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隊搶不了C羅風頭|新體談

點球、弧頂低射、任意球直接破門,帽子戲法!即便站在全世界最大的舞臺上,C羅也總能讓人感覺:其他人只是自己的配角。

在33歲的年紀,他表示要為葡萄牙捧得大力神杯——當然他認為自己可以做到,只要你們給他足夠的關注。這場伊比利亞德比開打前,一向謙遜低調的洛佩特吉差點搶了他的好戲——西班牙國家隊在世界盃開幕前一天,火速解僱了C羅的俱樂部新主帥。好在風波迅速平息,C羅在比賽開打前搶回主角光環。

觀察家們一度看衰西班牙隊前景。《西班牙國家隊史上最糟糕的19小時》,是《馬卡報》賽前給國家隊準備的新聞標題。在他們看來,取代洛佩特吉接手鬥牛士軍團的費爾南多·耶羅只是一個在次級別聯賽履歷糟糕的菜鳥教練,倉促接手無疑會動搖軍心。

他們大可不必如此焦慮。誠然西班牙隊在洛佩特吉麾下已保持20場不敗,但功勞不該由他個人獨享。現代足球的一大弊病,就是過分拔高主教練的角色。其實更多時候,主教練只是新聞發佈會上一張面對公眾的面孔,失利時被推到臺前的犧牲品——有點像阿茲臺克祭祀。一支球隊真正重要的,是隊員們的質量。

瑞士足球研究機構CIES甚至認為,在俱樂部層面,工資總額才是決定一支球隊是否具備奪冠實力的關鍵。原因簡單而直白——工資是市場的結果,且通常與球員能力直接掛鉤。

西班牙隊擁有一批核心球員,其中包括8年前捧得世界盃的老將,以及一套長期延續的傳控式打法。耶羅根本沒必要也沒有能力在短時間內改變它——除了在邊後衛位置上做出調整。

如果說西班牙臨時換帥險些在場外搶了C羅風頭,那麼原本在場上最有可能撲滅C羅火焰的,是他的皇馬隊友兼西班牙隊主力中衛塞爾吉奧·拉莫斯。在葡萄牙隊的4-4-2陣型中,負責與C羅對位的,好巧不巧,正是拉莫斯。後者曾於2010年世界盃和2012年歐洲盃中成功將C羅防得滴水不漏,以至於場邊的球迷們衝著C羅喊“梅西”,以示嘲諷。

拉莫斯與C羅在俱樂部中互相尊重,但這種微妙的關係卻在剛結束的賽季中發生了變化。理由很簡單:拉莫斯認為俱樂部高於一切,而C羅則認為自己高於一切。

拉莫斯視自己為一隊之長,必要時會利用規則允許範圍之內的手段(或犯規)為球隊打下硬仗。比如上月的歐冠決賽中,他先是用抱摔讓利物浦前鋒薩拉赫下場,而後又給了利物浦門將卡里烏斯一記“震盪肘”,其作用效果堪比06年世界盃決賽的馬特拉齊。

C羅則在那場決賽後公開宣佈:“能為皇馬踢球,真是一件美好的事。”言下之意——不給老子漲工錢,老子就要走人。目前葡萄牙人在皇馬的工資為2100萬歐元,幾乎比拉莫斯高出一倍,但他仍深感自己遭遇不公。《馬卡報》還煞有其事地透露說:皇馬給C羅的待遇,是對他的一種“羞辱”。據說拉莫斯看到這則新聞後,就私下表示要在索契好好“招待”C羅——可惜沒成功。

C羅於國家隊的地位可比在皇馬時高得多,尤其是2016年幫助葡萄牙捧得歷史上首座大賽獎盃後。儘管葡萄牙和C羅捧杯無可厚非,但至少贏得並不光彩。畢竟球隊在全部6場比賽的常規比賽時間中,只取得了區區一場勝利。C羅並非超人,事實上決賽第24分鐘受傷下場後,葡萄牙隊踢得更好。因為只要在場上,他就會要求隊友們傳球給他,從而限制了其他球員的發揮——沒辦法,誰讓你們是配角。當然,這件事有好有壞。比如今天凌晨,把球傳給他就是葡萄牙隊正確的打開方式。

奪得歐洲盃後,C羅在更衣室中淚流滿面,右手捂住心臟,發表了一番他自認為感人肺腑的演說:“這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這是我職業生涯中缺失的一份榮譽,是他們幫我贏得了這座獎盃。”整段話中沒有一個“我們”。這是典型的C羅,他的詞典裡沒有“我們”,有的只是“我”和“你們”。

大約一週前,葡萄牙中場若昂·馬里奧被問及世界盃前景時,他的回答是:“沒有任何事能讓C羅動搖他的目標。”這話雖說是褒獎,但我總感覺在字裡行間,透露出一種孤獨。

是的,只要C羅願意,沒人能搶了他的風頭。

文/朱淵 (英國謝菲爾德FC-世界上第一支足球俱樂部,國際事務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