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眼睛,是孩子成長的“點火器”

父母的眼睛,是孩子成長的“點火器”

有一天在上徐勇老師的社交焦慮障礙課時,老師蹦出來一句話:“在媽媽眼睛裡發現自己”。

突然很有感觸,於是想把它記錄下來。

很多人在進行人際交往時,往往會給自己很多的評價,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為什麼會這樣?難道那些自信的人真的比自卑的人更加優秀嗎?

父母的眼睛,是孩子成長的“點火器”

我想這樣的事情,在我們身邊每天都有發生,有些人因為工作被領導罵了,於是就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有些孩子作業做錯了,就覺得自己總是特別笨;有些媽媽在管孩子的時候容易憤怒,就覺得自己是個徹底的“後媽”……

我們總是如此輕易的因為一件小事就對自己全盤否定,在下一次面對同樣的事情時充滿焦慮,總感覺失敗如影隨形,結果真的總是遇見一件又一件失敗的事情。為何命運似乎總跟我們在開玩笑呢?為什麼其他人總是熱情洋溢、喜笑顏開。他們犯了錯似乎就是不值一提的小事,而我們卻戰戰兢兢,如臨大敵。

真的是命運虧待我們嗎?把我們的人生故意設計的坑坑窪窪?對於這麼多的質問,可能我們需要回到小時候去看一看。

父母的眼睛,是孩子成長的“點火器”

當你呱呱墜地時,你不會說:我真沒用!你只會餓了哭,拉了哭,渴了哭。會用一切的力氣來呼喊自己的需求。是的,每個人都是這樣。那時候爸爸媽媽不會說,你怎麼這麼沒用?怎麼不去自己泡奶粉,不去自己上廁所?他們只會跟隨你的哭聲,馬不停蹄的照顧你,深怕把你餓著凍著。那時的你,應該感覺自己像上帝,一哭就有人來伺候著。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你慢慢覺得自己不像上帝了,會自己用手吃飯想自己吃的時候,爸爸媽媽怕你喂不飽自己,不給你自己吃。當你學會走路了,要自己走的時候,爸爸媽媽怕你摔著,不停的想要拉你抱你。於是在他們的眼睛裡,你看見了一個不那麼能幹的自己,似乎自己的小手小腳不太有用。當你開始上學,學習拼音、筆畫、數學,經常bp顛倒、橫豎撇捺亂劃、左右不分、算數手指不夠用,你從爸爸媽媽的眼睛裡看到了自己笨笨的樣子,他們有些憤怒,似乎自己寫錯了不會了,就是最沒用的人。

就這麼慢慢的長大了,那雙眼睛裡的孩子也長大了,你知道眼睛裡的自己就是現在的自己了,笨笨的,沒有用的,不那麼可愛的自己。所以每次只要有一點點失誤,你就會又在失敗的影子上添加一筆。你不停的在印證著那雙眼睛看到的鏡象。於是把那個鏡像也印刻在了自己的心裡。

父母的眼睛,是孩子成長的“點火器”

所以,不知道你看見自己的生命歷程了嗎?我們其實有很多成功的時候,但是每當有個小小的成功,爸爸媽媽可能並沒有看見,或者只是匆匆一瞥,你甚至都沒看見那一瞥,它就一閃而過。於是那個鏡像裡沒有留下發光的自己。

那些積極樂觀的人呢?他們從媽媽的眼睛裡看到了什麼?每當他們有些小成就時,比如第一次拿手抓飯,或是第一次跨步,或是第一次握筆,媽媽的眼睛裡是有光的,那種光映射進了孩子的生命,於是孩子的內心也就有了光。

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很多人記住了那些語言,但是更多人的潛意識裡放著那些光。我們很多人可能並沒有經常被鼓勵被表揚,但是眼睛裡的光,騙不了人,而眼睛裡的冷,也騙不了人。

我很喜歡“有溫度”這個詞。媽媽的身上有溫度,才能在眼裡看到光,那些喜歡用語言表達,內心陰冷的媽媽,身上是吸熱的,他們也需要光。

父母的眼睛,是孩子成長的“點火器”

為何媽媽會對別的孩子有耐心,對自己的孩子卻憤怒相向?因為媽媽自己沒有光,她想讓孩子給自己光,而孩子在她的眼裡看不見光,自然也就給不了,所以媽媽被激怒了。慾望受阻,就是憤怒的來源。

想讓孩子發光,那麼我們需要看見孩子的微弱星光,然後不斷將她放大。如果盯著陰影,只能讓陰影覆蓋住孩子內心的光芒。

可能我們大部分人都會無意識的進入這個怪圈……

作 者:王麗芳

父母的眼睛,是孩子成長的“點火器”

父母的眼睛,是孩子成長的“點火器”

王麗芳: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科院心理所在職研究生,國際認證催眠師,中科院心理所溝通研究中心動力溝通師,杭州知心遊兒童成長中心創始人。參與編寫《媽媽在家就在》《安下來世界就是你的》《成就孩子先成就媽媽》等書籍。帶領的團隊和課程:《動力溝通成長團體》、《沙盤遊戲工作坊》、《親子溝通課》、《情商訓練課》《校園反欺凌》等,具有豐富的個體和團體諮詢與輔導的臨床經驗和教學經驗。諮詢風格:親和、有韌性、專業。

我們是心理諮詢師,我們可以和你一起改變你的生活,讓你的生活變得積極、喜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