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衛夫人《筆陣圖》,歷代書法名家書論原文及譯白,第5集

「晉」衛夫人《筆陣圖》,歷代書法名家書論原文及譯白,第5集

衛夫人《筆陣圖》原文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鉤。昔秦丞相斯所見周穆王書,七日興嘆,患其無骨。蔡尚書邕入鴻都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達其源者少,暗於理者多。近代以來,殊不師古,而緣情棄道,才記姓名,或學不該贍,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虛費精神。自非通靈感物,不可與談斯道矣。今刪李斯《筆妙》,更加潤色,總七條,並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貽諸子孫,永為模範,庶將來君子,時復覽焉。

筆要取崇山絕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腰強者。其硯取前涸新石,潤澀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廬山之松煙,代郡之鹿角膠,十年以上,強如石者為之。紙取東陽魚卵,虛柔滑淨者。凡學書字,先學執筆,若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一分,執之。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善鑑者不寫,善寫者不鑑。善於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 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

"一"[橫] 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

"丶"[點] 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丿"[撇] 陸斷犀象。

"┐"[折] 百鈞弩發。

"丨"[豎] 萬歲枯滕。

"ㄟ"[捺] 崩浪雷奔。

""[橫折鉤] 勁弩筋節。

右七條筆陣出入斬斫圖。執筆有七種。有心急而執筆緩者,有心緩而執筆急者。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心手不齊,意後筆前者敗;若執筆遠而急,意前筆後者勝。又有六種用筆:結構圓備如篆法;飄揚灑落如章草;兇險可畏如八分;竊窕出入如飛白;耿介特立如鶴頭;鬱拔縱橫如古隸。然心存委曲,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永和四年,上虞制記。

「晉」衛夫人《筆陣圖》,歷代書法名家書論原文及譯白,第5集

衛夫人《筆陣圖》譯白

關於三端的奇妙(即是:文士筆端、武士鋒端、辯士舌端),當推用筆為先,至於六藝的深奧(古稱為:禮、樂,射、御、書,數),實屬書藝為重。從前,秦朝丞相李斯,見到西周穆王的書法之後,心情異常激動,朝夕讚歎達七天之久,認為自己的字缺乏骨力。東漢靈帝時的尚書蔡邕,專程到鴻都觀看碑文,居然留戀百日不願返回,嘆稱書藝出類超群,無與倫比。由此可知,能夠追根溯源,通曉書法的人很少,而昏庸無為、不明書理的人居多。近代以來,竟然不講學習古人長處,反倒嗜好別的而放棄書法之道,有的才剛剛知道前人的姓名,或者說學識還遠遠未充足,處在空聞少見狀況,學業功底全無成就,常在虛度年華,依然不求上進。對於寫字本來就無興趣求索的人,與他談論書法藝術的事,能有什麼意義呢!這裡採用李斯《筆妙》的精華,進而加以刪節和修飾,歸納總結了七條,並且作出形象示意,逐條列舉如下,遺贈後代的子孫們,永遠作為臨習的規範,也希望未來的賢者,時常閱覽鑑評。

所用的筆,要取崇山峻嶺中的野兔毫毛,最好是秋季的兔毫製作,筆頭的規格長約一寸,筆管長為五寸,鋒尖齊整,腹部壯實,可稱佳品。所用硯臺,取其煎涸加工的新石,具有滑潤與滯澀兩種性能,又具浮貯和浸滋墨汁並生光澤者為優。用墨採取廬山松樹燒的煙作料,加上代郡出產的鹿角膠而製成,陳放十年以上,強硬如石,可算上等。用紙當取東陽魚箋的品種,質地柔軟光潔而滑潤,書寫時可得心應手。

凡是學習書法,均須要先學執筆,若寫楷書,執筆相隔筆頭二寸距離,若學行書草書,相隔筆頭三寸光景。落筆書寫點,畫、捺、撇、鉤、折,都須竭盡全身力氣來運行。初學者應當先寫大字,不適宜寫小字。善於觀察書法神韻的人,並不著重摹寫字的外形,善於臨摹字體外形的人,就不一定領會字的質地風貌。善於運筆的人所書的點畫多骨力,不善於運筆的人寫字往往多生肥肉,多骨而少肉的稱為筋書,多肉而少筋骨的叫作墨豬,勁健豐潤的宇堪稱佳晶,乏力少筋的字屬於敗筆病體。寫字的人,須要按照實際體現的優劣情形,一一把握用筆的技巧。

一 像千里排列陣雲那樣渾厚,在寫橫畫時隱約顯現雲層重疊覆蓋的走勢。猶如崩石似的沉重。

ノ 像寶劍砍斷犀牛角和象牙一般,峻峭利索,

乙 若同疾射百鈞的機弩,剛勁而有力。

| 好比百年的古藤在倒掛,顯得堅韌蒼拔。

ㄟ 頗如巨浪崩翻、陣雷滾滾那樣,表現迅猛咆哮異常。

 類似開張弓弩,使出筋骨的強勁挽力。

上面七條,為運用筆鋒出入斬斫的陣勢圖。執筆方法則有七種:有的人雖然心急求成,而執筆倒是較緩慢的,有的人雖然還未構思好,但執筆反而很急促運行。若是執筆低而近毫,又不能緊握的,必然產生心手行動不協調,意念遲鈍居後,不能指導運筆,是寫不好字的。如果執筆較高而運用流暢,又能達到意在筆先,就完全可以把字寫好。還有六種用筆,即是:結構圓備概如書寫篆書筆法,飄颺灑落像似書寫章草那樣,欹側險峻類同書寫八分之勢,輕盈妍媚宛若書寫飛白之體,正直挺立好比那鶴頭姿態,鬱拔縱橫頗具書寫古隸氣韻。要是確實做到胸有成竹,那麼勿論書寫什麼宇,都能使其各具象形神采,自然就會進入奇妙境界,而書道深奧之理也就可以完全掌握了。東晉永和四年(公元三四八年),上虞制記。

「晉」衛夫人《筆陣圖》,歷代書法名家書論原文及譯白,第5集

衛夫人簡注

,別稱衛夫人,名鑠,字茂漪(公元272—349年),河東(今山西北)人,是晉代著名。為汝陰(今安徽阜陽)太守李矩之妻,世稱衛夫人。衛氏家族世代工書,衛鑠夫李矩亦善隸書。衛夫人,妙傳其法。少時曾從其學習書法,衛夫人是""的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