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團坐等暴漲,無房者渴望崩盤,剛需族左右為難

炒房團坐等暴漲,無房者渴望崩盤,剛需族左右為難

最近十年來,沒有什麼比房價更加顯著地改變了社會心態。

在短短十年間,房價漲了3到5倍,製造了令人瞠目結舌的財富神話。

十年前一套房的增值收益,足以抵上工薪族連續十年不分白天黑夜的打拼。

“財富自由靠房子實現了”

樓市投機的成功與努力無關

資本充盈的坐收暴利,上了車可以賺的盆滿缽滿,有六個錢包的勉強不被拋下,而連六個錢包都不湊不齊的人,最終成了資產泡沫的犧牲品——不但無法享受大水漫灌的福利,而且還要為通貨膨脹承擔代價。如果樓市崩盤,引發全局性危機,所有人更是難以置身事外。

其實,樓市投機的成功,與個人努力無關,而是經濟發展模式的惠贈。

這種發展模式,以房地產拉動投資和製造土地財政為標誌,以土地壟斷和政策託底為實現手段,以資產荒和全民狂熱為藥引,將所有人都席捲其中。從一二線到三四線,無一例外。

當然,即便是惠贈,初始資本的多少,六個錢包的有無,工作時間的早晚,乃至年齡代際的不同,都會產生巨大的懸殊。

房價暴漲放大財富差距

炒房團坐等暴漲,無房者渴望崩盤,剛需族左右為難

有初始資本的人,自然不在乎房價波動帶來的影響。

在他們眼裡,買房無非是資產配置的變動,在不動產上多傾斜一些,暴漲的話,自然能賺的盆滿缽滿,即使樓市出現大幅下跌,自己還有其他資產保底,又不會滿盤皆輸,怕什麼?

所以,他們敢於在樓市上投注,更敢於在狂熱時期加大賭注。樓市背後的剛性擔保機制,為他們提供了最大的回報。

對於耗盡祖輩積蓄才能湊齊幾十萬上百萬首付的人,這就是人生的全部投注,不僅父母數十年的積蓄被一次清空,自己也要付出未來二十年的青春。這一努力值不值得,全賴房價還能不能繼續維持暴漲。

至於從一開始就被拋下的人,經過十年的打拼之後,他們恍然發現,離房子的距離不是更近,而是越來越遠。如果一開始還只是望房興嘆,如今則是望塵莫及。

所以,在一輪又一輪的房價暴漲中,財富差距被一步步放大。

有產者與無產者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70後、80後與90後的代際之間,財富差距的擴大,已非個體的努力奮鬥所能消除。

房價一旦崩盤,誰最受傷?

炒房團坐等暴漲,無房者渴望崩盤,剛需族左右為難

當然,樓市一旦崩盤,其影響就不侷限於房地產,也不僅僅是有房一族。然而,財富結構不同,所受的影響就完全不同。

無房一族自然沒有什麼可以失去,頂多承受經濟下滑帶來的影響。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樓市泡沫破裂即便引發更大層面的危機,也不是他們有資格擔憂的。

富裕一族同樣不會太過擔心,因為他們的資產配置更加多元化,應對風險的能力更強。手上有幾個億資產的人,拿出個幾千萬去炒房,不過是街頭的猜大小遊戲,贏了繼續放大自己的財富,輸了也不會傷及根本。

剛需一族,或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剛需一族買房都是需要加槓桿的,房價一旦下跌,房屋資產價值就大幅縮水,而貸款這一債務卻不會縮減,債務率就隨之攀升,負擔反而變得更重。所以,每次房價暴跌時,棄房斷供就隨處可見。

所以,房價崩盤傷害最大的不是那20%的富裕群體,也不是那最後20%的底層群體,而是夾在中間不斷放大槓桿的中產階層。

在整個社會結構中,中產本來具有穩定器的突出作用。然而在變動不居的社會環境下,“中產下流化”卻成為顯而易見的威脅。一場大病,一次行業危機,一場房價大調整,乃至簡簡單單的企業裁員潮,都足以將中產打回原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