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守城時箭射沒了該怎麼辦?別急,古人套路多著呢!

古代守城時箭射沒了該怎麼辦?別急,古人套路多著呢!

古代守城時箭射沒了該怎麼辦?別急,古人套路多著呢!

圖片來源《赤壁下》中的草船借箭

古人首先想到的是向敵人借箭。當然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裡的小說故事,但草船借箭這事在唐代還真發生過。根據《張巡傳》中記載,張巡防守雍丘時,城中箭都用完了。張巡就將禾杆束成上千個草人,並給它們穿上黑衣,晚上用繩子拴著放到城下。叛軍的士兵爭先恐後的射箭,很久才知道它們是草人。於是,張巡得箭數十萬支。這以後,張巡又在夜裡從城牆上放下人來,叛軍覺得好笑沒有防備。結果這次是真人——張巡的五百敢死隊!結果這五百人衝向叛軍的軍營,殺得叛軍的軍隊大敗。

古代守城時箭射沒了該怎麼辦?別急,古人套路多著呢!

可見,草人真的能借到箭,但是也就用一兩次,次數多了,敵人就不上當了。那麼,如果箭用完了,敵軍也識破了借箭的計謀,借不到箭了怎麼辦?對此,古人還是很有智慧的。這個方法說起來其實很簡單。把原來一支箭截成幾段,一支當幾支用,這不就行了嘛?

根據《金史·強伸傳》記載,天興元年(1232年)八月,元兵圍攻金國的中京——洛陽。由於之前的金軍守將任守真已經在鄭州兵敗戰死,所以城中人公推強伸為首領。當時,元兵圍攻甚急,城中兵械已盡,於是強伸就將剩餘的與元兵射過來的箭支一截為四,並熔錢為鏃。

但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眾所周知,正常用弓射箭,都是要把箭搭到弓臂(或稱弓把)上,然後才能射出去。而同一把弓在拉開不同距離下,弓臂儲存的力量是不一樣的。比如拉開30釐米,可能是20磅弓力,拉開80釐米拉鋸,就是60磅。現在箭短了一大截,用原來的弓射,拉鋸就會小得多,基本上飛不了多遠,更沒什麼殺傷力。顯然,箭不是簡單截短了就能用的。

古代守城時箭射沒了該怎麼辦?別急,古人套路多著呢!

片箭

而古人早就想到了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新唐書》就有記載:筒射之箭,長才尺餘,剖筒之半,長與常弓所用箭等,留二、三寸不剖,為筈(箭尾扣弦部分)以傅弦,內箭筒中,注箭弦上,筒旁為一小竅。穿小繩繫於腕,彀弓即發。豁筒向手,皆疾矢射敵,中者洞貫,所謂筒射也。簡單說,就是找個竹筒,劈成兩半,作為搭箭的容器。這樣就能射很短的箭了。而且竹筒還可以回收,以便多次使用。強伸手下的金軍就是用這種方式來射他們所截短的短箭。不過他們管那個搭箭的容器叫鞭筒,於是管這種箭叫鞭箭。我們現在一般把“筒射之箭”與“鞭箭”統稱為片箭。

古代守城時箭射沒了該怎麼辦?別急,古人套路多著呢!

片箭筒和短箭

不過,片箭技術也不是中國所獨有,很多國家都存在過片箭,比如日本的片箭,叫做短筒術。韓國也有,並在電影《最終兵器弓》裡有過亮相。這種技術也被拜占庭和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所使用過。現在土耳其還有這種技藝的流傳。根據推測,片箭的靈感來自於弩。

古代守城時箭射沒了該怎麼辦?別急,古人套路多著呢!

《最終兵器弓》中出現的片箭

古代守城時箭射沒了該怎麼辦?別急,古人套路多著呢!

土耳其片箭

第一就是成本便宜。以前的一支長箭可以當兩支甚至三支箭用。而且短箭選材比長箭容易。長箭要考慮木材的蟲眼疤節,如果有瑕疵,是肯定不能用的。短箭卻可以錯開這些瑕疵,平時做箭的廢料說不定也可以回收利用做成片箭。這樣,就可以輕鬆獲得大量箭支。

第二就是初速高,適合射遠。箭支射出去,飛行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擺動,箭越軟,擺動越明顯,而這種擺動是消耗箭支本身的動能的。短箭偏硬,擺動會比較小,減小了擺動產生的能量消耗,飛行速度比較快,適合射遠。

第一,傷弓。片箭比長箭短了很多,重量會比較輕,而射比較輕的箭會對弓產生比較大的傷害,相當於空放走火,多餘的力量會作用在弓身,所以片箭一般會打鋼釘加重箭身。

第二,片箭的安全性很成問題。一不小心就會出現箭射到拿弓的那隻手的情況。以至於,土耳其人發明了一些小工具,來保護手。比如有個類似托盤的工具,手放在托盤下面,可以說非常安全。還有這種方形箭盒,叫做機關片箭,箭封閉在一個比較結實的盒子裡,就不會偏離箭道傷害人的手。

古代守城時箭射沒了該怎麼辦?別急,古人套路多著呢!

方形機關片箭

古代守城時箭射沒了該怎麼辦?別急,古人套路多著呢!

類似托盤的片箭發射用具

第三,總而言之,對比優缺點,片箭實在是一種面對封閉環境無法獲得資源,不得已的做法。比如古代高麗之所以把片箭發展出一個完整的體系,從用具到射法都比較成熟。說到底,還不是因為窮嗎!

總之,說了這麼多,既是為了讓大家知道古人的智慧,也是想告誡那些想玩片箭的弓箭愛好者,那東西真的是古人實在沒辦法才用的。我們現代人,還是安全第一!

古代守城時箭射沒了該怎麼辦?別急,古人套路多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