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中國總體出現金融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不大

近期,企業債務違約問題引發關注。在今日瑞銀主辦的2018下半年全球市場及中國經濟展望會上,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亞太區投資總監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一凡作了以上表述。

瑞銀數據顯示,近幾年中國的槓桿率上行速度較快,2007年這一數據為150%,2017年年底上升到了270%。2017年二季度開始,中國進行全面的去槓桿,同時將加強監管作為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此外,中國還提出降低宏觀槓桿率,以及首提結構性去槓桿等。

“去槓桿、加強監管,長期看是有益的,但短期一定會出現波動,出現陣痛。今年陣痛已經開始顯現,在中國市場上,信貸出現風險一定是在債券市場最先出現風險。”胡一凡表示,今年截止到5月份,有近200億的債券違約,一開始是集中在民企,90%以上是民企,最近也看到有一些SOE和地方融資平臺開始違約,這個狀態和2015年、2016年的態勢相似。

在胡一凡看來,目前去槓桿、加強監管的基調不會變,短期內,央行仍會保持流動性的相對穩定,比如在流動性緊張的時候實行定向降準、擴大抵押貸款的抵押品的範圍等。今年央行還會繼續保持降準,提供流動性的便利不變。另一方面,從市場來看,由於對銀行不斷加強監管,市場上的流動性相當緊張,融資成本不斷的上升。“信貸在放緩,融資成本在上升,違約在上升,所以今年確實債券市場有比較大的壓力。”

如何看待中國整體的信貸?胡一凡認為,中國總體出現金融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不大,也不會對全球產生溢出的效應。

“瑞銀對於中國信貸總體的判斷是,我們並不認為中國會出現全面債務危機,因為央行對市場的把控還是比較強,在穩定和去槓桿之間保持平衡,保持流動性大致穩定。 ”不過,胡一凡同時表示,特定行業或特定區域出現信貸違約是一大尾部風險,需要密切關注。“這個特定行業包括一些產能過剩的行業、偽地方融資平臺,或者比較低端的一些地方融資平臺的違約,此外,傳統的製造業、零售行業受到網絡的衝擊,可能今年都會出現比較多的違約的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