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忽視小米IPO造富效應,深度思考成功邏輯

1

小米上市激起吃瓜群眾熱議

請忽視小米IPO造富效應,深度思考成功邏輯

2

在殘酷的八年拼殺中,小米從平凡走向卓越

中國互聯網的八年,有過太多的沉沉浮浮,樂視從前千億市值到如今被投資者追債,BAT三座大山地位確定及TMD新貴崛起,互聯網金融、AR/VR、大數據、雲計算、共享經濟、AI、區塊鏈等“風口”不斷更迭。

小米經歷了太多的質疑和讚美,雷軍被其粉絲成為“雷布斯”,“互聯網思維”成為投資人和互聯網民工的頭口術語,2016年小米手機銷量下滑被很多人認為這是小米“不行了”和小米模式錯誤的信號,各大社交平臺對“飢餓營銷”的抨擊。經歷風風雨雨,小米終於要上市了!

請忽視小米IPO造富效應,深度思考成功邏輯

3

小米已經成為為用戶智慧生活提供全方位服務的生態型公司

小米在智能手機業務突飛猛進的同時,八年來不斷擴展商業邊界,已經成為一家兼具智能硬件、軟件、互聯網服務、新零售的龐大生態型公司。

請忽視小米IPO造富效應,深度思考成功邏輯

4

小米已形成獨特且強大的 “鐵人三項”商業模式

招股書顯示,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採用了獨創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小米把設計精良、性能品質出眾的產品,緊貼硬件成本定價,通過高效的線上、線下零售渠道將產品送到全球用戶手中,並持續提供豐富的互聯網服務。

請忽視小米IPO造富效應,深度思考成功邏輯

5

小米發展歷程可分為矇眼狂奔期,短暫震盪期和涅槃期

① 矇眼狂奔期(2010-2014年):第一款智能手機問世,小米以其性價比,互聯網營銷迅速火遍大江南北,不到兩年就躋身國內TOP3,2014,2015年連續佔據中國智能手機第一名,雷軍被稱為“中國的喬布斯”,小米被貼上“價格屠夫”標籤,小米模式更被無數人探討借鑑。

② 短暫震盪期(2015-2016):隨著國內手機廠商紛紛自建網上商城或與電商合作,線上紅利減少,小米供應鏈管理飽受詬病,OPPO,vivo線下增長迅猛,小米銷量下降,國內輿論都在探討是否小米的模式不行了。

③ 涅槃期(2017-至今):雷軍內部補課,積極調整自己的戰略與戰術,小米再次實現高速增長,重新躋身全球前五。全球化效果顯著,在14個國家進入TOP5,2017下半年擠掉三星,成為印度市場第一。生態鏈公司在空氣淨化器、可穿戴設備方面取得領先地位,雷布斯放出豪言要成為市場第一。

請忽視小米IPO造富效應,深度思考成功邏輯

6

小米歷經五輪融資,公司估值持續攀升

據公開資料顯示,小米有過5輪融資記錄

請忽視小米IPO造富效應,深度思考成功邏輯

小米目前估值千億美金,有望成為BAT強有力的挑戰者。小米估值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2010-2014年:得益於智能手機銷量的快速上升,良好的口碑以及各路資本的青睞,到2014年E輪融資,小米估值450億美元,成為大型“獨角獸”。

2015-2016年:由於智能手機銷量不及預期,OPPO,vivo,華為等競爭對手貼身肉搏,小米模式受到眾人質疑,小米估值降至280億美元。

2017-2018年:小米衝刺IPO,短暫市場震盪後小米重新崛起,IPO估值最可能在650-900億元之間,有望衝擊1000億元。

請忽視小米IPO造富效應,深度思考成功邏輯

7

小米IPO募集資金用途

小米計劃將IPO募集資金30%用於研發及開發智能手機、電視等核心產品;30%用於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互聯網產業鏈;30%用於全球擴展;10%用作一般營運用途。

請忽視小米IPO造富效應,深度思考成功邏輯

8

當前小米收入主要來自硬件產品,其他板塊營收快速增長不容忽視。

2015、2016和2017三個年度,小米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硬件營收逐年上升,2017年達到805.6億元,互聯網業務和IoT業務的營收規模同樣也在上升,到2017年,分別達到99億元和234.5億元。

請忽視小米IPO造富效應,深度思考成功邏輯

9

招股書顯示股權結構如下

創始人雷軍持股31.4124%;

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持股13.3286%;

品牌戰略官黎萬強持股3.2375%;

高級副總裁洪鋒持股3.2207%;

高級副總裁劉德持股1.5494%;

高級副總裁王川持股1.1149%;

順為資本CEO許達來持股2.9312%;

小米上市前離職的原戰略副總裁黃江吉持股3.2375%;

原首席科學家周光平持股1.43%;

小米多輪投資方晨興資本持股17.1931%;

其他投資者持有21.3430%

招股書還披露,根據同股不同權架構,小米集團股票分為A類股份及B類股份。對於提呈本公司股東大會的任何議案,A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而B類股份持有人則每股可投1票。

據披露上市前,在股權結構上,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持股比例為31.4%,如計入總股本ESOP員工持股計劃的期權池,則雷軍的持股比例為28%。通過雙重股權架構,雷軍的表決權比例超過50%,為小米集團控股股東。

請忽視小米IPO造富效應,深度思考成功邏輯

10

擁有期權的小米員工終於“媳婦熬成婆”

從2010年4月1日到2018年5月1日,共向超過5500名員工(董事和高管除外)授出但未行權股份2 .22億股,行權價為0-3.44美元,歸屬期為1至10年。也就是說,這5500人平均每人擁有4萬股。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擁有14513名全職員工,也就是說平均三個員工就有一人擁有期權。

請忽視小米IPO造富效應,深度思考成功邏輯

同樣如果按1000億美元市值以及已發行的20 .9億股本,每股股價將達到47.84美元,也就是那些持有小米期權8年的普通員工可能都有上千萬美元的身家,按5500人平均4萬股算也都上百萬美元了。

11

核心子公司及業務

小米上市的主體是“小米集團”,也就是說是小米的全部整體上市,包括了小米科技、小米金融等按業務劃分的子公司,以及小米香港、小米印度等按地域劃分的子公司。

請忽視小米IPO造富效應,深度思考成功邏輯

12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後互聯網時代下的資本市場,飽吹概念的說法已不適用,只有核心技術能力的落地以及源源不斷的現金流才能吸引資本的關注和青睞。雷軍深諳此理,所以小米建成了以“鐵人三項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聯網)為核心的竹林生態,以彌補其上市之後低利潤率的挑戰和命門。

經歷過2015-2016年的低谷,2017年以來,小米逐漸走出了低谷期,海外市場開拓也漸入佳境。據有關媒體透露,小米上市後,雷軍或將投入更多精力到科技金融或投資領域,不過這一說法並未得到小米確認。對於小米而言,上市同樣意味著機會之外,也面臨新的挑戰。畢竟資本市場要求好看的營收和利潤數字,而小米本身諸多真實的業務瓶頸也需雷軍去突破和自證,比如其生產力(高端製造、核心技術、物聯網)的集約高效化升級。

毋庸置疑,不論是一路以來對智能生態新故事好故事的組織沉澱,還是多產品線生態企業的“獨立上市”,甚至IPO前夕高管團隊大調整,雷軍都為小米的上市做足了準備。不過,相信雷軍在對上市時間的考量上,實現與董小姐的10億賭約肯定在內。

最後,祝福小米及有夢想有堅持的雷布斯團隊,雷布斯的幾個“小目標”能否實現,讓我們拭目以待。

請忽視小米IPO造富效應,深度思考成功邏輯

請忽視小米IPO造富效應,深度思考成功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