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四大奇書”之首《金瓶梅》中的文化價值

《金瓶梅》被譽為明代“四大奇書”之首,這是一部描寫市井人物的小說有人認為他是第一部文人創作的小說,清朝初期的文藝理論家長竹坡稱《金瓶梅》為:“歷史第一奇書”。據統計,全書男性角色553人,女性角色347人,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市井流氓無賴,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都被作者寫完了。

明代“四大奇書”之首《金瓶梅》中的文化價值

《金瓶梅》詞話

明代“四大奇書”之首《金瓶梅》中的文化價值

西門慶和他的夫人

書名由來及含義

《金瓶梅》全書題材由《水滸傳》中武松殺嫂一段演化而來,通過對具有市井勢力的西門慶及其家庭罪惡生活的描寫,體現了當時民間生活的面貌,描述了一個上至朝廷專政的太師,下至地方官僚惡霸乃至流氓,宦官,幫閒所構成的鬼蜮世界。作者各取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三個名字作為作品的名字,有人認為,實際上這三個名字有更深一層涵義,即“金”代表金錢,“瓶”代表酒,“梅”代表女色,不管怎麼理解名字,這本書的故事就這樣展開了。

明代“四大奇書”之首《金瓶梅》中的文化價值

電影《金瓶梅》劇照

在中國歷史文學中的影響

《金瓶梅》之前的長篇小說,莫不取材於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說。《金瓶梅》擺脫了這一傳統,以現實社會中的人物和家庭日常生活為題材,使中國小說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日臻成熟,為其後《紅樓夢》的出現做了必不可少的探索和準備。《金瓶梅》的誕生,標誌著諸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幾部小說取材於歷史故事與神話傳說而集體整理加工式小說創作模式的終結,開啟了文人直接取材於現實社會生活而進行獨立創作長篇小說的先河。歷代研究《金瓶梅》者,不乏其人,論著層出不窮。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更是倍受研究者之關注。這本書就是對現實的一種諷刺,我們的毛主席都認為這本書描寫的才是真正的明朝歷史。

這本小說是中國思想觀念和文學觀念的一個重要轉折,對後世的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