人的專屬。年輕人正以顛覆我們想象的方式,成就自我的人生。

Pony是一位喜愛化妝的韓國女孩,也是一位美妝博主,但她在中國也擁有不少的粉絲。她的視頻主題包括:如何畫日常生活妝,如何畫夜晚派對妝,以及如何畫明星妝容等。其中,一則8分鐘左右的“PONY逆天化妝法,單眼皮女生晉級女神”的視頻在土豆網上的點擊量達到41萬次。除了在視頻網站上發佈的美妝視頻,她還與一些彩妝品牌合作設計妝容,她的美妝書籍之一《四季美妝物語》銷量達到35萬冊,最近她又聯合韓國美妝電商Memebox推出了眼影盤、腮紅盤、指甲油等彩妝產品,這些都為她帶來了不菲的收入。

……

在信息時代,很多年輕人擁有的知識和技能都開始超越他們的長輩,知識傳遞和學習的方式在發生重大的變化。不管是中國還是國外的互聯網公司,“80後”、“90後”的年輕人開始成為主導,因為他們更能理解這個時代,因此公司的管理方式,企業文化,企業架構都在發生重大的變化。“後喻文化時代”成為我們理解這個時代非常重要的關鍵詞,知識從來就是很重要的權力來源,後喻文化導致的權力的變革正在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青话题|后喻时代 你准备好了吗?

小巨蛋牙膏品牌創始人楊磊

血液中的數字基因

“一出生就終結了一個世紀,我的血液灌滿的是數字基因。”這是網上對於“後喻時代”年輕人的形容。

英國的一個智庫曾經進行過一次“數字商”的調查,旨在瞭解不同年齡段的人對信息技術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調查結果是:14~15歲的少年是“數字商”得分最高的人群,得分113分,其次是6~7歲的兒童,得分98分,40歲以上人群平均得分只有96分。

究其原因,在農耕時代,每一代人的信息差距遠沒有現在這樣巨大,信息和知識的增加水平都很低,人們的價值觀也穩定而趨同。這種情況下,年齡成為一個人擁有的知識和智慧的標誌。“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成為一句俗語。老年人教育年輕人,老年人在知識上擁有優勢和權力,是那個時代主要的特徵;

但200多年前的工業時代,知識和信息產生的速度在快速的增長,其結果是晚輩擁有的信息和知識已經開始追趕上他們的長輩。父輩的經驗已經有些不適應新的環境。這就到了一個“並喻文化時代”,兩代人相互學習。而後,僅僅在數十年間,互聯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而來,互聯網的衝擊之下,技術成為最大的變量,所謂變革與進步,往往是以某一領域技術的更替為標誌的,而在理解、接受和掌握新技術方面,年長者的經驗不可避免地逐漸喪失了傳喻的價值;特別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信息爆炸,雲計算、大數據開始影響我們的生活,全人類的文化傳遞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以前老人可以對孩子這麼說:“聽我的,因為我經歷過你未來要經歷的。”而今天,他們的孩子會說:“你從未經歷過我將經歷的未來。”

正如瑪格麗特·米德曾經在《代溝》一書所說:“如果說過去存在若干長者,憑著在特定的文化系統中日積月累的經驗,而比青年們知道的多些,那今天卻不再如此。”

職場上的“後喻文化”特徵格外凸顯,年輕後生們憑藉靈活的創意、激情的衝勁,在這個時代越來越體現出比他們年長的前輩的優勢。雖然這有些殘忍,但不得不承認,在注重創新、激情、靈感、學習力、知識迅速更新的職業領域中,年輕所帶來的優勢譬如頭腦靈活、銳意進取、打破常規等,漸漸打敗了年長的優勢譬如經驗豐富、成熟、沉穩等。

老一代人的知識權威被打破,具有新基因、新思維方式的“新人類”開始在各個領域擁有話語權,新的視角、觀點形成,與舊的視角、觀點的交織碰撞,在這個時代“短兵相接”。

青话题|后喻时代 你准备好了吗?

快看漫畫創始人陳安妮

新的話語體系領導者

上世紀90年代以後出生的年輕人被稱為互聯網“原住民”。他們是跟互聯網同步成長的一代,他們的生活一直在不斷被數據科技迅速刷新。這代人從小就開始學習用互聯網獲取大量的信息,他們的敏銳程度和學習新事物的能力要遠遠強於他們的長輩。他們善於利用搜索對比處理海量信息,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繫,構建知識體系。互聯網的核心理念,體現的就是開放、民主和個性化,新一代的年輕人比起他們的長輩,也更加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更注重自我感受與追求,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他們通常不會太在意別人的評論,喜歡做真實的自己,不喜歡過於安逸穩定的工作,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折騰”。

正如一個廣告語所說的:“我想要的,現在就要,因為我,不耐煩。”

而“70後”、“80後”們則以追捧的姿態,有些“心虛”地擔心自己錯過下一個熱點會被時代拋棄,成為學習者和推波助瀾者。

青话题|后喻时代 你准备好了吗?

被討好的90後

後喻時代的到來,讓社會的各個層面都在悄然發生改變。後喻時代的延伸下,後喻經濟開始出現。

面對多元、隨時可被滿足的消費選擇,年輕人停留在某個產品、品牌上的時間和耐心都極其有限。

另一方面,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數據,中國消費市場在5年內將有2.3 萬億美元的增量,而其中65%都將由“80後”、“90後”及“00後”帶來。類似的數據都在傳遞著同一個信息:這是一個必須想盡各種辦法拉攏的人群。

以下幾個例子頗能說明問題:

56歲的高端冰激凌品牌哈根達斯,將其包裝、logo、全球店鋪全部換新,從奢華貴族風變為簡單清新風。

日本福井市照恩寺舉辦了一場用電音誦經的超度儀式,並在彈幕網站上進行了直播。

網易新聞和餓了麼在上海開了間“喪茶”快閃店,刷爆社交網絡。

這些品牌、機構或大刀闊斧、大膽嘗試,或腦洞清奇、顛覆自我,但背後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吸引年輕人的關注。而“年輕人 ”是一個內涵和外延都極度廣闊的詞彙,“90後”、“95後”、“千禧一代”都是它的近義詞。這是一個渾身上下被貼滿標籤的人群,同時也是一個厭惡和牴觸標籤的人群。他們充滿矛盾、不按常理出牌,常常令品牌感到困惑,想要討好卻摸不著門路。

後喻時代的到來對企業帶來挑戰。而那些更懂年輕人的公司將贏得這些客戶的青睞。近年來,就不乏一些互聯網新興經濟的開荒者,反過來“反哺”傳統企業,為其發展提供範本和支持,產生了一些“互聯網企業後喻傳統企業”的經濟現象案例。

青话题|后喻时代 你准备好了吗?

價值引領不能缺失

在後喻時代,受到衝擊最大的,莫過於“被後喻”的中年人。

一位“70後”的網友說,有一天在家裡寫工作材料,但WORD文檔突然不能用了,只好打電話向正在上補課班的兒子求助,才知道是感染了病毒,後來,在兒子的電話遙控下才終於解決了問題。這位網友說,更多時候,面對流行文化、新鮮資訊,自己懂的東西還沒有孩子多,作為家長的權威受到極大挑戰。以往常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當下很多孩子的網絡技術、信息獲取能力等都遠超父母,並且在文化消費和娛樂方式等方面也開始影響父母。

一位合資企業的高管在跟幾位“90後”的業界精英交流後感嘆,“後喻時代的驕子們對新事物的學習和吸收能力比前輩們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他們的敏銳讓我吃驚。這不僅僅是年齡的差距。年輕的他們能夠面對一日千里的知識更新、技術進步而處變不驚,能夠面對生活的挑戰勇敢承受。有時候我會疑惑,步入中年,該以怎樣的姿態重新面對生活,融入新生代的成長洪流之中?”

老師們也在越來越頻繁地面對來自學生的挑戰。某中學的劉老師說,一個年輕人加上互聯網,其學習的速度和內容比學校教育還要多,還要快,教師的信息量和信息提前量少,與學生獲得信息的手段先進和信息超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青少年在數字技術、流行文化、時尚休閒等方面具有特殊優勢而擁有了超越前輩的話語權時,他們雖然仍會接受老師的教導,但同時卻也在許多方面對老師進行著“知識反哺”。有一次學生跟她聊區塊鏈的話題,當時她並不太清楚這個概念,後來上網到處搜索、又看了幾本書才大概弄清楚。劉老師說,不得不承認,在現代社會中,知識更新、創新的速度太快,不知道的東西太多。現在的老師是“一天不學習,不敢上課堂”。

而高校更是如此。大學教育的對象是思維最活躍,接受新事物最快的青年人,當學生與教師同步面對新知識和新技能,而且比教師學得更快時,就會經常出現老師帶著精心準備的教案和PPT,在講臺上賣力地講解,很多學生頭也不抬,對著電腦或手機,各自做著自己的事情的課堂情景。但是與此同時,同學們在自己的興趣小組、社團活動中卻參與性極強,熱情高漲,因為在這裡,他們是主人,是組織者和主宰者。

有學者認為,後喻時代的出現反映了社會發展的態勢。在農工時代,社會閱歷、經驗、年齡等決定了“長者為師”;工業化時代,隨著科技的普及和發展,技術的地位日益提升,出現了“技者為師”和“能者為師”的現象。在當今知識化、信息化的時代,掌握信息、知識的多少以及創新能力的高低又決定了新型社會的為師標準。誰擁有更多的信息,誰擁有更多獲得知識的能力就可以成為老師。這種新的為師標準的確立,也促進了時代的進步和發展。

面對“後喻”,每名被後喻的人心目中都是五味陳雜。家長的權威受損,教師的知識受到挑戰。當長者的落寞和後輩的進步相互映襯,後喻進程中如何應對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在後喻時代,身為長輩,還能做些什麼呢?

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綱認為,從教育學角度講,0~3歲之間,是父母對孩子的啟蒙階段,就是我們所說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階段;而從3歲以後,隨著孩子的認知能力的提高,其實在親子間就步入了“共同學習階段”。在“後喻時代”,家長面臨的課題就是與孩子同成長、同學習。這種成長和學習是漫長的,也是必須經歷的。父母要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這種共同學習是漫長的,但也是在青少年成長中非常重要的。和孩子共同認識新鮮事物、共同學習新鮮知識、共同探討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不僅能培養親子之間的感情,還有助於將父母的經驗和教訓中有益的部分教授給孩子。

因此,即使進入後喻時代,長輩依然有他的責任。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如何取捨,年輕人需要得出一個怎樣的結論?往往他們無從判斷,長輩仍需要對子女的價值理念、人生觀有一個傳承式的引領。對信息的刪選、判斷,仍然需要長輩的閱歷、經驗、歷史積澱對他們的人生進行一個正面的引導。

美國薩福克大學副教授薛湧認為:在怎麼確立人生目標、怎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怎麼面對挫折、怎麼承擔個人責任等問題上,老一輩的指導仍然會格外有幫助。再簡單一點說,在學業、事業等技術細節上,年輕人應該儘可能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但是,在人格的塑造、品性的培養等素質層面,“老人言”往往會提供一個明確的指南。

不管科技如何進步、社會如何日新月異、知識如何更新,人類道德、倫理、行為規範,仍然遵守著基本的原則,世代相傳。正直、勇氣、勤奮、認真、守信、負責等品性,在兩千年前是做人的基本法則,在21世紀的互聯網時代也不會改變。

青话题|后喻时代 你准备好了吗?青话题|后喻时代 你准备好了吗?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