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會說三種外語,英語比賽全國特等獎,她是怎麼做到的?

高中生会说三种外语,英语比赛全国特等奖,她是怎么做到的?

主攻德語,比賽用英語,怎麼辦?

黃意翔在國際部中德班就讀,過去一年裡,她主要學習的語言是德語,而英語風采大賽展示的是英語能力。在走上國賽賽場之前,她曾問她的英語老師楊秀梅:需不需要突擊訓練?怎樣為比賽衝刺做準備?

楊老師回答:如果我說你根本不需要做準備,你會不會覺得我是在安慰你?但我認為,你真的不需要突擊準備什麼,平時的積累達到了,站上舞臺只要表現出真實的自我就可以了!

純正流利的英語是怎樣煉成的?

現在很多孩子2、3歲就開始上英語早教課,而黃意翔是從幼兒園大班起接觸英語的,上過一個英語啟蒙興趣班,“以玩為主”。家裡父母的英語能力很一般,但從小學起,就幫助她養成一個習慣:每天早晨起來聽英語——《色拉英語》、《新概念英語》。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基本還是“開心為主”,同時她也認真學習了語法,背誦詞彙和課文,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

小學六年級,她與初中生一起上課外英語課,課上賞析英文美文,接觸了許多原版讀物,這大大激發了她對英文閱讀的興趣。初一年級她上過一個語法班,系統地拎清了語法知識。此後,就再也沒有參加過任何課外英語培訓。

黃意翔的英語發音非常純正,舞臺上的表達也很自然流暢,經常有人問她是否曾經出國留學,其實她只是在暑期夏令營短暫出國交流。她認為自己純正發音的“秘訣”是多聽、跟讀,直到自己“說出來的跟聽到的幾乎一樣”為止。初中時,她曾熟背新概念英語第三冊的前20課。

經常參加英語類活動也是她進步神速的原因。初二年級她就參加了全國中學生學術辯論與演講比賽,比賽分“美辯”、“英辯”兩種形式,模仿西方議會辯論規則,這既是演練英語的大好機會,也是鍛鍊臨場反應、瞭解西方制度的大好機會。

在參賽過後,她還在課堂演講中以此為主題,用英語向同學們介紹,什麼是辯論,辯論給我帶來了什麼。

高中生会说三种外语,英语比赛全国特等奖,她是怎么做到的?

會說三種外語,怎麼做到的?

在今年的外語節上,黃意翔是西班牙語主持人。這也是南外仙林分校國際部在外語節上首次運用四種語言主持活動,以前只有漢語、英語、德語,因為黃意翔會說西班牙語,才加入了西語主持。

黃意翔介紹,她是在初一下學期開始學習西班牙語的,只因為“覺得這種語言很好聽”,沒有什麼功利的目的。純粹學著玩,也達到了西語A2(中級水平)。當她在外語節上,用大家聽不懂的流利的西班牙語說出開場白的時候,底下的學弟學妹迷倒一片,連外教老師們都讚歎不已。

因為高中上了“中德班”,最近一年黃意翔主攻語言是德語。從零基礎到順利過關B2考試,她覺得語言學習的規律其實是相通的:多聽多看多運用。在外語節上,她和同學們一起演出德劇《童話》,獲得了德劇表演第一名。

在學習德語的同時,她也沒有丟掉英文閱讀的習慣。在地鐵上的半個小時,或者平時的點滴時間,她都會捧著書讀,英文原版的《國家地理》、阿加莎的英文偵探小說……都是她的心頭好。另外,聽外文歌曲、追美劇,也是她的一種休閒方式。“強烈安利大家看美劇《摩登家庭》!”她追的美劇不多,但非常愛看《摩登家庭》,20分鐘一集,講述家庭故事,劇情很有寓意。

高中生会说三种外语,英语比赛全国特等奖,她是怎么做到的?

怎樣學外語才更有趣?

說到學習外語,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枯燥地背單詞、記語法、練聽力、做練習。這種“為考試而學語言”或者“為學語言而學語言”的方式需要摒棄。

楊秀梅老師此次也獲得了“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優秀指導老師的榮譽,她認為:語言是一扇打開未知世界的窗,學習外語是為了讓我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更具有包容心。

她介紹,在中德班的英語教學中,通常會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比如:聽TED演講,讓學生在聽懂演講內容之後各抒己見;讀原版小說,對小說的思想內涵和表現方法進行討論、賞析;看BBC紀錄片,在討論中引導學生辯證思考。

例如有一部BBC紀錄片,片名是《中國人來了》,講述了中國人到世界各地以後,給當地帶來的影響。老師會引導學生們關注:對中國人的到來,當地人、旁觀者各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國外媒體對這一問題的報道是怎樣的?有沒有扭曲、誇大的成分?對此你又會產生怎樣的思考?

“當你有一天走出了國門,在能夠運用外語參與社會生活的同時,還要能在各種不同觀念的碰撞中不惶惑、不迷失。面對這個信息爆炸的世界,在基於不同立場的各種言論中,能夠內心安然,而不是無所適從。”楊秀梅老師說,這是國際部老師們希望在語言教學的同時達到的目標。

在參加本屆“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時,國賽的題目就是《語言讓我的眼界更開闊》,在演講中黃意翔表達了自己學習多種語言的感悟,是她真實心聲的吐露,也是國際部的老師們最想看到的學習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