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我不懂,為什麼母親怕來客,但從不慢待客人

社會的格局在改變,人們的生活觀念也在改變,日子過得好了,手頭有餘錢了,請客的檔次越來越高,頻率也越來越快,你請我,我請他,大家互相請,請客變成生活中一種很平常的交往方式。有人說,如今請客不犯愁,犯愁的是能不能請來客人。請人來做客是主人的心思,客人來吃請是給主人面子。這話不是笑話。

小時候的我不懂,為什麼母親怕來客,但從不慢待客人

時下,請回客很容易,但在我小時候那個年月,請一次客還是很難的。我家在農村,很窮,來串門的也都是些窮親戚。母親招待他們沒有大魚大肉,一是沒錢去買,二是有錢也沒處去買。家裡來了客人,炒一盤雞蛋,煎兩塊豆腐,燜上一鍋高粱米豆飯,這就是不錯的待客飯菜了。要是趕上來串門的是輩分高的長者,母親還會打壺酒來給他燙上。這在我們家當時的境況裡已經算是奢侈了。那時的我還不懂事,不知道母親是懼怕來客的,反而在幼小的心靈裡生長著一種希望:盼望家裡來客人,因為只有這樣,母親才能做點好吃的,我才能有機會分享一點兒,儘管是殘羹冷炙,但那味道足以讓我許久不忘。

小時候的我不懂,為什麼母親怕來客,但從不慢待客人

母親怕來客,但從不慢待客人。她總是把為難藏進心底,臉上洋溢著熱情,想方設法招待好他們。雖然飯菜簡單些,說來也許有些寒酸,但母親的心是真誠的,熱情是實實在在的,答對得客人高興而來,滿意而歸。他們情感的回饋也是真摯的、持久的,不會因為寡淡的飯菜而寡淡了親友間的情意。多少年後,我回想起這些,忽然意識到:當年,正是母親的這種真誠和熱情,才濃重了親友間的情感味道,並由此生成一種永無斷裂的親情力量,維繫著我們這個家族以及親友間的團結和進取,才使我們能夠克艱歷難、蒸蒸日上地走到今天啊!

小時候的我不懂,為什麼母親怕來客,但從不慢待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